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科技全球化



 主要论点:科技全球化―― “技术发展即受到全球化的驱动,又是全球化的关键推动器。”【1】

一、科技全球化的形成―――与经济全球化密不可分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科技全球化

科学技术的全球化有其自身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因为知识体系具有典型的公共产品的特征,不具有“排他性”与“竞争性”,在世界范围内很难在长时间内保持“垄断性”。然而这恰恰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在一个越来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没有任何一项科学技术能够长期保持在某一个国家手中,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不依靠与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交流而长期保持其科学先进水平。就像美国那样明显居于领先的科技大国,本国的科学技术供应也只能占到其其全部科学技术的需求量的1/4,其余3/4则要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科学技术的交流而获取。2005年,美国授予的110000件实用发明专利中,美国发明家只获得了其中的61000件,约占55%,日本以23000件居第二位,约占21%,欧盟以16400件居第三位,占15%左右。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们面临的许多问题也越来越显示出明显的全球化特征,比如人类遗传基因问题,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全球重大传染病防治问题等。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也渐趋一致,因而需要在全球层面上展开对话,进行讨论。由此带来不同国家的科技工作者会进行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科学活动的学术规范与行为标准也会渐趋一致,包括标准的学术语言,适当的引注规范,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及公约等。正是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使得科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起来,最后造成了当代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全球化的形成。

二、科技全球化的传播―――跨国公司成为主要动力

由于现代先进的通讯手段的应用和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一个国家科技活动的成果往往以极快的速度在全球得到及其广泛的传播。然而在商业贸易领域内,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垄断性”,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控制与掌握。据联合国《世界科学报告》反映,当前世界科技活动的80%掌握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手中,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出口中高新技术产品占60%,仅美,日,德3国就占世界高技术产品出口的1/4。跨国公司在技术开发及其国际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占有世界技术贸易的大约80%,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0年的资料显示,当前世界上90%以上民用科技的研究,开发和转让都是由跨国公司进行的,并支持着大多数的私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R&D)。跨国公司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垄断性”具体体现在对先进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R&D)的投入上。据统计,跨国公司R&D投入一般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部分高科技企业甚至达到15%-20%。例如,世界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2002年的R&D经费为46.6亿美元,2003年增长到69亿美元,而2004则上升到77.8亿美元,占该公司当年销售额的21%;而世界芯片制造的主导企业英特尔公司2003年和2004年R&D支出则达到44亿和48亿美元。朗迅公司规定每年用其总收入的12%左右作为其分支机构贝尔实验室的科研经费,而其中的10%是投入到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上。在现阶段,由于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被发达国家垄断着,庞大的先进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成本,造成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一下子将大范围在全球传播。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占领东道国的市场,利用东道国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最大限度的攫取超额垄断利润,跨国公司通过在世界各国设立的子公司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换取东道国的市场的战略。因此,跨国公司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充当科技全球化推动的主要动力。

三、科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决定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

虽然科技全球化深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但是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推动力,又同时深深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由于经济长周期【2】的存在,全球科技创新的革命对经济长周期的上升起决定作用,世界经济每一次长周期的上升期都与科技革命的突破同步到来。熊彼特认为历史上的每次划时代的技术创新都表现为生产工具的重大突破,带来整个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其他几个长周期不同,二战以后以电子技术的突破和电脑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导致了信息化代替工业化的产业趋势发展,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信息的生产与处理为其经济的核心(增田米二,1981)。正是由于科技革新带来的产业革命,将世界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工业社会的信息化犹如农业社会的工业化那样,不仅改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而且根本上改变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生活方式与组织方式(J.薛尔凡-施赖贝尔,1980)。

在生产方式上的变革体现在:

在信息化条件下,生产链条与生产过程开始被逐渐打破,逐渐细化,形成业务外包。生产之前,需要进行科学研究,设计;正式投入生产,还需要预测规划,筹资金;而在生产之后,由消费者信息反馈而产生信息交流又将生产环节加以延伸。这些是在传统工业领域中“多余”的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连接”,就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从而促进了服务经济的发展。这就成为科技全球化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之一。

在信息化条件下生产方式是柔性的。在传统工业领域生产方式集中生产不同的是信息产业具有研究开发与生产制造分离的特点,很多时候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在生产中广泛使用Internet和WWW技术,打破了生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范围,使得发展中国家也能够参与这种形式下的生产方式。这样就需要在全球环境下进行国际分工与合作,使得国际分工与合作扩大化和深化。这就成为科技全球化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之二。

在信息条件下,生产对象是非物质,非能量的信息,相对于传统工业领域中的原材料,能源,资本和劳动力来说是更加“丰富”,而且在使用上具有“共享性”,充分体现了人类脑力劳动的成果,在使用和消耗中与知识连接,渗透,组合,集成,交融,演化,从而形成新的有用信息,实现自身的增值循环体系,构成了一种可持续的经济。科学技术革新和科技全球化使得一些原先不可能进入国际商品交换领域的许多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并在进20多年的时间内培养出许动新兴产业,如动漫产业,影视产业等文化产业。更多的非传统的“信息产品”的出现并充实着全世界商品市场,扩大了国际商品交换的范围与种类。这就成为科技全球化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之三。

科学技术不仅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自身进行着全球化的发展,而且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消费全球化的趋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Stephen P.Bradley, Jemy A.Hamsman,Richard L.Nolanleds:Globalization,Technology and Competition,HarwardBusinessSchool Press,1993.chapter 1

【2】.经济长周期是1925年苏联经济家尼古拉.康德拉季耶在其著作《长波周期》一书中提出的,他第一次系统的提出长波理论,确认了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着50年左右的长期波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4968.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积极影响 中国与经济全球化论文

董世闯09国际物流一班20091220107本文来源于网络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

论科举制的历史影响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

论科举制的历史影响积极影响: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消极影响:有利于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到了明朝,八股取士,使得读书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清朝,由于

工业革命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法国大革命的消极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①都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布局的新变化。②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第一次导致近代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工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并开始了城市化进程。第二次,垄断组织产生,并

完善的服务体系 经济全球化下如何完善工商管理的理论体系

     随着现代科技管理体系的飞速发展,进行高效工商管理的理论已不能再只是停留在单一方面,要结合大环境的发展趋势,制定出更完善更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理论体系。经济全球化早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声明:《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科技全球化》为网友炫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