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帐单,贷款无处不在。
美国人很少一次现金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美国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她们怎么买房子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贷款者。
大约从十年前开始,那个时候贷款公司满天的广告就出现在电视、报纸、街头,抑或在你的信箱里塞满诱惑的传单,就像现在国内许多人家的邮箱塞满买房信息、商家海报、信用卡帐单一样。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阿房贷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优惠3%的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想想看,两年后你肯定已经找到工作或者被提升为经理了,到时候还怕付不起!”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贷款买房。(你替他们担心两年后的债务?向来相当乐观的美国市民会告诉你,演电影的都能当上州长,两年后说不定我还能竞选总统呢。)阿房贷款公司短短几个月就取得了惊人的业绩,可是钱都贷出去了,能不能收回来呢?
公司的董事长——阿美先生,那也是熟读美国经济史的人物,不可能不知道房地产市场也是有风险的,所以这笔收益看来不能独吞,要找个合伙人分担风险才行。
于是阿美先生找到美国财经界的领头大哥——投资银行。这些家伙可都是名字响当当的大哥(美林、高盛、摩根、雷曼兄弟),他们每天做什么呢?就是吃饱了闲着也是闲着,于是找来诺贝尔经济学家,找来哈佛教授,找来财务工程人员,用上最新的经济数据模型,一番金融炼丹(copula差不多是此时炼出的)之后,弄出几份分析报告,从而评价一下某某股票是否值得买进,某某国家的股市已经有泡沫了,这一群在风险评估市场呼风唤雨的大哥,你说他们看到这里面有没有风险?开玩笑,风险用脚都看得到!可是也有利润啊,那还犹豫什么,接手吧!于是经济学家、财务工作人员、大学教授以数据模型、随机模拟评估之后,重新包装一下就弄出了新产品-CDO,(注: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债务抵押债券),说穿了就是债券,通过发行和销售这个CDO债券,让债券的持有人来分担房屋的贷款风险。
光这样卖,风险太高还是没人买啊,假设原来的风险等级是6,属于中等偏高。于是投资银行把他分为高级和普通CDO两个部分(trench),发生债务危机时,高级CDO享有优先赔付的权力。这样两部分的风险等级分别分为4和8,总风险不变,但是前者就属于中低风险债券了,凭投资银行三寸不滥金舌,在高级饭店不断开研讨会,这精美制作的powerpoints和excel spreadsheets当然卖了个满堂彩!可是剩下的风险等级8的高风险债券怎么办呢?
避险基金又是什么人,于是投资银行又找到了避险基金,那可是在全世界金融界买空卖多,呼风唤雨的角色,过的就是刀口舔血的刺激日子,这些风险简直就是小意思。于是就凭借着关系,在世界范围内找到利率最低的银行借来钱,然后大举买入这些普通CDO债券。2006年以来,日本央行贷款利率仅为1.5%,普通CDO可能达到12%,所以光靠利差避险基金就赚的满满的。这样一来奇妙的事情发生了,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短短几年就翻了一倍多。天啊,这样一来就如同阿房贷款公司,到各大投资银行,到各个一般银行,到避险基金,人人都赚钱。但是投资银行就不高兴了,当初是觉得普通CDO风险太高,才丢给避险基金的,没想到这帮家伙赚得比自己还多,净值拼命的涨,早知道自己留着玩了,于是投资银行也买入避险基金,打算分一杯羹。这就好像阿宅家里有放剩下的好长时间的饭菜,正好看见隔壁邻居那只讨厌的小花狗,本来打算毒打一顿,没想到小花狗不但吃了没事,反而越长越壮了。阿宅这下可傻眼了,难道发霉的饭菜营养更好?于是自己也开始吃了。
这下又把避险基金乐坏了,他们是什么人,手里有1块钱就敢借10块钱来玩的土匪啊,现在拿着抢手的CDO当然要大干一票。于是他们又把手里的债券抵押给银行,换的10倍的贷款操作其他金融产品,然后继续追着投资银行买进普通CDO。
阿科我们当初可签了协议,这些普通CDO可是都归我们的,投资银行心里实在不爽啊,除了继续闷声买避险基金和卖普通CDO给避险基金外,他们又想起了一个新产品叫CDS(注: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交换),华尔街就是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的温床,一般投资人不是都觉得原来的CDO风险高吗?那我弄个保险好了,每年从CDO里面拿出一部分钱作为保险费,白白送给保险公司,但是将来出现风险,大家一起承担。以AIG为代表的保险公司想,不错啊,眼下CDO这么赚钱,1分钱都不用出就可以分利润,这不是每年白送钱给我们吗。避险基金想也还可以了,已经赚了几年了。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光就是分了一部分利润出去,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半风险,于是再次皆大喜欢,Win Win Situation!CDS也跟着红了!
但故事到这还没结束,因为聪明的华尔街人又想出了基于CDS的创新产品,找一般的投资大众一起承担,我们假设CDS已经给我们带来了50亿的收益。现在我新发行一个基金,这个基金专门用来投资买入CDS的。显然这个建立在之前一系列产品基础上的基金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我把之前赚得50亿元投入作为保证金,如果基金发生亏损那么我们先用这50亿元先于垫付。这有这50亿元亏完了,你投资的本金才开始亏损,而在这之前你是可以赎回的,首次募集规模500亿元,天呢,还有比这个更爽的基金吗?
1元面额买入的基金,亏到10%都不会亏到自己的钱,赚了可是每分钱都是自己的,看到这个天才的规划,简直毫不犹豫,给出AAA评级。结果这个基金可卖疯了,各种退休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包括有些国家的主权基金和央行都纷纷买入,虽然首次募集规模原定的是500亿,可是后来发行了多少亿都无法估算了,但是保证金50亿元却没有变,如果现有规模5000亿元,那么保证金只能保证在基金净值不亏到本金的1%时才不会亏钱,也就是说亏本的几率越来越高。
当时间走到2006年年底,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端重重的摔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因为房价下跌,优惠贷款的利率时限到了以后,先是普通民众无法偿还贷款,然后是阿房贷款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连累AIG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花旗、摩根相继发布巨额亏损公告,同时投资避险基金的各大投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放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现已演变为震惊全球不可逆转的美国及西欧国家的金融危机。
此文由姚永斌根据相关机构报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