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断绿水长流 “青山绿水”是财富 “经济落后”是资源



——科学发展观在后发地区的应用与思考

柴福洪

明代宰相刘伯温早在600年前就预言:“江南千条河,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这一预言说明一个道理:在工业社会里,经济落后的青山绿水之地,是现代人追逐的圣地。其反面的现代描述是:大量人口集居的工业化城市,呼吸的是废气、喝的是净化水、吃的大棚菜、住的是鸟笼、行的是堵路、干的是压力大的工作…… 

工业化,是社会整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但绝不是人类追求的目的。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绝不是国土全部工厂化。未来的中国大地,应该是90%的国土是“幽深不见人,苍翠万千里。”

 

一、人民需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本人提出:“青山绿水”是财富,“经济落后”是资源。不是政府的“大官”为教育“小官”和百姓的教诲;也不是官员们为说明自己的政绩观的表白;更不是为经济落后地区的官员们,找到推卸责任、掩盖意识落后、没有创造性地落实中央政策、缺少吃苦精神的理论依据。而是针对我国政府官员的“工业化狂热”与“后发急躁”情绪来点理性思考。

当今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建设“青山绿水的大地”,也是给社会创造财富,工业品生产不是唯一出路;保持(工业)经济落后状态,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和具有本地原始生活方式特质,就是未来发展经济的基础性资源。

中国那么大,东西自然地理迥然不同,南北人文差别迥异,全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能同步,不可能每一个地区都能建成“经济百强县市”。山大、沟深、坡陡、人稠、民贫,是典型的中西部山区的写照;沙化、石化、荒漠化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后发地区,一般都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没有本地特色产业支撑的经济,是不可能持续的。

我们党的政治统治太过“霸道”,以致剥夺了经济发展模式与居民生活方式的“百花齐放”的权利。我国不仅有55个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其特质,汉民族本身就是大融合的结果,不同地区的汉族同胞其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工业化等于现代化”模式,不适合于全国所有地区,不同产业特色的经济与循序渐进地按规律发展,以改善居民生活状态为目的模式,才是人民大众所希望的发展。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除一个党领导之外,应该包括各地有自己特色的经济模式,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有特色的生活方式。除政治模式之外,其他任何模式,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特色。这些特色要与本地自然地理特色配套,与本地居民素质配套,与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配套。用别人的GDP增速逼上梁山式的工业经济发展,必然逼出许多让人想象不出的千奇百怪的状况来。中央的精神到基层,要变成本地居民自己的想法、自发的行动,其想法和行动不能在中央文件直接找到文字根据,但最终目标与中央文件的关键词是一致的,这才叫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具体发展状况描述上与中央文件一字不差,那是机械唯物主义。

“以人为本地科学发展”就是“积极地顺其自然”,“各具特色的以人为本”的、“走的路不同但目标一致”地发展,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所谓“北京共识”,不是中国人写的,它不懂中国人的心理需求,它是全国的总体概括,与各地区的发展模式基本没有关系。

中国人对GDP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要有“自我认为幸福”的感觉。穷人有穷人的幸福观,富人有富人的幸福观;城里人有城里人的幸福观,乡下人有乡下人的幸福观。但,人,不为GDP而生、而活,是为追求幸福而存在、而奔忙,这一点是共同的。进一步说,人,不是在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而是在为自己和家庭幸福而奋斗;也不是在为党而活,而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党,社会稳定,对未来都有一个幸福的预期,生活有了信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幸福预期的根据与信心,不是预期的目的。

信心,是人活着的支撑力量。对未来没有幸福的预期,对生活失去信心人,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自杀。这是心理学和社会现实告诉我们的真理。

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再来谈“青山绿水”是财富,“经济落后”是资源。

 

二、“青山绿水”是财富

 

我国的“青山绿水”,经历了三次大的浩劫:一次是“大跃进”时期“大炼钢铁”;一次是“文革”时期的“农业学大寨”;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时期的“集体财物瓜分潮”。80年代后期,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破坏力减退,带来意外的效果是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野猪得以大量繁殖。但,非“退耕还林”重点地区,树木仍然在减少。

山水是大地的灵魂,森林是自然的肺,植被是水土的家。

聂晓阳先生在《读者》上发的一篇短文《有一种落后叫先进》,让人感触颇深。他在斯里兰卡旅行的时候,听说斯里兰卡人把一只松鼠关进笼子里是要进监狱的。一只野鸟在这个岛屿佛国完全不必担心会有一个枪口向它瞄准。这里的居民从来不吃鸡肉之外的任何飞禽。这里有108条河流,每一条都清澈如初。他感叹,一些人习惯用“落后”来形容这个连三轮车都要从印度进口的国家。但是,回忆起那总是湛蓝湛蓝的天空,不能不认为有一种落后实际上就是先进。

也许有人认为斯里兰卡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这种做法不值得我们效仿。但看看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现在都非常注重对自然环境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不管是现代都市还是古老小镇,满眼都是青山绿水,随处可见几个世纪前的教堂、别墅、民居、街道。

 青山不断绿水长流 “青山绿水”是财富 “经济落后”是资源

“建设青山绿水也是政绩”,应该成为我国广大还没有来得急工业化地区干部的主要工作。不要天天大叫招商引资,与大小老板觥筹交错。“资本”是无孔不入、追逐利润的怪兽,社会主义尊重资本的本质属性,是为改善人民生活服务的,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目前,在“资本”面前,全国的干部得了两种“病”:一是“政绩饥渴”症与“有政无绩”症。

我的老家在大别山南麓的一个小山村,祖居地叫柴山(祖宅叫柴家老屋,背靠主峰仙人寨),近千人生活了几百年的柴山,可用“神奇美丽、山清水秀”来形容,她是养人之山。现在,大多数居民外迁,已无人居住,山火烧了好几次,巴茅长得比人高,树木还在减少,梯田荒芜。这样的地方,在我国许多边远山区,大量存在。本人不是为祖居地荒芜而叹息,而是为祖居地没有成为森林而叹息。 

在中国,土地比金子还贵重,只要是没人的地方,能种树的地方就种树,能栽草的地方就栽草。土地是万物生长之基,树草是万物之源。我们不仅要学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业经济,更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如何种草、栽树,优化生存环境的经验。

因此,中国的土地政策不能全国一个政策,在沙漠边缘地区、石漠荒漠地区、边远山区、不是“承包永久不变”,而是土地必须私有,让千百万居民自己种草、栽树,改善自己的生存区域环境,让能养人的国土都能养上适度的人口。一方面,城市大量占用耕地,人口不可阻挡地集中到城市,另一方面,大量可育人的国土浪费、荒芜在不加整治之中。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青山绿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源。对国土的浪费,应该比贪污的罪恶更大。革命导师恩格斯早就发出过这样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我们的祖先耕耘着这块土地,呵护着这块土地,并把它作为宝贵基业留给了我们,我们能继续留给我们的子孙的是什么?国家、政府,留土地、留青山绿水,就是留财富。

在中国,人均GDP上去了,国土绿化没有上去,不是现代化;人的素质没有提高,更不能现代化。所以,区域居住人口数(非户籍)与人均GDP(居住人口下降,就要用其他两个指标弥补)、区域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区域国土面积森林植被占有率三大指标(另外,可以考虑对经济项目增加一个“区域国土承载资产原值量”指标)。对各项指标进行科学设计与细分,既易统计,又能说明问题,既有正数,又有负数,设计综合考核干部政绩“绿色”指标。用科学发展观武装“政绩观”,“‘青山绿水’是财富”理念核心意义才能体现出来。

 

三、“中央精神”是干部的工作目标

 

当代“经济落后”一词,有四层含义,一是区域内居民收入水平低;二是区域内居民主要从事的产业是当今社会的落后产业;三是区域内社会基础设施落后;四是当地政府财政收入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要。孤立地看,前面两个是落后的根本,后面两个是落后的衍生品。但在实践中,对根本的落后人们关心不够,但对后面两个衍生的落后,反而更关心、更热心。

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轨时期的比较效益落差过大,与相对产业容纳人口比例过大所致。所以,工业化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而中国因户籍限制限制了人口的正常流动,升学、打工和农村金融政策、商品比价,把农村的人才和资源抽干。50年的积攒,成为目前农村的经济落后。

在工业经济时代,农业产业在经济比重上应该是下降的,但农业是“人本产业”,永远不可能被取代,人,可以不需要工业,但不能没有农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说: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对“新农村”建设的宏观指导性意见,站的高、立意深、讲的透。现在的关键是国务院部委和县以下基层贯彻落实问题。一些领导强调要“原原本本”地贯彻中央精神,听起来不错,实质上只是个传声筒,说白了是懒人政治。

中央的决定只是大的原则规定和目标,实施细则要省市来做。中国地大人多,各级各类政府机构应该有其侧重,全国立法应该是“规范”,部委立规应该是“改革”,省市立法应该是“开创”。具体落实要县市级部门和乡镇政府来做。国务院部委,要制定实施计划,即时调整与“三农”相关的体制与规定。基层的党政干部,要理解中央精神实质,联系当地实际,科学、灵活地“活学活用”,“中央精神”只是干部的工作目标,“原原本本地学”没有意义。

 

四、“经济落后”是资源

 

中国许多“经济落后”地区,干部们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整体上基本不可能有自己的想法,个别干部有想法基本不能实行或得到认可,因为都是不能为政绩服务和不能立竿见影的办法,经济发展基本上束手无策。

地方主要领导干部从早到晚想从某一方面突破,做出点政绩来,也不是所有干部一心想升官发财,即使不升职,他们也想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但正视现实: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政策没政策,要贷款没贷款,要服务没服务,要市场没市场。更多的状况是:“经济落后”成了未来“经济落后”的理由和根据,处于“干部瞧不起群众的素质,群众瞧不起干部的德性;高级干部认为基层干部不理解中央精神,小干部认为高级干部不为基层着想”的埋怨状。

“经济落后”地区的基层,党政开创性工作受部门制约,部门工作靠党政支持,块块与条条始终在支持与制约中博弈。基层党政干部是“收入不高,工作不少;政绩不多,麻烦不少;知识不多,知道的不少;招商引资,求人不少……”。其根本原困是:中央政策与部门规章没有集成,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系统;基层干部任期太短,行为上只能是急功近利;发展农业没基础,发展工业靠招商,发展服务业没市场,做点实事怕吃亏……。

“经济落后”地区的干部都是当地的能人,与当地群众有血肉联系,也有一些好的想法。但不懂现代农业技术、不习惯大规模生产方式,害怕市场风险。而这些正是需要政府帮助、引导的方面。土地承包不变,不利于土地集中经营;金融服务不到位,没有做大农业产业的基础;信息与技术服务不到位,现代农业产业没有发展的条件;城市资本与人才没倒流农村,农村发展就没有带动效应;村组干部没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就没有发展动力;落后地区只追逐工业现代化的设想,没有农业现代化总体设计与规划;农村主要劳动力不在农村、农民没有发动起来、认识没有上去,农村不可能改变面貌。

从世界发展经验看,任何后发地区缺少不了政府的帮助。美国,在20世纪中期以前南北之间、东西之间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政府为促进落后地区发展,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特别是对落后地区的特殊支持政策,在促进南部地区快速发展了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济落后”地区生活相对贫困状态的改善,要以农民自己为主体,政府、干部都是服务者,帮助者,角色定位要准,不得喧宾夺主。国家要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土地政策等方面进行体制上的调整,并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金融与保险服务等政策大力扶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涨价;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等,“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才有希望。

农民购买大型农具机械补贴,是为农业产业现代化助力;购买家用电子产品补贴,是喧宾夺主地乱用政府财政资源;城市给购房者补贴,更是错用调节手段。提高产业发展力、提高居民就业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调节分配不公、消灭欺行霸市、打击假冒伪劣、政府不与民争利等,才是政府的主业。

中国的工业,虽然在世界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但生产能力已经不小了,现在没有发展起来的地区,再不要鼓励发展工业,走特色农业、现代规模农业之路是最佳选择。

至此,“‘经济落后’是资源”就可定义为:“经济落后”地区是政府改革的最佳试验地、是基层干部大显身手的黄金地;是中国新一轮经济起飞的源泉地;是扩大内需的发源地;是全国人民生存状态的改善区;是未来城市人口向往的休闲区。若是自然条件特别恶劣,保持其原始生活状态的“最落后”地区,以及有意不让其发展工业的生态脆弱地区、环境保护区,就是未来最好的旅游资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5029.html

更多阅读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我国产业经济与人力资源培训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人力同其有着密切的关联,人力的质量及数量都对生产工作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所以,人力资源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很多专业人士将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增强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收益的基础条件之一。因而,不管当

人力需求表 关于新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需求的若干思考

     1、新经济的涵义及特点  新经济就是指已经存在很多年的两种广泛趋势:一种是信息技术革命;另一种是全球化的商业。  1.1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新经济的涵义进行区分。新经济从广义上讲指的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风险经

声明:《青山不断绿水长流 “青山绿水”是财富 “经济落后”是资源》为网友青果学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