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也十分讲究礼尚往来,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仁义礼智信,礼排在第三位。孔子讲,克已复礼。都是讲得礼制。但现代的礼尚往来则多指的是礼品的赠送。越来越多地看到和听到贪污受贿者把礼尚往来作为不构成贪污和受贿的论据和辩解。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现代礼尚往来,则包括了礼品、礼金、红包及其它诸如上学、旅游等。
![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 现代礼尚往来的经济学分析](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450038066619.jpeg)
一、礼尚往来的礼是基础和前提 在礼尚往来中,我们不难发现礼是基础,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往来,既然是以经济为基础的往来,礼尚往来就是一种经济活动,感情活动和礼仪活动只是活动的外在形式,既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往来,也不同于朋友的聚会。既然是经济活动,就是有经济目的的活动和行为,就可以用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包括投入产出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方法,和长期与短期分析方法。抛开了礼尚往来的经济特征,许多现象就无从解释,认识不到礼尚往来的经济特征,就容易失去对礼尚往来的警惕,就会放纵礼尚往来,利用礼尚往来来达到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目的。在经济学上,礼尚往来是一种投资行为,或者是一种消费行为,投资者要从礼尚往来中找到投资收益甚至暴利;消费者要从礼尚往来中享受到消费的乐趣或取回要进行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现代礼尚往来的经济基础含义。 二、礼尚往来的核心是礼上的过程 礼尚往来的核心是礼的过程,在礼的过程中重点是“尚”,“尚”与上同音,则核心是上礼的过程。我们不难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送礼的大都是下级,而收礼的大都是上级。既然是给上级送礼,就不能忽视上礼的动机,如果没有直接的个人目的,起码是要得到工作中的关照,在投资项目上倾斜,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为难自己,在出现问题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我们才容易解释为什么过年、过节是送礼的高峰,也才不难解释为什么好长一段时间各地都跑部钱进,才能够解释为什么省市甚至地市都有驻京办、驻省城办。当向上送礼成为时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关系,是通过生活方式、感情交往掩盖经济交往,掩盖的是权力的变异,掩盖的是管理的变异。 三、礼尚往来的目的是礼的结果而不是过程 礼尚往来的目的是往来,是先往后来,目的是通过礼的往实现来的结果。在这一意义上讲,礼尚往来追求的是赤裸裸和经济目的。即使是政治目的,我们也可以用经济目的来说明。因此,礼尚往来掩盖的是权力寻租、政治寻租、经济寻租,在礼尚往来的掩盖下,是赤裸裸的腐败行为。正因为如此,才能说明我们的文化为什么对礼那么重视,因为我们的管理随意性强,政府公共权力缺乏透明度、缺乏监督、缺乏公共责任约束,一般公民的权力、公民权益、公民保障难以实现,只好求助于通过礼尚往来的方式实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