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8日刊发于《经济学家》)
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现在人们都热中于“新农村”,说是要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要大幅度地增加财政的支出……等等。关注农村问题确实对,但不能只靠“热情”,靠做表面文章,靠只顾眼前的不实业绩。如果草率行事,就很可能使“新农村”跑偏了方向,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损失。
我真搞不清,那些研究经济学的人,在出谋划策的时候,他们是真懂还是装懂?对这种没有整体性的经济理论作指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新农村”之说,我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一、不能忽视社会成本问题
中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如果使13亿中国人各自“割据”的话,等于每个人拥有将近8千平方米的“地盘”。倘若所有人都在自己的“地盘”上盖房的话,那么整个社会成本的投入将会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数字。因为每间房都要立体投入(地基、房顶及四面墙),所有上下水管道以及其他管道设施都投入的是最长距离(成本最大)。而且,每个人都是孤独寡居,不可能开办工厂生产商品,更不可能出现剧场、商场和广场。同时,倘若在所有人之间都铺设出柏油路的话,且不说整个中国就会成了“柏油国”,仅说它需要投入的资金就可以让中国立即宣布破产!与此相反,当近千万人口聚集在十几平方千米最多几十平方千米的城市中的时候,不但使社会成本的投入出现大量的节省(楼上人家的“地基”即是楼下人家的房顶、左邻右舍共同使用一面山墙,上下水管道及其他管道设施都投入的是最短的距离),而且创造出大量的新的社会分工,比如工厂、商店、剧院、劳务……等等。
回顾人类社会的经济历史,漫长的演变过程如果我们用快镜头来播映一遍的话,我们会发现经济的发展是伴随着人口逐渐涌向城市、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而来的。在人们向城市汇聚的同时,演生出了很多新的社会分工,使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消化。发达国家在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的同时,它的农村人口却相对越来越少;发达国家的富裕,与它的人口分布不能不说是有一定关系的。城市规模的扩大,是历史自然而然地一点一点发展过来的,是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慢慢演变而成的。但是,一旦我们发现了这一规律,就完全可以有计划地促使一些小城市较快速地完成这一演变过程——尤其是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出现疲软、社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危机出现前兆的时候。当我们了解了这样的道理,我们就不应该逆经济历史的必然规律而行,所以我的建议是:“铲平村庄,扩建县镇”。这就是我在后面所提出的“星团战略”的一部分。
二、中国经济问题的“穴位”
所有国家的经济历史,都是一盘早已开了局但至今也未下完的棋,尽管有时后来的“棋手”发现以前的“棋手”走错了步,他们也不得不弃了原来的废招儿重新布局,但想布置成最初开局前的阵形,那是难上加难;他们只能在即成现实的状况下逐步调整,究竟哪一步对、哪一步错当时很难作出判断。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其实都是调整的战略。因为没有哪个国家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儿,也不是将一盘没下完的棋废了重新摆阵重头开局。它们都得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面对过去的残局找出缺陷,并着眼于未来作出调整的部署。这种部署不能只看眼前的一步两步,而是要预期到几十步、上百步甚至更多;一代人走不完,下一代人可接着走。这种部署不会是世界统一的;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定会不同;发达国家之间与不发达国家之间也是不会完全相同的,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特性,都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
例如,人口众多的不发达国家与人口稀少的不发达国家,它们之间的经济发展战略绝对不是一样。仅仅考虑到社会分工与市场竞争的关系,假如两个国家社会分工的种类一样多,那么人口众多的国家显然会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市场竞争问题。怎么样来防止恶性竞争,就成为人口众多的不发达国家必须予以重视的一项发展战略。既要防止恶性竞争,又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可社会分工的种类并未因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得到扩充,在这种情况下,人口众多的不发达国家就必须要根据自身的现状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经济发展战略。
就某一个国家而言,众多的经济问题一起拥来,很容易让“棋手”用错误的方法作出错误的决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使经济问题有如跷跷板,这边解决了,那边更严重了。更可叹的是,“棋手”旁边站着数不胜数支嘴的人,东一句、西一句,即使“棋手”头脑清醒,但在吱吱呀呀一片乱糟糟的叫嚷中,难免不走出几步昏招。
其实,一名高明的“棋手”并不怕别人支嘴,关键是要把握全局并具有主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扬人之长克己之短,在众多的经济问题面前善于抓住它们之间的“穴位”,把好钢使在刀刃上。现代的经济问题不会是彼此孤立的,都是有关联的,都应使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在此,我们以中国为例,尝试找出它们面临的诸多经济问题其核心“穴位”在哪里,从哪下手对经济发展更有利。
人口众多:约13亿;近9亿是农民。社会分工的种类除了赌场和妓院属于被明令禁止以外,基本与其他国家一样多。城市中失业(包括下岗人员)人数较多,同时农村的富余劳动力也较多,贫穷人口(即需求能力不足的人)较多,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较多,等等。
在诸多的问题中,例如人口问题、能源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等等,它们的核心“穴位”在哪里?经过仔细认真的研究,我认为中国的农村问题确实是“穴位”,关注农村问题是正确的,但不是简单地让那些村庄重新盖房、铺路,而是要有计划地“拆迁”、“铲平”,将他们向附近的乡镇汇聚、“安置”,让这些乡镇成为“新城市”。与“新城市”相对而言,“新农村”正好把事情做反了。在此,我大胆地提出“星团战略”,这一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解决经济问题并使经济稳步发展,应该说是最有利的办法。
三、“星团战略”的内容
什么是“星团战略”?
距离银河系中心地带的一片区域里,聚集着超星系团,那是由很多很多恒星非常密集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地球上的很多大型城市是人群非常密集的地方,它有点类似于超星系团,只不过是地球上的“超星系团”,我们把它称作城市。
在这些城市中,有大型城市,例如中国的北京和上海。还有很多中型的城市,例如中国的廊坊和珠海。
中国的城市应该说已经不少,但够规模的城市仍然不多。“星团战略”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要多建设一些大型城市,是像北京和上海那样的城市。二是,要多建设一些中型城市。
所谓的星团战略,就是在分布好区域的前提下将人口疏导向城市,让城市形成规模,让廊坊和珠海形成像北京和上海那样的规模;让华西村和大丘庄(实际上它们已经发展成乡镇的规模了)形成像廊坊和珠海那样的规模。与此同时,周围的小村庄一律实行“扫荡”,让它们彻底消失。
四、“星团战略”的好处
如果我们中国在本世纪内能新建成几十个千万人口的大型城市,再建成几百个或是几千个中型城市,那么一定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它的好处我们分述如下。
1.有利于控制人口。
农村相对城市而言,是计划生育工作的盲点。城市中基本实现了“只生一个娃”,而在农村,生两胎、生三胎甚至生四胎的有的是。如果有计划地将一些村庄取消,使这些人口转到城市中,想必城市中的管理工作会对控制人口增长极为有利。
2.有利于农业科技发展。
一家一户的耕作是阻碍农业科技发展的一道屏障。允许一些将被取消的村庄中农户转租土地使用权,并允许这些农户以土地承包权作抵押在城市中购置房屋,就会使过去被分割的土地连成一片,便于从事农业开发的大型科技公司规模耕作和开发。
3.有利于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从事农业开发的大型科技公司规模耕作和开发,将会提高科技水平,使农产品朝着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方向迈进,使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并可使其质量得到空前的改善。
更重要的是,规模性产业化地耕作和开发,将极大地降低实付社会成本的投入,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有利于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从事农业开发的大型科技公司规模耕作和开发,必须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由此将会带动工业的发展,为那些生产农业先进设备的企业带来诱人的市场,并由此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5.有利于扩大就业。
农业开发科技公司会聘用一些农民留在耕区工作,使他们成为农业工人。进入城市的农民,将会随着城市规模的的扩大而较容易地找到工作岗位。因为房地产开发公司将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城市排水、供暖、供气、供水、供电等等很多部门也急需大量的工人;公交、市容卫生也需要工人;还有商店、餐厅、医院、学校……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职工;城市管理各个部门也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连交通警都需要大量增加。如此规模的就业机会,不但可消化一大部分进城的农民(他们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每个月可得到土地使用权出租的租金),而且还可消化其他大型城市中的高校、职校毕业生以及一些下岗失业职工。
6.有利于普及教育和提高福利
取消一些村庄,让原来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农民家庭中老人和孩子都进入城市,将会使老人享受到城市福利,譬如医疗服务;孩子们可进入城市学校,接受城市教育,这将极大地提高教育水平。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不允许老人和儿童生活在村庄中,他们必须进入城市,只有成年劳动者才在农村从事耕作。
7.有利于人员流动。
北方人听不懂南方人说的话,其主要原因就是人员长期不流动所致。人们很多旧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封建传统意识,都与人员固守一方有关。新建几十座大型城市,实现各地区人员的重组,加强他们之间的流动性,从长远来看,对冲破旧的生活习惯和铲除封建传统意识极为有利。
8.有利于增加投资机会。
随着向大型城市的发展,将会极大地促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突飞猛进,投资机会空前巨增,民营资本、国外资本、国家资本都会迎来通过运作增殖获利的机会。这种投资机遇将会连环式地刺激一些小城市在向大型城市的发展中地价不断攀升,提高景气指数,这对改变通货紧缩的局面极为有利。
9.有利于减缓市场竞争的压力。
建设大型城市,取消一些村庄,引导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凡迁居城市的农民均可延长土地承包期并可出租继承,否则到期终止,期间内也不得转让出租),在人口汇聚到城市之后,城市住房的配套商品将会大有需求。这将极大地扩大内需。需求的扩大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市场竞争得到一定的缓解。
10.有利于现有大型城市减少人口的压力。
将很多愿意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引导向扩建中的大城市,适当地堵塞现有大型城市外来劳动力持续涌进的势头,可适当地减缓大型城市的人口压力。类似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型城市,应该适当限制外来劳动力的流入,但使这些外来劳动力有处可去。应该尽可能地控制单身外来劳动力的盲目流入,还是有计划地将外来农村人员以家庭为单位整体性地迁入为佳。
我们所说的“星团战略”,不光是指建多少个大型城市的战略,它还包括将一些乡镇周围的村庄取消,使农户迁入乡镇的战略。总之,要千方百计减少农村人口,使城市人口增加;并不是让农村零散地迁入城市,而是整村整庄地迁入城市。在村庄取消的时候耕作连成一片、“一望无际”,为的是便于先进的农机设备施展潜力。只要迁入城市的这部分农民们享有土地承包权,只要他们都保证有一部分租金收入,他们还可以或是留在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中当农业工人,或是在新城市中找到一份工作得到收入,那么他们就不会有什么后顾之忧。
实施“星团战略”后,以住房为主的村庄荡然无存,沿着四通八达的公路,路两旁建有农业科技开发公司的职工宿舍、农机站、维修站,类似加油站、饭店等三产服务业一应俱全。农业工人干农活时住在路旁的集体宿舍里,公休日或放假时,便可随时乘汽车回到城中。总之,要让农村的家庭式住房消失。当然,这可能需要几个世纪的努力,使中国的农民人口数量从约9亿下降到3~4亿。通过几个世纪的努力,应该有信心将13亿人口减少到10亿左右,因此所有的工作始终不能忘了一个中心任务:控制人口,计划生育,提高素质。当农民家庭迁入了城市,他们不用再担心什么没有男孩下地种田了,生一个娃(不管是男是女)可以继承土地承包权,只要违反了计划生育的政策,这种土地承包权就有可能失掉。
用不着为什么“老龄化”发愁,科技的发展使劳动力的产品延伸非常广泛、有效了,即使国防也没有什么可令人担心的,因为老年人的食指并不比青年人的食指细到哪里去,按一下按钮或扣一下扳机什么的想必都干得了,重要的是头脑不糊涂就行。不经历一段“老龄化”的阶段,怎么可能较快地降低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如果不能尽快地减少,很多问题就会难以摆脱地困扰着我们。
当然,“星团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我们仔细推敲,认真思考,整个部署应该形成一个连贯的举措,它必须从最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而不能总是干哪种重复多余的事情。譬如城市地下的管道(线路)工程,能不能别各自为政,一遍一遍地给马路“做手术”?中国这么多的城市,没见过一座城市它的排水系统是“隧道式”的。倘若我们的城市铺设起这样宽敞的排水系统,想必那些类似供热、供气以及供电和通讯线路就全都可以在其中架设完成,维修起来也方便得多。
现在我们就应该下力量来研究这些问题,培养专门从事城市设计、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让他们开动脑筋,为“星团战略”的实施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