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哲学 评陈嘉珉《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陈嘉珉的“两个不是”



在“点评”之前,想阐述一下,我的这篇文章只对其文字而不对其人也。虽然文字是由人撰写的。每一个人都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权力,“对”与“错”都是对事物的一种认识,而非认识本身。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没有区别“对”与“错”或“是”与“非”的必要。我们写文章,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懂得一些道理,而绝不为了把人给整糊涂了。比如,陈先生想告诉人们说“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就有想把人整糊涂了的嫌疑。当然,我之所以要这么说,肯定是有我的道理的。

 

 

1·陈嘉珉想说“佛教不是宗教”而是“超级科学”吗?

 

大家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现在,我们的陈嘉珉教授,说它“不是宗教”,那它是什么呢?难道是哲学吗?显然,陈先生也不这么认为,我有“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作为证据。也就是说,陈先生自己先否认了佛教的哲学属性。既然“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那我们也就只好认为佛教是一门科学了。显然,陈先生并没有说“佛教是科学”。这样,佛教成为了“超级科学”。

 

 

原文

 

在世俗知识折腾中,唯物和唯心这两个“主义”对宗教所下的定义都包含一个共同点,即认为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相信在人类精神和物质世界之上存在神,并且是神创造和主宰宇宙万物。例如在基督教、伊斯兰教那里,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人类命运的主宰者分别是上帝、真主。

 

那么在佛教当中,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人类命运的主宰者是不是佛呢?NO!根本不是,佛教根本没有这个意思。

 

佛教与一切被唯物者看作唯心主义信仰的正统宗教相反,它不宣扬神创论,它没有精神的彼岸世界和神灵崇拜。佛教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因此提倡通过自身修养来摆脱痛苦,而不能等待救世主来拯救自己。如果说佛教里边也有“神”,那么这个“神”不是创造万物的造物主,而恰是被人所创造的创造物,是人悟道后的成佛和涅槃状态。佛教不是物质决定精神的唯物主义,也不是精神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因为在悟道成佛的涅槃境界,没有唯物、唯心的区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物我无别。

 佛教哲学 评陈嘉珉《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陈嘉珉的“两个不是”

由于佛教不崇拜神灵偶像,因此它没有复杂严格的祭拜仪式。佛教系统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是禅宗,而禅宗就不主张任何形式的身外求佛。唐代宗元和年间,居住洛阳龙门香山的丹霞禅师冬日外出,在慧林寺遇到天气寒冷,便拿寺庙中的木头佛像来烧火取暖。慧林寺院主呵斥他“何得烧我木佛?”丹霞禅师用木棍拨弄灰烬说“烧取舍利”,院主说“木佛里边怎么会有舍利?”丹霞禅师说“既然没有舍利,那就再拿两尊来烧吧。”丹霞禅师认为佛在人的自心中,最高的佛法反对偶像崇拜,不执着外物,因此可以烧毁“神圣”的木佛。

 

佛教缺乏身物之外的神灵认可与崇拜这个一切宗教的根本特点,所以说佛教不是宗教。由于佛教不是宗教,因此将其称作“佛法”更合适,以免带个“教”字引起诸多误会。

 

 

点评

 

通过以上段落,陈教授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道理呢?第一、“知识折腾”是“世俗”,“唯物”或“唯心”是包括其他宗教在内的人们给杜撰出来的,比如就有人认为“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相信在人类精神和物质世界之上存在神,并且是神创造和主宰宇宙万物”,例如“在基督教、伊斯兰教那里,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人类命运的主宰者分别是上帝、真主”之说,但是,佛教就没有。

 

大家知道,佛教的崇拜物不只是一个,而是有许多,而我们的陈先生愣是不承认:“那么在佛教当中,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人类命运的主宰者是不是佛呢?NO!根本不是,佛教根本没有这个意思。”那么,“没有这个意思”而是一种什么“意思”?当然是“佛教与一切被唯物者看作唯心主义信仰的正统宗教相反,它不宣扬神创论,它没有精神的彼岸世界和神灵崇拜。佛教认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因此提倡通过自身修养来摆脱痛苦,而不能等待救世主来拯救自己。如果说佛教里边也有‘神’,那么这个‘神’不是创造万物的造物主,而恰是被人所创造的创造物,是人悟道后的成佛和涅槃状态。”请注意,“悟道后的成佛和涅槃状态”这几个字,实在是很值得揣摩的问题。

为什么要让读者注意这几个字?因为这几个字是陈先生想证明“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宗教是什么?当然是“成佛”,当然是一种“涅槃状态”了。请问何谓“成佛”?何又谓“涅槃状态”?

 

先说“成佛”。何谓“成佛”?在什么“状态”下才能“成佛”?显然,只有经历了“涅槃”之后。记得郭沫若先生有一本诗,叫做《女神》,讲的是“凤凰涅槃”的故事,以通过“燃烧自己”来达到“脱胎换骨”而成为“新我”。郭沫若是在用这个故事来比喻,毁掉一个旧中国而建立一个新中国,需要经历这个“凤凰涅槃”的过程。诚然,郭沫若的比喻没有错,那陈嘉珉的意义是什么?

 

我想,陈嘉珉先生的意义应该是,“世俗”的人们,不要再“知识折腾”了,“知识折腾”是“世俗”,而要想避免“世俗”,就不要再“知识折腾”,而要去“成佛”,求“涅槃”后的那种“状态”。也只有那样或建立在这样一种“最高”境界上,一切苦恼才能丢掉,也不再“世俗”了。

 

陈先生说得对不对?对,当然对了。读者不妨设想,当一个人死了以后,他还有“世俗”观念和“苦恼”的存在吗?当然就不再会有了。常言道:人死如灯灭;反之,灯灭如人死。然而,他却忘了,读者还都没有死,而且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物体。就连鱼儿、鸟儿还有追求,何况是人乎?

 

原来,陈老师试图向人们展示的“佛法”就是都让人们去死!因为只有死去的人不“世俗”和没有“苦恼”。诚然,陈老师并没有说让人们去死。他让什么都干什么?当然是“涅槃”了。“涅槃”是什么?“涅槃”就是“燃烧”一个“旧我”来“换来”一个“新我”,达到“成佛”的境界。

 

“成”什么“佛”?当然是“成”被人们雕刻在悬崖、峭壁上的各种“大佛”了。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是任何一位高僧都做不到和无法实现的一件事情,也就不要说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知识折腾”的“世俗”们了。就算能够“脱胎换骨”,不再“知识折腾”,难道就能做到“立地成佛”的程度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可能是由于笔者正在“知识折腾”,根本就领会不到“非知识折腾”的乐趣,所以也就失去了“成佛”可能与机会。但是,我们的陈嘉珉老师却忘了证明“佛教”为什么“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的问题了。因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并不能作为“佛教不是宗教”的、一个充分而必要的依据,因为“我命由我不由天”只能说明佛教对“天”或自然规律、自然辩证法的不信,又怎么能成为“不是宗教”的依据呢?读者不妨设想,一个劝人们不要“知识折腾”,而要人们“成佛”后进入“涅槃状态”的组织、信仰者,它“不是宗教”又是什么呢?与世界其他宗教相比,又有什么本质区别?世上有这等“不是宗教”的“非宗教”乎?

 

最后忘了问了:陈老师白明黑夜地在网上发表文章是否也属于“知识折腾”的范畴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5090.html

更多阅读

芮成钢《三十而励》 芮成钢的三个女朋友

今天在中关村图书大厦呆了一个下午,看了一本书:央视财经类节目著名主持人芮成钢的《三十而励》。这本书刚推出不久,书的封面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芮成钢深邃的眼神太特别了!沉思、睿智、锐利……这些形容词从我脑海里蹦出来。第一

陈允斌《茶包小偏方,喝出大健康》 小茶包喝出大健康

陈允斌《茶包小偏方,喝出大健康》前言这些年,我养成了一个小习惯:每次出门,都会准备几包配好的茶饮,再带上一个随身杯,随时拿出来冲泡。不管是在工作现场,还是在旅途中,这杯茶饮总不离身,渴了就可以喝上一口。朋友们总对杯里的内容感到好奇。

声明:《佛教哲学 评陈嘉珉《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陈嘉珉的“两个不是”》为网友迟夏饮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