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这十年来白酒的疯狂,已经使这个行业变得有点畸形: 销量越来越大,产能一扩再扩,价格一再推涨; 神水、神曲、赖茅、王茅,故事越传越神; 产区、香型、气候、储藏,概念越出越新;

明代的、宋代的,年份越吹越久; 炒了浓香炒酱香,炒了酱香炒清香,炒窖藏、炒洞藏,再炒期酒; 在白酒“发烧”的年代里,品质被一些美丽的概念所代替,什么年份、稀缺、尊贵、情怀、特供、订制等等,乱花渐欲迷人眼; 你经营了许多年的渠道终端,他找了个局长做团购,一下子把消费者抢走; 官员政客、地产商、矿老板、卖电脑的、搞网络的,都开始卖酒了; 大品牌、小品牌,都开旗舰店; 各种炒作之下,酒已经不再是酒,酒成了收藏品,成了交换媒介,有了金融功能。 …… 难怪一位经营白酒多年的老经销商感叹: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得太快。 随着洋河神话梦想成真,“群郎”战术大行其道,众多白酒都喊着奔向百亿,行业热度空前高涨!某白酒企业这么多年只做了两件事:制造紧缺、提价,结果奇货可居、洛阳纸贵;另一白酒新贵,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关系营销,也冲破了百亿大关。 前几年的高速增长,让白酒营销变得好像容易起来。特别是团购概念的导入,似乎只要有资源,谁都可以做营销。 各大品牌都忙着找运营商、找团购,做概念、换包装、提价格、压货,似乎这就是营销。真正的营销基本功和专业修炼,比如做渠道、做终端、市场调研、消费者沟通,开始被束之高阁了。 然而随着“国八条”“六禁令”及中央军委禁酒令的出台,发改委首拿两大佬开刀,四亿罚单开出,名酒价格掉头向下。昨天还要托关系拿份额,今天就开始甩卖抛货。再加上塑化剂、勾兑门,于是大批团购商跳水,大量名烟名酒店关门,甚至某号称世界名酒的专卖店也有大批转让。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行业一片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