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闲言碎语 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闲言碎语



    谈起中产阶层,在国内也有人称“中产阶级”。如今有关这一阶层或“阶级”在中国成为大众饭后茶余的时尚话题和新闻传媒的聚焦点。目前在我国,一般而言,无论是时尚传媒还是普通百姓眼中的“中产阶级”,往往就是与“白领”及“高收入”、“高消费”、“高学历”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群体。并且,在人们心中与时尚、富裕、文明、小康等理念相连……“中产阶级”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一、西方中产阶级概念回顾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出版了《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书一发行,立即把“白领”和“中产阶级”的概念推介到了全球,并使之泛化成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在这本畅销书中,赖特?米尔斯第一次提出了作为“中产阶级”的白领阶级的概念,并详细研究了“中产阶级”的状况。书中,赖特?米尔斯指出,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个包括政府部门的中级行政官员,国营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等所组成的新的群体——“中产阶级”。他做出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即“中产阶级”就是一个这样的群体:

  (1)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

  (2)无固定私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论之。

  (3)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俸。

  (4)思想保守,生活机械单调,缺乏革命热情,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对于这一意义,有关社会学专家认为,其中,赖特?米尔斯道出了“中产阶级”内涵公认的几个要素:决定“中产阶级”的关键性物质并不仅在于收入,还有与其生活、心理和社会地位状态相连接的责任、权利和利益。自20世纪40年代起,西方几个主要的现代化国家进入“橄榄型”社会,被称为“中产阶层”、“新中产阶级”、“新中间层”的群体人数,约占社会就业人口的40%左右。在日本,到1975年,“新中间层”已占到劳动人口的34%。在美国,城市中间阶层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在1950年占16.9%,到1970年占18.2%。英国中间阶层1951年占15.3%,到1971年占19.1%。当时的联邦德国1950年占16%,到1970年占16.1%。法国1954年占18%,到1972年占18.7%。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在西方国家已成为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形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社会结构的主量。

  二、国内关于中产阶级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结构转型步伐加快,一些新型的社会职业应运而生,出现了一批高收入的群体。至此很多人高呼,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形成,不过关于中产阶级的概念在中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众说纷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农村闲言碎语 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闲言碎语
  1、按职业划分从国家统计局的访谈中所获得的材料看,调查对象一般认为现阶段我国的“中产阶级”包括有这样几类人:(1)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私营企业主。

  (2)应聘于外企、三资企业的各级、各类“白领”(主要指类似办公室文秘、技术工人等)。

  (3)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师及各类市场稀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4)国营大企业及垄断行业的“老板”。

  (5)传媒、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大腕儿”。不过,以职业区分中产阶级,存在较多争议,如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局长、处长与一般科员、办事员显然就难以相提并论,“重要”机关工作人员如工商局、税务局工作人员,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如地震局、档案局、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语。同为IT技术人员,一些人可能住别墅开洋车,一些人则只能天天吃泡面挤公共汽车。所以按照职业划分有不合理之处。

  2、按照经济收入划分正是由于按职业划分存在很多重叠等问题,所以更多的人,包括经济学家在内,倾向以收入作为中产阶级划分的惟一标准或主要标准。但即使大家都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区分谁是中产阶级,谁不是中产阶级,也仍旧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

  (1)货币平移法货币平移法指的是按照国外成熟的收入标准对货币进行兑换。比如在美国,凡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群都属于中产阶级,那么以次为标准,换成人民币就是22万元到74万元。这种方法略显教条主义,毕竟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标准太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2)实际消费能力平移法实际消费能力平移法指的是按照国外成熟的消费标准对货币进行兑换。比如一个3人的美国底特律家庭,年收入10万美元,人均3.3万多美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美国能有房有车,注重生活品质,可以称上一个中产阶级的起步水平,而在北京要达到美国底特律下中产家庭的生活水平,则一年需要78万港币,也就是约80万人民币,那么北京的中产阶级标准就是80万人民币。这种方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过高之嫌。(3)中间取值法这种方法很好理解,简言之,把国民的收入水平进行统计排列,收入水平处于中间的那一部分就是中产阶级。此方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还不富裕的时候有可能定得过低,从而失去意义。

  三、我的个人看法

  1、应该以生活水平为标准我认为中产阶级的概念应该是以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为标准,简单的按照职业划分或者按照纯粹的收入划分都有失偏颇,不能准确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

  2、标准不能定得过高正所谓任何东西都要根据国情,我们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中产阶级,也许我们国家只有最富的那部分人才满足条件。这样中产阶级的概念也就失去了意义。

  3、标准不能定得过低正如前面所说,在我们国家中产阶级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就是与“白领”及“高收入”、“高消费”、“高学历”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群体。在人们的心里,中产阶级使大家奋斗的目标,对人们又模范作用,如果定得太低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应该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让人们心里还是充满了希望。另外,我们国家目前还处于哑铃型社会结构,穷人和富人比较多,中间层比较少,不能为了增加中间层就降低中产阶级的标准。这就好比目前国家在建设小康社会,不能为了提前实现小康社会,而把小康的标准给降低。

  4、区域标准体现差异化我们都知道,我么国家的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东西部人们的生活成本差异很大,同样的生活水平,在贵州如果是10万的话,在北京可能需要30万。所以在我们国家针对不同的地区标准必须有所差异。

  5、中国目前没有形成中产阶级“阶级”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极敏感的词语。自从18世纪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出现后,“阶级”一词强烈的政治性就一直牵动着政治人和非政治人的神经。中国,从20世纪初开始的民族自强求解放、迈向希望和富裕道路的伟大征程就是以阶级斗争推翻旧统治、旧观念的剧烈变革拉开序幕,并逐渐迈开步伐的,“阶级”在中国是一个政治术语,一个严肃的话题。所以说在中国说中产阶层更合适一些。另外阶级一般指的是阶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阶层是阶级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达到中产阶级标准的人数还很少,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还没有向无产阶级那样形成一股稳定的力量,所以这个群体称阶层要比阶级更准确。总之,在我国关于中产阶级的标准不能完全的照搬国外,但是也必须达到一定的高度,毕竟那是相当多人民努力的方向。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我国所谓的中产阶级称之为中产阶层更合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5383.html

更多阅读

关于中国诗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

意象是中国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古代,没有确定的含义,也没有一致的用法。《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圣人用卦象把要说的意思乃至事情的

关于中国诗词的补充: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思是发语词无意义,无邪是直的意思。也就是说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这些作品的。此章另有一种解释是:诗经有劝善惩恶的意思,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基于无邪

关于中国龙的资料 关于中国龙的来历

中国古代传说中龙生有九子,都不像龙,各有所好。 龙生九子的几个版本。 中国古代传说中龙生有九子,都不像龙,各有所好。版本一: 好重者:赑屃(音毕喜),最喜欢背负重物,所以背上驮一块石碑. 好望者:鸱吻(音吃吻),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

“中国模式”的文化解读 企业文化解读

随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关于“中国模式”①的话题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中国社会经济在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之中逆势而上的靓丽表现,更使得相关讨论不断升温。笔者注意到,以往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

中国中产阶级 中国中产阶级标准

中国中产阶级的沉浮:自变量与因变量当下中国,一个因掌握知识而拥揽财富、因标榜自由而倾情消费、因向往民主而踊跃建言的可观群体,一股促使社会结构形态日趋“橄榄化”的有生力量,伴随着30年的改革浪潮,闯入大众的视野,常谓之“中产阶级”

声明:《农村闲言碎语 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闲言碎语》为网友别松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