张良:和谐共生求发展——“泸州老窖”基因探秘品牌突破 走向共生“泸州老窖”作为浓香型白酒典型代表,1952年在首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中国“四大名酒”之一,由此确立“浓香鼻祖”地位,并谱写出几十年的辉煌。1980年代中后期,“泸州老窖”(原泸州曲酒厂)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不仅在四川省遥遥领先,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几家酒企之一。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泸州曲酒厂一年的销售额,比四川省名酒厂的总和还要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泸州老窖”因未能抓住名酒市场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机遇,在“茅台”、“五粮液”等纷纷提价的时候,“泸州老窖”却走入中低价位路线,因而与“茅五剑”的差距越拉越大,企业发展一度徘徊。2001年,“泸州老窖”对产品、品牌和经营战略大力度调整,强势导入“国窖1573”产品及其营销创新工程,重铸“泸州老窖”产品形象。自2001年7月诞生以来,“国窖1573”连续几年稳步跃升,成为“泸州老窖”收入增长最重要的来源;2006年,销量达到1,500吨。此后,以每年500吨的销量递增,将最终达到3,000吨规模。目前,“国窖1573”已是超高端白酒市场上的标志性品牌,不仅创造巨额财富,而且从战略上完成传统品牌的重塑与再造,极大提升了“泸州老窖”的品牌形象及其张力,在高端市场上实现了与“浓香鼻祖”称号的对接。aihuau.com“国窖1573”的一鹤冲天,是“泸州老窖”产品、品牌及其经营战略的一次历史性转折,且带给白酒行业诸多启示。作为超高档白酒典范、尤其被誉为“鉴赏标准级酒品”,它的理念支撑又是什么呢?中国酿酒大师、泸州老窖公司总经理张良认为:首先是品质,而且必须是品质!“泸州地处‘中国白酒波尔多’的特殊地理位置,以盛产酿造优质白酒的最好原料‘糯红高粱’和‘软质小麦’著称。珍贵稀缺的粮、曲、水是酿造‘国窖1573’的原料‘三绝’。我们独家拥有的‘传统酿造技艺’、‘原酒储存环境’和连续使用至今的‘400多年国宝窖池’,是‘国窖1573’独具实力的三大法宝。”张良说。除了“品质”作支撑,“国窖1573”的另一个支撑点是“文化”。“泸州老窖”是中国有文字记载最古老的酿酒企业之一,“国窖1573”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既体现于他们430多年的国宝窖池,也体现于传统的酿造工艺上。“1573国宝窖池群”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重点文物单位;十年后,“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又作为川酒和浓香型酒中的唯一“代表”,正式载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窖1573”成为受国家最高级别保护的“双国宝”产品。面对白酒市场的无序、残酷竞争,“国窖”提出了“天地同酿,人间共生”的经营理念,倡导与顾客共享、与企业共荣、与竞争对手共存、与经销商共赢的思维主张。张良强调,“共生”理念是追求天地和谐、阴阳平衡的经营理念,它是“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发扬,不仅与顾客、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还与企业、员工、合作伙伴、竞争对手联系在一起,共生、共存、共和、共荣。“国窖1573”酒品醇和优雅、回味协调,恰与“共生”理念一脉相承。品牌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自2001年“国窖1573”问世以来,“泸州老窖”在制定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时,始终把品牌的经营提到企业战略的层面,并与企业形象的提升有机结合,力求深层次发掘“泸州老窖”的历史文化内涵,全方位拓展“国窖1573”的社会经济价值,以高贵的品牌价值和优秀的企业形象扎根于市场,使品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他们认为,品牌的经营不能只求使用和索取,还必须注重投入和持之以恒的塑造。为此,他们精心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创新形象工程。同时,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就明确了一个目标:将品牌形象、企业形象与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加以资源有机整合,以产品为媒介、以品牌为纽带,通过与资本市场众多投资经理、股市专家、广大中小股民的广泛沟通,最终形成社会对“泸州老窖”的高度关注和广大股东对泸州老窖股权分置方案的赞同。而这种关注,又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巨大的品牌传播渠道,实现了品牌口碑传播、产品美誉度提升与资本市场崛起的有效互动。2006年“泸州老窖”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效日趋显现。销售收入、利税、利润总额分别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公司销售利润率提高10多个百分点。公司还在资本市场上出色完成“三级跳”,股票市值从2005年末的约3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200多亿元,增长六倍多。销售规模、销售结构以及经营资产均实现良性变化,2006年净资产收益率较上年同期也大幅提高了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