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预测到牛奶即将生产过剩,那么你就会减少牛奶的产量而避免损失,同样如果银行可以准确的知道放出去的贷款是否可以收回,就不会发生类似次贷危机这样的问题。毫无疑问,没有人能准确的预知未来,所以我们人类总是会犯些这样的错误。
理论上我们都知道,繁荣过后就是衰退,可是我们谁都不知道衰退会在哪一天发生。无论是在繁荣时期还是在衰退时期,我们用来预测未来的依据都只可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就象我们根据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来预测明天的太阳也会从东边升起一样,尽管过去重复的事情明天不一定重复,但如果你连这些都不相信的话,那你可能连路都不会走。
何况假使你确实能够预计到下个月牛奶的市场需求将减少,而这个变化同总体经济变化完全一致,你又能有多少选择呢?卖掉奶牛干别的?可别的行业不是也要面临需求不足吗?因为这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而是整个经济的问题,所以选择留在自己熟悉的行业并尽量比同行干得更好是个不错的主意。我们不否认即使在危机之中,也有人能找到新的机会,但这毕竟只能是个案,而不是整体,否则危机也就不叫危机了。所以结束危机的办法只有一个,大家一起陷入困境,然后淘汰掉部分过剩的产能,使生产与需求重新匹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危机不但不可怕,而恰恰是从整体上暴露并解决生产与需求不匹配问题的途径。
危机之所以让人感到失望,是因为危机破坏了人们在繁荣期积累起来的虚假的富裕感觉。理解这种虚假并不困难,那就是有些本来没有多少价值的投资在繁荣期也获得了回报。这样说笔者绝没有无耻到将危机看作好现象的地步。危机从整体经济的角度上来说并不可怕,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并不是这样。有些人可能因此而失业,有些投资因此而可能收不回。尽管我们不能轻易指责他们没有比其他人干得更好,但很多时候说他们不是太好并没有冤枉他们。危机就象感染时的发烧一样,虽然可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身体恢复,但其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有些理论认为只要有一种好的机制,比如由国家来统一制订计划,就可以将生产与需要完全匹配起来,可实践证明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主意。也许就象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一样,也可以通过加强整个社会的信息加工管理能力,尽量避免危机的发生,但就象我们没有办法完全避免疾病的发生一样不能让危机不再来临。
生病后我们寻求医生的帮助打针吃药,但真正抵抗疾病却离不开我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危机来临时政府会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帮助我们度过危机,但真正战胜危机,同样离不开我们没一个人战胜危机的信心。
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