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黔西南州十五工业调整纲要》(2003年)
一、 工业所有制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我州工业发展呈现起步晚、投入少、布局散、规模小、发展慢的状况,计划经济特征明显。体现在所有制结构方面,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企业比重较大,其它所有制企业比重偏小;规模以下企业中,个体私营企业个数较多,其它所有制企业偏少。到2000年底,全州个体企业9960户,占全州企业11475户的86.7%,从业人员34878人,占全州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7411人的51.7%,而其总产值(90价)43606万元,仅为全州工业总产值233286万元的18.7%;税金3454万元,仅为全州工业税收25176万元的13.7%。
我州工业所有制结构现状,可以从下列统计数据中反映出来:
——2000年全州企业总数11475户,其中,国有企业201户,占1.8%;集体企业322户,占2.8%;股份制企业24户,占0.2%;其它企业10952户,占95.44%。
——2000年全州企业从业人员67411人,其中,国有企业17293人,占25.65%;集体企业5244人,占7.78%;股份制企业1418人,占2.1%;其它企业43456人,占64.46%。
——2000年全州工业总产值(90价)233286.7万元,其中,国有企业153946.6万元,占66%;集体企业17038.8万元,占7.3%;股份制企业6335.3万元,占2.7%;其它企业57946万元,占24.84%。
——2000年全州工业利税总额25176.1万元,其中,国有企业19880.6万元,占78.97%;集体企业1025万元,占4.07%;股份制企业481万元,占1.9%;其它企业3769.5万元,占15%。
(二)存在问题
1、国有企业比重过大,经营机制不灵活,亏损面大,困难企业多,下岗再就业问题突出,国企改革难度大。我州工业中,国有企业从业人员占26.65%,总产值占66%,税利占78.97%,亏损额占71.76%,负债占88.79%。兴义卷烟厂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十分艰难。贵州醇酒厂面对激烈的酒行业竞争,由于机制转换迟缓,目前已出现亏损。
2、投资环境有待改善,招商引资力度小,外来投资十分有限,引进新机制实现体制创新显得十分迫切。我州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令某些投资者望而生畏,尤其是软环境,长期陷入政策招商、减免税招商的误区,在为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相当薄弱。到2000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合作企业5家,联营企业2家,有限责任公司2家,股份有限公司1家。港、澳、台商投资、合资企业1家,外商投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1家,合计12家,占全州234家企业的5.1%;工业总产值(90价)8266.9万元,占全州174335.7的47.42%;税利总额623.87万元,占全州20704.1万元的3.01%。
3、非公有制企业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保护与扶持力度不大、“三乱”禁而不绝、融资渠道不畅等原因,发展速度慢,规模效益差,经济总量小。到2000年底,全州261家私营企业,规模以上的仅9家,而规模以下11241户非国有工业企业中,个体企业9608家,占85.47%;工业总产值(90价)99474.8万元,占全州285564.7万元的34.83%;利税3775.9万元,仅占全州29648.1万元的12.74%。
二、工业所有制结构调整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一)调整依据
所有制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内容,经济结构调整的依据有产业政策、资源状况、区位优势,市场走向等等,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则主要考虑要与国家的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主要有以下依据:
1、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从理论和制度的高度,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创造性地执行这一战略方针,针对我州实际,完全可以实行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战略。
2、市场是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驱动器。我国加入WTO,极大拓宽了市场范围,客观上要求建立产权明晰、反应灵敏、应变能力强,运行灵活的企业机制,我们必须加大我州工业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引资嫁接、拍卖、租赁、承包、资产重组等形式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其经济比重,努力使我州工业所有制结构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需要。
3、根据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所有制结构状况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我州工业起步晚,发展不平衡,总体水平低,这一状况与我州目前国有企业占绝对优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不足,外资企业为数不多的所有制结构不相适应,因此必须加大工业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力度。
(二)指导思想
我州工业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积极调整我州工业所有制结构,使之与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发展战略,与加入WTO后的市场变化,与我州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从而促进全州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三、工业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方向和政策导向
(一) 调整方向和目标
黔西南州地处边远,自然条件差,开发历史短,生产力发展慢,市场发育程度低,落后生产力与先进生产关系的矛盾十分尖锐突出,调整所有制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任务尤为艰巨。
我州工业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是:逐步缩小国有企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凡是与改革开放形势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企业,都应实行股份制或租赁、出让产权等改革改制,原则上不再新办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将我州国有企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降到1/3左右。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同时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和速度,大力吸引州外资金和技术,尽快将我州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力争使我州外资、外商企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达到1/3的比重。
我州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某些主要指标已占全州工业总量的1/3强,但仍有不少潜力可挖,今后要在扩大规模、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提高产品竞争力上下功夫。“十五”期间,我州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步伐,不断拓宽其经济发展领域,提高素质,发展和形成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外向型的企业,尽快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私营经济可以在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县、市经济和竞争性行业可以实行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发展战略。
“十五”期末,我州工业所有制结构的框架是:国有占35%,非公有制占40%,其它占25%。
(二)政策导向
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切实推进政企分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试点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领导人逐步实行年薪制、持有股权等分配方式,对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探索试行期权激励机制。完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政策,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采取股份合作制、托管、租赁、出售、员工持股等方式,进行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继续执行现行的国有企业兼并破产政策,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鼓励非国有企业、个人、州内外投资者等投资主体参与我州国有企业改制,推动非上市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改造和股权流动,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
2、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和经营领域的范围,逐步取消限制民间投资的规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和州内外投资者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资产重组。
要继续加大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努力缩小我州与其他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积极改善软环境,切实让外商享受我州公民的同等待遇。积极创造条件弥补外商在我州投资因运距等因素造成的损失。
要加大对我州矿产资源、能源、劳动力、区位、市场等优势的宣传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和随之而来的高新技术、高素质科技人才和先进、规范的管理,引进灵活而具有优胜劣汰竞争功能的机制,通过体制创新为我州国有企业改革和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一是转变观念,抛去姓资姓社的思维模式,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从而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实行“政策扶持,拓宽领域,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方针,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做到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规模,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范围,使之最大限度地发展。
二是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方向,向第一、二、三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更多的方面拓展,向高科技、外向型领域发展。要本着在国有企业转制中巩固一批,在开辟新领域中发展一批,在巩固完善中壮大一批,在扩大开放中引进合资一批的思路,尤其要引导具有资质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旅游、环保、生态、教育、科技、文化、中介服务等领域发展,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提高,支持有条件的优势企业上市融资。
三是要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推行“一站式”服务,要在企业开办、土地使用、进出口等方面使非公有制企业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待遇。要规范收费行为,依照法律法规办事,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凡属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罚款等项目一律取消,并坚决杜绝超标准收费,重复收费,交叉收费,越权收费等现象的发生。建立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三乱”行为。
四是要创造条件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的维权中心、融资担保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等专门的服务机构,建立科学、规范、适用的非公有制管理体系,改变目前非公有制经济政出多门、“婆婆”多、似管非管、企业难以适从的局面。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安全生产、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的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