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系统倒置是中国农村的一大特点。农村落后,城市先进,农村的人为了摆脱农字,建国以来,基本上就只有一个独木桥——考大学。考上大学后,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国家还负责安排工作,直到现在才稍微有点不同,国家不再负责安排工作。这样的制度对农村几乎是釜底抽薪,考上大学的基本都是高素质人才,还让国家给抽到城里去了,剩下的大都是相对素质较低的。而且我国的公务员只是派到乡镇一级,对农村来说人才的进出是严重失衡,农村成为了人才只出不进的地方,它发展不慢,不出现问题反而是不正常的。
华西村正确解决了农村人才系统倒置的问题。一是本村的人才不离开。比如吴仁宝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人才,可是无论他当了江阴县委书记还是省委委员,他一直都没有离开华西村党委书记的位子,使自己一直留在了华西村,他为村民们做出了榜样。华西村在出名以后,很多村民都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如赵毛妹女士,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华西村“铁姑娘队”队长、江苏省妇联委,江阴市妇联副主任、江阴市政协常委,她与吴仁宝一样也是一直以华西村为主的,现在仍然是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公司副董事长。二是对外来人才坚持引进和吸收并重。为了村企的发展,吴仁宝学习大邱庄的做法,到大学请名师,到研究机构请人才。1988年,西安交通大学的程先敏副教授慕名到华西来发展,他的才智为华西带来了财富,华西人也为他提供各种便利,最后他全家都迁到了华西来,目前他也成为了华西村的党委副书记、集团公司副董事长。三是从实践中挖掘、使用和培养人才。对于经营人才华西人不看文凭,他们注重的是德才兼备。德,标准是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守法、守约、守信);才,标准是具备政策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凡是符合德才标准的人才华西村都予以重用,有的还进入和高级领导层,比如孙海燕,已开始是一个来自外地的打工仔,由于他在工作中任劳任怨,显示出了自己的德才,被老书记发现加以重用,目前他全家加入华西村,他已成为华西村的党委副书记、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华西村的人才观是:小才大用,基本有用;大才小用,一般无用;外才我用,关键在用。正是在这样的科学人才观下,华西村留住了人才,其他农村普遍存在的人才系统倒置问题在华西是不存在的。经济发展是华西留住人才的基础,吴仁宝也一再强调,只有把经济发展起来,人才才会有用武之地,如果经济不发展,有了才也会相互扯皮。在一些经济发展慢的地区,很多有着很高文凭的人没有用武之地,因为没有他们才华施展的物质条件,华西村能够留住人才,经济发展是基础。也由于华西村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村民在外面没有在华西村有发展前途,很多村民大学毕业后纷纷回到华西,为建设华西出力,这一点与其他农村的人才只出不进是巨大的反差,如果其他农村不能改变这一现状,可以预言他们与华西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把倒置了的农村人才系统“正”过来,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可以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华西村靠自己的方法正确解决了农村人才倒置的问题,但全国其他农村不可能有华西村那样的经济基础,不能照搬华西的经验,而需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自己的人才战略。靠国家主导解决这一问题是必要的,如把公务员派到村这一级,向农村派出大量农技人员等等,实现人才上对农村的“反哺”,使得农村流失的人才得到补充,从而为建设新农村解决人才问题。希望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在制定新农村发展战略时认真解决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