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的问题.”恩格斯根据这个基本问题把哲学家划分为两大阵营,他在他的书<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中宣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它把存在放在第一位,把思维放在第二位,唯心主义却恰好相反.”
恩格斯进一步论述道:”但是,另外还有许多的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在近代哲学家中休谟和康德就是这一类,而他们在哲学的发展上作出过伟大贡献的~~~~”—见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之<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关于哲学的分类,恩格斯的这一根据点,我只能说是---恩格斯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创见的,他只是用了最近代化的词汇,重述了希腊哲学家的”实””名”分类法而已,无论是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还是古代希腊的”实””名”主义,事实他们都是以研究对象(心物)作为出发点的.
然而,牛顿的万有引力论麦哲伦的实践,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圆的,从不同的点出发,而最后的结果却往往是惊人的一致---真正的殊途同归.包括那个试图将所有的哲学流派都归为反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实在的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它所反对的康德主义一样,是一种矛盾,诚如路德维希.费尔巴哈1858年3月26日给博林的信里写的那样:”它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费希特的唯心主义.”
关于这点我已经对马克思主义已经有所批判,当然我必须得承认,诚如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康德主义的那样---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他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他有唯物主义的一面也有唯心主义的一面,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东西,我是采取批判性继承的态度,正确的唯物的我取其精华,错误的唯心的我弃其糟粕.
亦正是从这点出发,我倒认为从哲学的研究的目的性来作为界定哲学阵营归属的问题
或许更科学性和更客观些. 根据这个基本问题我们似乎可以把哲学家划分为两大阵营”可知道性主义和不可知性主义将成为哲学上的基本派别, 可知道性主义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甚至被改造重组的.持这类观点的,不仅有贝克莱主义者还有马克思主义者甚至还有海德格尔和杜威.( 从培根的“知识即力量”到孔德的“知是为了预见”,皆表明自科学革命以来,人们对世界的根本旨趣不再局限于“解释世界”,而进一步拓展为“改变世界”。海德格尔曾论及现代科学的本质是技术性、科学的数学化意在对世界的操控与谋算,杜威亦主张科学是一种借助行动来进行认知的知行合一的探究活动。)我们承认他们的确存在分歧,从微观角度来看并且他们的分歧还很大,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的话,他们的那种所谓的饿分歧在我看来就如同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英国的工党与保守党之间的差异一样的大与小.不可知性主义却恰好相反,他们认为世界是不能够被认识的,他们的观点是正因为世界是物质的, 而只有我们的感官受到来自外部的某些对象的刺激,‘现象’这个时候才能够产生。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中的正确的哲学观:‘自在之物’对我们的感官的刺激这一外部因素才是认识产生的基础条件,也只有它的运动它的变化通过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缘因,产生并且传达到人的感官,并经头脑最终形成思维和意识,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有一句很到位的话,概括了这种因果过程:“思维永远不能够从自身中获得,而只能从外部世界汲取和引出存在的形式~~~~~~~~~~” 而客观的认识,不在信仰中,不是在思辨中,而是在经验之中,在归纳中去寻找原因,不是在经验之前而是在经验之后去寻找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只能够相对的认识自然界和他的各个部分."----约.狄慈根《漫游》一书第195-197页.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定格下来的图画中的模特,它并不能够包括对象的全部."---约.狄慈根《漫游》一书第195-197页.原因在于,物质是运动的,当画家在画他的模特时,事实上他与他的对象<模特>对象与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与他<画家--观察者>他与外部环境外部环境与对象外部环境与时间和空间,事实他们都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运动,在做画的过程中过程前与过程后,对象---模特的状态会守恒吗?显然不会,同样观察者--画家也不会,过程前的模特与过程中的模特和过程后的模特,在状态上是并不一致的,所以模特是不可能以同一状态无数次出现在图画里的.从而决定了认识将永远处于经验之后,认识本身就仅仅只是对世界变化的一种被动归纳和总结的过程而已.这类人并不多---但我韩和元应该归于此类中,这类人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世界是绝对不可能被认识主义者.
当然,另外还有许多的哲学家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在近代哲学家中休谟和康德马赫以及爱因斯坦就是这一类,而他们的确在哲学的发展上作出过伟大贡献的~~~~这类人我把他还是继承马克思主义者的定义---不可知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