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河南省流动粮票 1980-1984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傅政德[1](1982)在中国拔乱返正的大环境下提倡从实际出发,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的绝对和相对剩余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认为世界人口城市化和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业生产是中国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许多资料表明,世界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人口的增长、农村人口的相对减少几乎是同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意义,不亚于早期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中出现的人口转移。研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问题。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正确认识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途径和模式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一两年来,理论界和农业经济工作部门都已经开始关切这方面的问题。文章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可能途径来探讨了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模式,把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吸收和转移的可能途径作以下的图式分解:

事实证明,要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都必须研究人口的流动和转移问题。作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要素,离开了准确的人口数据,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研究都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1980-2007年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核心期刊文献

改革开放初期的人口流动特点主要是:(1)农业人口是流动人口的主力军,城市人口的流动很少或极不明显;(2)流动范围主要由农村流向周边城镇,远距离和跨省流动极少;(3)。随着1984年农业大丰收,有关流动人口的研究明显增加。马侠[2]、靳步[3]和樊恭嵩[4](1984)对暂时性农业人口流动进行了探索。王清海[5](1982)    在对上海市外来购买力的调查中认为上海市经常有四、五十万的流动人口,来上海开会、采购、参观、游览、探亲、访问。姚华[6](1984)探讨了城市农贸市场人口流动的经济效益。曲恒昌[7](1984)认为产生大量的暂时性农业人口流动是由于恢复和发展了城市中的农贸市场以及农村集镇中的集市贸易,开放了某些商品的长短途贩运,准许个体经营手工业,饮食业、商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经济活动所导致。笔者认为1984年中国剩余劳动力约1.1亿。


[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和模式浅议》      傅政德       经济研究   1982年9月

 1980年河南省流动粮票 1980-1984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2]《关于暂时性农业人口流动问题的探索》 马侠 人口与经济        1984年1月

[3]《劳动力流动探索    靳步 经济问题探索》         1984年5月

[4]《关于劳动力流动问题探析》   樊恭嵩       经济问题探索    1984年10月

[5]《关于上海市外来购买力的调查》    王清海                1982年3月

[6]《城市农贸市场人口流动的经济效益》     姚华 人口与经济        1984年5月

[7]《关于暂时性农业人口流动问题的探索》 曲恒昌       人口与经济        1984年1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5464.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新闻传播学研究生

2014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陈力丹 熊壮2014年的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功利性研究文章较为强势,基础理论研究不够;对现实各种传播新现象的关注很多,表现出对传播形势变化的焦虑。有些研究层次有所提升,许多旧的话题或通过新学术概念的引

2010年中国大事记 中国品牌大事记(2010年12月)

系列专题:中国品牌大事记  编者按:  “中国品牌大事记”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发展研究中心的常规研究项目,又称“中国品牌月度观察”。“中国品牌大事记(1980-2005)”发布于2006年8月8日,自2007年起每年底发布“中国品牌大事记(年度

1980年河南省流动粮票 1980-1984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

傅政德[1](1982)在中国拔乱返正的大环境下提倡从实际出发,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认识到农业劳动力的绝对和相对剩余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认为世界人口城市化和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业生产是中国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许

声明:《1980年河南省流动粮票 1980-1984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研究综述》为网友沋質莮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