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场这个概念,现在是在是很老的话题了,但最近却有一位宏博的小儿却把他当成最新的发现来揄扬,这实在是匪夷所思. 场通“阳、暘” 音同形近的通假----六书中的形声字,有一些字左边是部首,代表义符,而右边代表声符。例如江河二字,左边水为部首,是义符,右边为声符。宋人王圣美称之为右文,即依字的形体右边相似或基本相似,又是同音,可以假借。 场、阳、暘——阳(现简体字为阳)借为场(现简体字为场)。《说文》:“场,祭神道也。”《尔雅·释宫》:“场,道也。”“场”古音读“唐”。唐时古文作“暘”,与阳、场皆从易声。《尔雅·释宫》:“庙中路谓之唐。”《诗传》:“唐,堂涂也。”章太炎在《庄子解故》中说:“道、涂、场三字,双声而同义。”《庄子·人间世》:“迷阳迷阳,无伤吾行。”“迷阳”即“迷场”,犹言“迷涂”。按阳、场、暘三字,形声相近,故义亦相通。

物理学: 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比如引力场、磁场等等。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否定以太的存在,但广义相对论的建立体现了爱因斯坦思想的明显改变。他指出:广义相对论“是一种场论”,“如果用常数代替那些描述广义相对论以太的函数,同时不考虑任何决定以太的原因,那末广义相对论以太就可以在想象中变为洛仑兹以太。” 把场这个概念弄到社会科学领域,中国易学界人物邵伟华,应该算的上一个,他在他1994年出版的的<周易预测学>一书的序言里就提到了生命场的概念,他在书里这样论述他的观点发生发展的: 1980年代末,在他开设的一个周易研修班里,有一个性格开朗的学员,有一天,他突然的沉默而悲伤起来,邵伟华基于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在下课后,在与那个学员的单独谈话中,他了解到----“老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情绪突然就这样恶化起来了,我感觉到我的家人出大问题了.”—那个学员说,到第二天.消息传来了,那个学员的母亲在他情绪变化的那刻发生了车祸去世了. 邵伟华,从这一事件感觉到我们和我们的亲朋之间所能够产生的心里感应应该存在有种联系.他提出了他的场论了,他说:为什么我们和我们的亲朋间会有这种感觉呢,为什么我们的熟人在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总会有反映呢---比如打喷嚏比如脸红脸热比如我们会心里急躁,而我们对于陌生人却没有这种感觉呢,原因在于我们和我们的亲朋间产生了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象电报一样,确定关系的两段间,一端发出而另一端就可以接收了.这种关系他叫把它命名为生命场.他的定义是场的存在必须是在彼此间产生了关系这个前提下,而场只是这种关系的集合.这位算命大师很诚实,他说:他的观点事实上只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学说装上了象磁场这样时髦的外衣而已.他说:在活动过程中,必然相应的产生一定的生命活动关系.—这句话是从马克思的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必相应的产生一定的与其能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这句话里化来的. 并且他在他的书里一再的强调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虽然我们知道他是在用着马克思主义的词汇在偷运着他唯心主义的垃圾,但他的诚实也是可以肯定的,至少他没有把这个场当成最新的发现而到处揄扬.因为这实在没有什么好揄扬的,如果去揄扬了,这就象有人去把1+1=2当最新的发现一样的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