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变性原理 论原理的不变性决定物质的可变性



早想写这篇文章,它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应该向何处去的问题。大家知道,马克思主义又被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谓“辨证唯物主义”,是说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物质具有“第一性”,意识具有“第二性”。结论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只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是由于如此,有一些学者说“哲学是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科学”。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自然与社会科学的进步,上述之观点显然已存在不少亟待澄清的问题,可以说已到了非澄清不成的程度。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吗?

谈“辨证唯物主义”就不能不谈“物质”。传统哲学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何谓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简单地就是说,物质是不以人的意识或意志为转移的。这样也就说明——所谓“客观”是指人类“意识之外”的东西。反之当然也就说明,传统哲学是把“人类的意识”当作衡量“物质”是否存在的依据了。也就是说,只要是“不以人的意识或意志为转移的”都属于“客观”。

 

而事实上是,“人类的意识”俨然不具有上述之功能。其实,不要说“意识”,就是某种精密仪器恐怕也难以胜任检验物质是否存在的工作,因而错判就成为经常发生的事。在这方面有医学、天文学上的错判为证。用“量子力学”上的话说,这叫做“测量仪器是宏观”和“测量对象是微观”的“矛盾”。其实,反现象也存在即“测量仪器是微观”和“测量对象是宏观”的矛盾。

 不变性原理 论原理的不变性决定物质的可变性

 

同志们不妨设想,连精密仪器都无法准确检测到,意识就能了吗?于是,为了解释,传统哲学便搞出了些所谓“感觉”与“感知”的东西来,似乎只要能“感觉”或“感知”到的就是物质。试问,如果人们“感觉”或“感知”错了呢?谁该为错的“感觉”或“感知”担责?难道让已经谢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同志?显然不能,因为对真理的认识是不能一次完成的。

以上说明,用是否“客观存在”作为“物质标识”确实有问题。那么,该用什么来描述“物质”?笔者经过千锤百炼得出以下科学结论——物质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而运动的、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东西。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只要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而运动的都是物质。言外之意也就是说,物质与意识可能有联系,但肯定没有必然联系。

 

天体物理学告诉我们:包括物质、时间、空间在内的东西都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而在那时,不要说“意识”,恐怕连地球、地球生物、人类都没有,哪还有“人类的意识”?如果上述事实存在,还有区分“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的必然吗?而严重的问题更在于,“客观存在”这种说法回避了“物质产生”、“物质发展”和“物质本质”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是种极不负责的态度。

 

物质是“怎么产生”的呢?

记得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加认真。”换言之也就是说,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绝不能把整不明白物质是“怎么产生”的问题时就说它是“客观存在”。笔者以为,万事万物均非“客观存在”而一定有自己的发祥史——包括宇宙、地球生物和人类、人类意识在内。当然,万事万物也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未来,因为历史与未来是连续的。

 

那么,物质究竟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笔者以为均产生于“非物质”。至少从逻辑上说,由于物质自身创造不了物质,所以必然产生于“非物质”。那么,何谓“非物质”?简单地说,不妨先把它称为“万物之母”。何谓“万物之母”?它当然不是上帝,而是“物质产生与存在状态,发展与转化之原理”者也。这又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万物之母”系上述之原理的体现。

笔者以为,万事万物之所以产生,所以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就因为其产生、存在、运动、发展、转化都必须得遵循一定的原理,就是说由于有上述原理的存在,所以万物生成、存在、运动、发展、转化。也就是说,原理的不变性决定了物质的可变性。谁能说原理是非“客观存在”而不是先于物质已存在?否则物质的运动为什么一定要遵循上述原理呢?

 

或许有人会说,所谓“原理的存在”、“知识的存在”都在指向物质。诚然,谁也没说不是,但是,人们怎么也不能说:“原理就是物质”、“知识就是物质”。当然,也就更不能说,“空间就是物质”、“时间就是物质”。为什么?因为“原理”是物质存在与运动程序,而“知识”是人类对这种程序的理解;“空间”是对物质存在的证明,时间是对物质运动的证明而非物质本身。

 

诚然,它们与物质都有联系,没有了物质也就没有了原理。那么,它们究竟应该属于什么东西呢?笔者以为,它们应该属于物质的表达,或者说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世界有了物质性;再或者说它们统统是对物质的证明!反之,只有具有上述属性的才能被称为物质或者说才能把它们叫做物质。如此,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笔者想说明的是,原理先于物质就已经存在了。

 

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发现

可以肯定,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科学都不是认识物质世界而一定是在认识非物质世界(原理),因为科学的本身并不是物质而属于非物质。关于这一点,人们必须要搞清楚,至少应该从现在开始要把它搞清楚。换言之,仅仅把世界看成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没有资格把自己称为是唯物主义者。即便是唯心主义者也从来没有否定世界的物质性。至于说何者为“第一性”,也不能作为衡量上述两种主义的依据。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把自己称为唯物主义者呢?笔者以为,一个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就是能够认识到有一个“非物质世界”的存在。这是因为,一旦能够认识到有“非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就不能再认为世界是精神的了。为啥?就因为“非物质世界”是具体和有所指的,不再像那个“精神世界”是非具体的和无所指的。大家知道,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神都是抽象的,都是某种精神的寄托。

但是,笔者这里讲的“非物质世界”就不同了,它绝不仅仅是某种精神寄托,而一定是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成果,或者说它是对物质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即规律性的证明。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运动着的世界而绝不仅仅是精神的世界、意识的世界;第二,其证明的是物质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而不再是上帝旨意、真主的意志,虽然上帝、真主也是其研究对象。

 

怎么上帝、真主也是属于“非物质世界”的范畴?是的,因为有大量信仰上帝、真主的人的存在而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这种存在。也就是说,只要是存在的,其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都会为我们呈现出一定的运动规律或者说它们势必会为我们展现出一定的原理来,即认识、原理、知识都属于“非物质世界”的。换言之,存在的未必合理,但存在的一定有原理。

 

当然,上述之原理的存在一定是对称的,因为我们有物质存在与运动原理与反物质存在与运动原理之对称性的证明——有物质与反物质的“质量相等而结构相反”的物理学证明为凭。那么,什么又是“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简单地说,就是事物、物质均具有的、相反相成的一种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的对称存在。那么,它是怎么产生的?笔者以为,就产生于正反物质的运动过程中。

 

认识“非物质世界”的意义?

那么,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本质又体现了什么?笔者以为,就体现为根据物质世界对称原理认识物质世界的未来。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之所以要认识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目的不是为了认识而认识而一定是为了能够把这种认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去,以实现能够提前认识物质世界、认识物质世界未来。认识“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还有“提前”认识物质世界、世界未来的作用?

 

是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这是因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反物质世界,其存在与运动,发展与转化都必须得遵循“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而只有原理或者说“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是具有千古不变或者说具有亘古不改的性质,也可以认为它是一种具有“唯一不变性”的东西。换言之也就是说,什么东西都可以变,惟有原理或者说惟有“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是“不变”的。

 

再换言之也就是说,如果说物质运动具有“不变”、“可变”、“易变”的性质,就是由于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原理或者说就是由于有一个亘古不改的“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存在即“原理的不变性决定了物质的可变性”。又换言之,如果能认识原理或“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不变性”那我们就知道包括经济事物、物质在内的各种物质形式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道理了。

 

如是,或许有人会说,你所说的这个“原理”或者说“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不就具有“万能的主”或“上帝”的性质了吗?是的。笔者以为,无论是真主、上帝还是各种崇拜物不是别的,正是各种原理或者说正是“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被异化,再或者说“上帝”是原理、“非物质世界对称原理”的化身。如此,笔者也就把上帝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的问题向大家解释清楚了。

 

于是,由于有上述之前提、原理的存在,也就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未来创造了充分而必要的非物质条件,而由笔者创立的“量子经济力学”、“相对论经济力学”、“裂变经济学”、“聚变经济学”、“逆变经济学”等都是在上述之原理的指引下完成的。当然,它已经不再属于“唯物主义”的而是属于“唯理主义”的了——“唯理主义”由此而诞生。当然,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一切科学相碰撞而形成的思想火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5529.html

更多阅读

数学悖论之——秃头悖论 数学的悖论

秃头悖论一个人有了10万根头发,当然不能算秃头,不是秃头的人,掉了一头发,仍然不是秃头,按照这个道理,让一个不是秃头的人一根一根地减少头发,就得出一条结论:没有一根头发的光头也不是秃头!类似的悖论还不少。例如:一根鸡毛可以压倒大力士;胖

转载 总结DFN-LOW算法在图论中的应用 tarjan dfn和low

原文地址:总结DFN-LOW算法在图论中的应用作者:OIer_fc总结DFN-LOW算法在图论中的应用北京大学许若辰 长沙市雅礼中学 屈运华摘要: 在一个连通图[1]G中,有些点一旦被去除就会导致图不连通,同样的,有些边一旦被去除也会导致图G失去连通性,

论纪录片的栏目化 自然地理纪录片栏目

论纪录片的栏目化在今天,恐怕全国大多数省、市级台的领导对纪录片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传统意义的纪录片运作上,认为纪录片是一种高投入、低产出,以高素质受众为目标受众的小众化节目种类,在电视传媒产业化的今天,除了拿奖以显示本台的创作

加尔文主义预定论致命的错误矫健 加尔文主义讲座

矫 健“创世前的预定,即神在创立世界以前就预先对将来人类中的得救者做了预定与拣选。”是《圣经》非常明确启示给我们的真理,这在现今基督教团体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然而,这一预定论中还有一个最大的争议点在于:1、加尔文主义派认为,

抽屉原理的应用 抽屉原理的例子

抽屉原理的应用 1947年,匈牙利数学家把这一原理引进到中学生数学竞赛中,当年匈牙利全国数学竞赛有一道这样的试题:“证明在任何六个人中,一定可以找到三个互相认识的人,或者三个互不认识的人。” 这个问题乍看起来,似乎令人匪夷所思

声明:《不变性原理 论原理的不变性决定物质的可变性》为网友夏醉浅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