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今世界贸易大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必然会对各国的国民经济产生影响,但每个国家所受到的影响却差别很大,有些国家受到的影响小一些,有些国家受到的影响却要大一些。不可否认,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必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随着中国成为当今世界贸易大国,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共振”效应。其实,所谓“共振”效应无非就是指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背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背后必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合拍”情形,说白了,也就是指人们所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
现在,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的贸易大国,一方面意味着对外贸易在中国的国民经济中地位得到强化,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这棵“大树”树大招风。固然,随着进出口贸易规模加大,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的路径相应加宽,但这种路径加宽只构成传导上述影响过程顺畅的客观条件,而从主观诱发角度来看,上述影响信号的传导过程是否顺畅还需要从导出和导入两个方面来分析。形象一些说,一定要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应当看到,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发出影响信号过程来看,在当今国际市场的构成之中,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因而规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更多情况下是在接受过程中加以适应。
与此同时,从中国经济接受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信号过程来看,通过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也越发显现出来,因而,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国际市场的感应也愈发灵敏。
不难看出,正是由于上述“躲不掉”与“不能躲”的同时存在,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过程才得以确立。
随着进口大宗商品规模的逐渐扩大,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与进口依存度都会相应扩大。实际上,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越紧密。就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来看,只有在导出环节与导入环节形成完全“共振”效应的情况下,传导过程才不会出现失真。
从近期中国进口大宗商品贸易来看,无论是国际市场占有率与进口依存度,都存在着很大差别,说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中国经济相互关联的紧密程度不同,如在大豆、铁矿石、棉花、精铜、天然橡胶等商品上的关联程度就比较紧密,而在食糖、锌等商品上的关联程度就比较松弛。
就不同商品而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虽然都离不开“共振”效应作为背景,但影响过程的导出与导入环节往往不一定完全对称。相对来说,就铁矿石、氧化铝、棉花和锌而言,导出环节在背景上要强于导入环节,导入环节自然成为“短板”。相反,就大豆、精铜、天然橡胶、镍、原油和食糖而言,导入环节在背景上要强于导出环节,导出环节自然成为“短板”。正是由于在导出环节与导入环节之间存在强度上的偏差,通过不同大宗商品进口贸易,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必然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存在失真,只不过在失真的程度上有所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