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体系 消费体系的运行



消费体系概念在本丛书第一部第八章消费体系及虚物质规律体系中已有介绍。下面主要论及其运作性能规律,而论及物体实现消费体系的运作性能、规律必然转化为描述消费运动定律,尤其是消费运动第一律中的物体存在总形式与物体存在总原则T4。

一、物体与消费体系

物体的概念是指五构素的一切实存在形式T5,小到时空中运动的量子,大到宇宙整体,一般体则为量子到宇宙之间的无穷个层次的虚物质载体。物体概念包括二个构素以上的存在形式,如光子、时空,但不包括五构素的独立形式,如力热、实物质、虚物质、时间、空间或虚物质,也不包括物体消费运动的衍生物,如事件、矛盾、规律与作用……。因任何物体或生命体都有产生、生存、成熟、灭亡 、转换存在形式的过程或生命周期,而虚物质第一性能就是贯穿于这个生命周期即物体存在总形式中的消费体系内容及其运作规律,此即通过虚物质控制生命运动所发生的物体与消费体系的关系。

在虚物质支持下,物体体现出围绕实现消费体系的个性自然性意志性。这些意味着肯定自我发展自我,意味着竞争合作,意味着发展进化,标志着物体消费运动动力来自虚物质。这正是虚物质第二性能效应所在。由于虚物质决定了方向不变,方向不变决定着规律性、常量、大同性的存在,从而规定了大体上的共性等。因此,除个性外还有共性。相应地,没有个体也就没有公体的世界,就不能表达物质存在的种种形式,而没有物质存在形式则虚物质控制的物体能量运动也就无从谈起。正是虚物质的控制才有生命周期这一消费运动的总方向或物体存在总形式,才需要遵循互为依存互为食物链这一平衡运动物体存在总原则。物体存在总形式规定了物体生命运动具产生、生存、发展、灭亡和转换过程;而新个体的生命运动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遵守物体存在总原则(即相互依存互为食物链)而寄存在旧物体灭亡与异化的基础上。消费运动遵循物体存在总形式与物体存在总原则实际上就是按照循环相生相克律运转,这使物体以消费运动方式周期性地转换。也就是说,物体与消费体系统一于物体消费运动中,统一于生命代代延续和事物不断进化中。

物体,其硬件为实物质而软件及其生命性在于虚物质。物体在整个生命运动周期里运转内容总括为“软件”控制的“硬件”之生存、发展、自由即消费体系。不要消费体系而存在的物体或者没有物体的消费运动都是不存在的。对人类来说,消费体系的实现过程是生产与消费关系的变化过程,其基本途径是认识生活环境改造生活环境、不劳而获和阴流子手段。物质以种种形式存在,或为生命体或为资源。是物能守恒及转化律决定了时空中每种生命体或消费资源有寿命有期限,且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原则,既平衡共处又相互依存转化。这种守恒及转化的交互作用决定了每种生命体或消费资源在量上呈有限和无限统一性,因为守恒是个有限不变的空间概念,而不断转化使空间有限转换到时间无限。

物体同消费体系间关系就是互为依存互为转化的生态平衡关系。物体是消费主体也是被消费的对象,因为消费体系由E、D、F三层不同程度的需求构成,而需求具体对象都是称为资源的物体。从这个角度上讲,物体同消费对象都是物质存在形式。在生态平衡的食物链中,物体间存在消费主体同消费对象的关系,究竟谁要消费谁被消费掉则在自然界由相生相克律确定。

总之,所有物体的存在均必须基于消费体系的运作是物体与消费体系的基本关系;离开物体谈消费体系毫无意义。而物体消费体系的运作遵守消费运动律。

二、消费体系运作“四性”

消费体系运作规律就是虚物质规律体系,但其运行表现可概括为四性,即消费体系普遍性、TMS上计消市产性T6、客观矛盾性、公私途径性等。这四个运行性质主要表现在虚物质性能中。

(一)消费体系普遍性

物体由五构素组成,而且五构素主要以物体并表现为事件等方式存在于宇宙诸层次中。宇宙本身也由五构素组成,宇宙是五构素的世界表明广义物质或力热、实物质、时空、方向运动等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由于广义物质是个抽象的概念,必须以某一种形式存在才有实际意义,所以充满广义物质的时空也即充满五构素物体。广义上讲没有不要消费的物体,物体生命性正在于按消费体系生活运作,即消费体系运作规律随五构素物体也充满于时空,寓于所有生命物体的运动中。五构素遍布于全宇宙而构造了普遍存在于时空中的物体及其消费运动,进而引出了消费体系运作规律的普遍性。

(二)TMS上计消市产性

按照消费体系中的生存、发展、自由三大层次,生存要求计划消费存在,发展要求市场生产存在,自由要求以人权平等为基础的TMS网系存在。

宇宙层次结构表明,物体以各种形式存在于时空中,寿命有限能力有限资源有限。但同时所有物体间都是可以相互转化并共存于生态平衡链中的。在无限欲望的驱使下,能力有限而资源可转化的特性使得在有限时空中人类实现消费体系必须而且可以走劳动竞争、按劳分配的道路。此即消费体系运作规律之物质能量转化(生产)、资源配置(分配)的市场竞争性。

另一方面,老弱病残者尚难同正常人一样维持自身的生存,他们在求生存的搏斗中拒绝竞争的介入,而是需要社会的关照;对失业或遭受天灾人祸者,无论什么原因和情况,社会或政府均应承担主要救助责任。这些正是虚物质规定的生存公有规律之效应,是“天赋人权”的要求。按照这个规律,为了实现老弱病残以及受灾人员的消费体系,社会或政府不仅要维护市产更要实施计划消费。尤为重要的是,计消是理想的主动的,不能是应付性的。

(三)消费体系矛盾律的实在性

物体是消费运动的物体说明物体与消费共存,也说明虚物质决定的消费体系是个事实存在。消费体系是实在的,消费体系自身的C、E、D、F间的矛盾性,以及消费体系实现途径的选择性自然是简单的客观实在。这些表明,在宏观世界物体是客观的,物体之消费体系矛盾律也是客观存在的。

(四)公私与途径性

根据生发规律,单元物体和单元集团不可分离地生活于同一时空(社会)中,从而导致了公、私现象的普遍共存。物体存在法则表明,虚物质决定的物体私欲性和层次结构决定的公私性使消费体系实现途径呈可供选择的三大道路。这种实现途径的可选择性使得消费体系运作规律极其复杂。如果没有个体,则不会有实现消费体系及其实现途径之说;如果没有公共,起码不会有剥削,也不要阴流子手段。此即消费体系运作规律的公私、途径性。

消费体系运作“四性”融合于资源与欲望间的平衡、打破、高新平衡、无限发展的过程中。

三、消费体系运作目标是维持平衡并平稳地建立高新平衡

根据本部第十章方向不变轴向系,消费体系的运作目标就是实现消费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在维护资源与生理需求、不断满足欲望之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建设高新平衡。平衡是指欲望与能力、资源与消费、生产体系与消费体系、公体与个体、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高新平衡是对现状的提升。而根据消费体系矛盾律,维护平衡建立高新平衡是错综复杂的物体生命矛盾运动工程。可以说,人间的一切矛盾均因实现消费体系而起。因为消费体系运作主体有公体性和私体性之分。结构与功能上相近的有机共同体、具相同消费对象的集合体或种群或总体目标利益一致的群体通称为公体。公体与公体间、公体与私体间、私体与私体间均存在争夺时空自然资源、发展自身的C及E、D、F的配置矛盾,而在公体内部存在消费资源分配和利益差异自平衡矛盾。整个公体劳动竞争的目标和结果都是C值极大实现。公体的组成成员即私体,其消费体系运作目标类似公体,不同的是个体自身没有利益分配差异矛盾,只有e、d、f间配置问题,在公体内部的个体与个体间存在争夺C值份额来发展自身的e、d、f之分配矛盾。

无论是对公体还是对私体来说,消费体系的运作方式是首先维持平衡、又打破平衡、再建设高新平衡。这显然是在维持平滑的动态平衡,其基础是表达公私关系的生发规律。

(一)有限欲望与有限资源的动态平衡条件

对人类来说,初始稳态平衡为追求最大C值(即绿色GDP)和合理配置E、D、F,同时规定任人唯才、按劳取酬的价值取向,奠定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有限时空中,有什么样的生产体系就应有什么样的消费要求,也就应有什么样的资源开发规模和相应水平的消费体系,这才是有限欲望与有限资源的动态平衡。稳定的平衡意味着没有经济问题,不存在同生产力水平和资源C值相应的生存、发展、自由三方面的困境与矛盾。社会不稳定,通常是C值不能满足社会消费需要,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出力不足、科技创新不足、社会管理跟不上等,以及由之造成因产品结构与消费结构不平衡而生产相对过剩所表现的购买力过剩与购买力不足同存在。处理时应先减F量次减D量最后减E量,具体办法由价格税收等金融手段、质量标准、法治机制和科学引导等形成组合拳。所谓的生产过剩通常因不劳而获、盗骗泛滥、贫富悬殊等致产-消通道不畅引发,因为本质上不可能存在生产过剩。过剩主要在于物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多数人资源短缺。没有有限且略超前的欲望与有限资源的平衡则意味着社会管理落后、经济停滞不前,消费结构、方式水平等不会有提高,更不可奢谈自由,不可能建立高新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在TMS研发应用前期,生产体系的提高完全依靠科技人才的发现和合理使用;怎样实现生产体系充分服务于消费体系也完全依靠监管人才的发现和合理使用。没有法律强制的唯才任用的价值取向就无法做到以丰富的资源来满足高品位的欲望,社会也就不可能公平、合理、科学地分工,不可能落实按劳分配。

概括起来,有限略超前欲望与有限资源的平衡条件为:①发现培植人才结构,坚持唯才任用原则;②消费体系C值无限接近生产体系Pc值;③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消费体系总法T7下制定“量罚法T8”条款。

(二)建立高新平衡就是打破初始稳态平衡完成动态发展过程

动态发展过程为:欲望超前→市场竞争使生产力发展→打破稳态时C值结构→C值上升、消费资源总量增多→阴流子手段应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高新平衡建立。

这是个处理消费体系矛盾的过程,即先在稳态C值下配置并不断调整好D、E、F间比例关系,疏通C值增长的产-消通道环境;再在略高超于初始稳态的消费欲望的驱动下,用竞争性市场生产来最大程度地实现C值增长,以531理论处理社会的经济的问题,从而实现消费资源与欲望的动态高新平衡。

(三)消费体系运作目标的实现应遵循生发律

高新平衡的建立既要打破原始平衡又要在原始平衡稳定的基础上才能起步。不见原始平衡稳定,说明产-消通道不畅或通道上阴阳流子干涸,不是贫穷经济状态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状态。这状况应为调整期,应千方百计调整消费体系结构、总量与消费欲望结构、总量不平衡关系。这个打破平衡又稳定平衡的矛盾应归结为疏通产-消通道,即实行计划消费调整消费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结构布局。

实现资源与欲望的动态平衡不仅要遵循生存公有规律,而且还要遵循发展私有发规律、抑制不劳而获。首先,大力发展市场生产时,坚决避免决策者想当然地确定经济体的公私性质,要实现责权利统一,激励人力资源展开竞争,按生产要素取酬,使每一个人都积极劳动、充分体现自身价值,不断发展科技生产力以增大人类消费体系总量C值。其次,实行全社会的计划消费,保证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财富分配公平和产-消通道的通畅,让人民安居乐业。第三,有机结合生存公有规律与发展私有规律。保证责权利统一和产-消通道畅通“二管”齐鸣,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再生或替代能力,保护现有公、私比例及资源与欲望等的平衡。然后在调整中平稳过渡到高新平衡。

    总之,消费体系运作目标是维持平衡又建设高新平衡。现实资源有限性在略超前欲望的激励下,不断转化或生产出新资源才能由实现平衡发展到高新平衡。但消费体系自身是个矛盾体系,必须计划消费才能保证生存,维护发展、开放自由。而善意不劳而获T9也是实现消费的一条途径,但必须以科技创新和市场生产相结合来维护物质生产道路。C与E、D、F的矛盾性和实现消费体系道路中恶意不劳而获的存在,实质上反映出“共生存与齐出力的不能同时出现”之总矛盾,要抑制恶意不劳而获必须应用531理论实现责权利一致目标。总矛盾的消除需要实施计消市产模式,遵照力-消-产顺序周期律的操作法则,而这离不开发生二个因子,故消费体系运作规律为生发规律。

四、资源与欲望之“O”态平衡的打破建立

根据方向不变原理,在大尺度时空中欲望是无穷发散的。但在有限时空中,因能力有限使得无穷且发散的欲望只能收敛于现实的最大可能性而呈高超(高且超前)性质。能力有限使得资源有限,在“O”态平衡打破建立运动律T10 作用下,资源有限与欲望高超性否定“O”态平衡体现状而建立起发展的资源与欲望之“O”态平衡新体。

消费体系运行除了欲望与资源平衡关系外,还涉及到欲望与能力、资源与消费、消费与生产、生产与资源、公体与私体等平衡体的维持打破与高新平衡的建立。这几对范畴基本是一致的,其中欲望与能力的关系是根本。只要了解了欲望与能力的关系,欲望与资源等诸范畴关系就可类推了。

    根据“O”态体打破建立运动律,事物发展运动实际上是物体欲望与实现消费间的平衡体系从维持现状到因某个因素的突变而打破平衡发展到高新平衡体系的过程。

(一)欲望的高超性打破有限资源与有限欲望的平衡

方向的无限性规定了欲望无穷,但在有限时空中所呈的欲望无限性只能转化为高超消费性。这种有限而略超前的消费欲望,表现为先消费后劳动;表现在多享乐少劳作;表现在E、D、F无限制增加的愿望上;表现为超前享受,在现实可能的消费基础上提出更为理想的消费方式。这四方面可概括成高超消费。普遍的高超消费必然引起可消费资源的紧缺,从而不断打破原有的有限消费资源与有限消费欲望平衡。对宇宙中任一稳态我们都可以认为是平衡的有限的。其根本在于资源与欲望均处于某个平衡值下。正常情况下,有限时空中消费欲望与消费资源是基本平衡的,但在高超欲望驱动下必然被打破,同时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如因天灾人祸而打破欲望与资源的平衡。

广义生命T11是指虚物质控制的物体按产生、生存、成熟、灭亡、转换周期运作消费体系的全部表现。广义物质的某种存在形式一旦产生,便有广义生命意义。伴随生命物体的产生,物体生命运动周期、运动方向和肯定自我以我为中心地利用资源,或随心所欲地吸收外界营养物质以极大地实现自身消费体系的种种特征便出现。根据消费体系运作规律的普遍性,一个生命体有实现消费的方向,所有生命体都有实现消费的方向。假如生命体新陈代谢、创造或转化资源能力和活动空间不存在任何限制,即生活活动在无限时空中,则每个生命体的消费体系互不相干,要什么有什么、要怎样就怎样。这样的生命消费运动也就不必开展劳动竞争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能转化水平了。但这种生活在无限时空中纵横奔驰的状况只能是理想的,在现实世界中却绝无可能。事实上所有生命体都生活在有限时空中,能力有限寿命有限并常处于同有限可消费资源相适应的临界平衡点。在具体的物体生命运动过程中,消费体系和消费欲望存在于有限具体时空区域里,且本来有限资源对应有限欲望是平衡的。但这种平衡又是波动的,很容易因类似天灾人祸式干扰而被打破。这对于不劳而获或少劳多得、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或需求来说是极不适应的矛盾。一旦不劳少劳或不生少生资源,必然会进一步加剧资源的有限程度。

根据消费体系矛盾律,有限消费体系本身是个矛盾体系。它一方面要求通过生产体系即生产劳动途径来实现消费体系;另一方面又因实现消费体系的辛苦劳作而损失自由,即消费体系实现本质上是E、D、F间互补异化过程。显然,消费体系走不劳而获的实现道路是不损失自由的理想消费方式,但不劳而获同消费资源有限是相矛盾的,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生产与消费关系失衡。因有限时空中C总是个有限量,无论转化能力、科技生产力多么发达,无论资源多么丰富、活动时空多么深远,只能是C值极大增长的标志。故总体上当E、D实现增加,就不可能出现不劳而自由享乐的情况,即相对来说F只能是减少。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总有少数人在交换中、或通过集体恃机剥削别人、盗骗公共财物来填充其贪婪的欲海;另有极少数人候机而动或以守株待兔方式临幸机会的到来。

综上所述,现实中生命体消费欲望不仅在无限时空中表现无穷,在有限时空中也一直在设想着不劳或娱乐式劳动,神驻于自由生活的理想或科幻世界,因而在行动上常超前于资源供应现状和自然转化能力、科技生产力水平等。这些必然打破有限欲望与有限资源的现有平衡。

(二)欲望的暂时满足建立起有限欲望与有限资源的高新平衡

欲望的高超性打破了原有平衡,紧接着是建立高水平的新平衡。在高超消费欲望的驱动下和资源紧张的压迫下,大力发展生产、开发资源建立高新平衡成为新的奋斗目标。如此打破旧平衡建立高新平衡的过程反复进行,实现有限时空中有限消费资源同有限消费欲望的动态平衡,逐渐分片段按步骤地向无限时空中无限消费资源同无穷消费欲望的高新平衡方向发展。

五、平衡的维护打破及发展应按生发规律运作

在广义生产体系高效运作的同时,平衡的维护来自因资源有限而对欲望发散性的修正,即按生存公有规律办事,倡导大公精神,如民族感、祖国情、人类一家亲、诚信交易等。平衡的打破来自欲望超前,是欲望发散的反应,即按发展私有规律办事,颂扬个人价值,如自我观、上进型、物质荣誉感等。   

(一)竞争是必要的手段但非理想的目标

消费资源有限而消费欲望略超前是竞争但主要是科技生产力发展的原因。而不想以劳动方式或想以最少的各种付出来博取超出所支付生产要素最多的消费资源,是个人或集体(物体或种群)间资源生产分配占有使用上的一系列矛盾,是经济矛盾根源。资源有限而欲望高超又想不劳而获,势必导致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竞争。这种竞争是残酷的,往往是少数人(物体生命)发展、自由权得到较大发挥,而多数人(物体生命)权受到抑制且其中小部分遭受毁灭之灾。如果是武力介入的竞争则有可能消灭技能劳动者而保留下不劳而获的强权者。这些欲望发散引发的弊端需要生存公有规律予修正。然而没有这种竞争运作规律就不可能有某个生命体的发展壮大,没有个体的发展壮大便没有整体或社会的发展壮大。可见,武力介入竞争是万恶的,而排斥武力介入的竞争或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人性发散基础上的,是以EDF互补转移、重新配置来扩张C值的,是不得以的手段而绝不是CEDF四方面全面协同升级的理想或目的。这是个打破平衡的过程,可概括为:高超消费欲望+消费资源有限→不劳而获与竞争同存在→打破平衡→发展与淘汰同时发生。

总之,竞争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必要的有效的手段,但竞争的不良后果必须按生存公有规律来修正。

(二)打破平衡按发展私有规律运作

某物体的发展壮大本质上是该物体消费体系极大地实现,是个不断打破当前资源与欲望的平衡而建立其高新平衡的过程。这是一切物体生命竞争活动的总表现,基本为二大类型:①在有限时空及公体中,具相同消费资源品种、对象之同类物体间存在着利益对立,即共同的C中存在个体c的分配和E、D、F配置、使用一系列矛盾。②在无限时空或某一相对封闭独立的具生态平衡及食物链关系之时空区域中,一物体消费体系的实现是建立在以它物为食品或者说一物异化为它物基础上的,显然这是生死直接对立的竞争。此二大类型的关键点为:生态平衡、有限转化能力和食物链关系。显然,三个关键点使得各种物体在数量上有限、各种资源可消费品种也有限,且物体间存在着利益差异、生死矛盾、相互转化互为依存关系。这些正是物体竞争发展的诱发因素,是人类运作消费体系要搞市场经济的依据。也就是说,虚物质的第一性能要求按照发展私有规律运作消费体系,以竞争打破平衡又建设高新平衡。

综上所述可得,有限资源与有限而略超前的欲望不平衡是竞争的根源、市场生产的基础。消费体系矛盾斗争的表现形式基本分为二个方面:①一物成为它物的消费资源,生死斗争(生态平衡食物链中,一物克一物的矛盾关系)。②种族利益一致,消费对象相同,则其一、对于公体,总量C值共有,通过(科技生产力)异化它类物种而来;其二、对于个体,存在e、d、f分量间互补转化矛盾。这些矛盾斗争可归结为公体间、个体间生死斗争或利益分配配置、占有、使用上一系列矛盾斗争,应遵循发展私有规律来处置。

六、人类建设高新平衡的基本手段

    人类建设高新平衡的基本手段有二个,一是利用自然转化及人工生产;二是在资源与欲望平衡的基础上,人工生产的竞争性和资源合理配置、公平分配等。

(一)消费体系C的有限性使得资源自然转化和人工生产成为必要

    消费体系C的有限性是由宇宙层次结构决定的,其运行遵守消费运动第一律,表现为物体能力有限、寿命有限以及不断转化制造所需消费品等过程。

    能力有限制约了可消费资源的增幅,使得消费体系总量C值总是小于高超欲望值。为使C值充分放大即最大限度地实现消费体系,单靠资源的自然转化是远不够的(主要体现在转化量上太小,时间太长),必须开展人为创造性生产才能目标明确,并缩短转化过程、合理配置资源,形成结构优化、质量如意的消费体系。只有不断创新打破科技生产力上限,并充分开发利用科技生产力转化再生资源的能力,才能在消费体系的质和量二个方面不断扩张,使计划消费更好地运行。但这离不开按生产体系展开市场竞争。反之,如果消费体系C值无限,则自然转化就无所谓而人为生产就没有必要。

(二)以按劳取酬来激励生产劳动竞争抑制恶意不劳而获

 消费体系 消费体系的运行

    既然人工生产消费资源是必要的,那如何才能更快地生产更多更好更适用的产品呢?这就是按劳分配价值取向下的市场竞争,具体概念参见本丛书第二部第二十一章§02按劳按需结合分配的定义,即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生存需求分配相结合,以加强共生存与齐出力的统一性。

有限时空中消费体系总量C值总是有限的,所以物体生命运动本质上是消费体系扩张运作。如何不断提高消费体系总量的上限呢?因人类消费体系实现的根本途径为生产体系,即资源上限度的突破和提高手段是人类生产劳动能力的放大;维持超前欲望与资源平衡的根本办法亦是不断劳动开发消费资源,通过生产体系来提高C值,以实现高超消费的同时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人类生产劳动力的发展和再生来自欲望超前与实现欲望的根本运行规则:按劳分配。所以打破资源与欲望的平衡,极大地实现C值,建设高新平衡必须坚持按劳取酬价值取向、激励市场竞争、抑制不劳而获而实现责权利统一。各尽所能、资源合理配置,效用最佳的劳动是科学生产体系T12;科学消费体系T12与科学生产体系同轨运行,即充分有效利用和最大地实现C值是经济基本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6059.html

更多阅读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弥补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

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上半期,除了凯恩斯划时代著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20世纪以来的国民经济统计方面的重大成果。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基本上能反映一国

国外标准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公路工程标准体系研究

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广泛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开展标准化工作。许多专家认为标准体系是中国的发明,是中国特有的做法,认为只有中国才有标准体系。在我们调研过程中,发现其实许多国家都在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来开展标准化工作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改革探析 货币体系

李太后摘要: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固有弊端日益暴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世界经济体系的顺利运行。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探索新国际货币体系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

声明:《消费体系 消费体系的运行》为网友安稳不如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