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 天型 · 地经 · 人行——崔长林经济哲学观4



第一,从狭义上说,劳动价值就是劳动能力的体现;第二,从广义上说,“化合价”是原子在分子结构中的“结合能力”的体现;第三,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存在的虽然不一定是合理的,但存在的一定是能力的体现,否则它就不会存在,更谈不到发展;第四,大物质吸引小物质,小物质吸引更小的物质(万有引力)和电磁学、生物学、化学意义上的“同性相斥”与“异性相吸”也是能力体现。

物质质量与能量、物质性量与能量为何要“守恒”?不守恒时为何又要发生“转化”?难道不是由于要实现自己的使用价值、价值?难道不都是为了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能力或价值吗?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经济学上的劳动价值、能力,资本投入的价值、能力,与上述这些“广义价值”相比,又是何等渺小!当然,价值也有自己出生的地方,也需要由不同的物质形式来决定,有其运动规律的。

 

 

08、质量、能量对应于使用价值、价值?

 人行 天型 · 地经 · 人行——崔长林经济哲学观4

 

上述我们了解到,“物质属性”是“价值属性”的体现,那么,“物质属性”又是怎样体现“价值属性”的呢?笔者以为,要想认识这一点首先就需要了解“物质属性”的构成与“价值属性”的构成及两者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物质属性”所以能体现“价值属性”,有其本质、内在、必然的“对应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两者不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物质属性”就不可能体现“价值属性”。

大家知道,“物质属性”是由质量物质、能量物质构成,体现的是两者的关系;“价值属性”是由使用价值、价值构成,体现的也是两者的关系。如果“物质属性”是“价值属性”的体现,那就说明在物质质量、能量和使用价值、价值之间必然存在“对应关系”,否则就谈不到“‘物质属性’是‘价值属性’的体现”。如此,是否在说,笔者业已发现“物质属性”与“价值属性”内在的“对应关系”?

是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物质属性”与“价值属性”的“对应关系”如何?第一,物质质量等于使用价值。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所谓“质量”其实就是指它的“使用价值”的;所谓“能量”其实是指它的“价值”的。如此,当然也就是说,“质量物质”对应于“使用价值”,“物质能量”对应于“价值”了。笔者又凭什么说“物质质量对应于物质的使用价值”,“物质能量对应于物质的价值”?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知道,质量越大的物体之间引力也就越大——引力与两质量物体的乘积成正比,与两质量物质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试问,引力是什么?当然可理解为该物质的使用价值了。而从经济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一个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与其耐用程度、使用效果的好坏等有直接的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产品是假冒伪劣的,对人体具有危害性,那么,我们就不能说其产品的“质量好”。

再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产品的质量、物质的质量都是产品、物质能力的体现。仅仅由于人类给“能力”或者说“价值”赋予了“利益”的含义,才使“使用价值”与“物质质量”之间和“能力”与“价值”之间产生了认识上的差异,而从自然的、物质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上述所谓的“差异”原本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因人而异”、“因物而异”的。但是,绝不能因此而否认它们的“质能对应”。

 

 

09、只有价值才能把物质世界统一起来?

 

传统哲学认为,矛盾是物质世界的运动源泉。笔者以为,这种认识实在片面,而且也没有把物质运动的“源泉”问题搞清楚,并且还是导致“矛盾扩大化”的哲学根源。那么,物质的“运动源泉”应该是什么呢?笔者以为,物质的“运动源泉”不是别的,正是“价值驱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万物因价值而生,死为价值而献生”。如此,是否就没有例外?是的,因为存在与运动皆需要价值驱动。

第一,由于所有的物质质量、能量、性量都存在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使用价值、价值又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第二,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价值形式多种多样,因此,不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事物之间势必存在“价值差异”,“价值差异”的积累与负积累是物质存在与运动的力量源泉;第三,物质存在与运动均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第四,物质的运动规律均产生于“价值场”。

试问,宇宙、星云、星系为什么要运动?是由于它们均存在使用价值(质量)和价值(能量)关系;生物、植物、动物为什么要运动?是由于它们均存在使用价值(质量)和价值(能量)关系;人类、人类社会、经济事物为什么要运动?是由于它们存在使用价值(质量)和价值(能量)关系;资源、资本、财富为什么要运动?当然也是由于它们存在着使用价值(质量)和价值(能量)关系了。

难道就没有“例外”了吗?是的,笔者甚至认为,只有“价值驱动”才是绝对的,其他则都是相对的,比如物质、运动等都是相对的。诚然,这里讲的“价值”一定是“广义”的,如果站在“狭义”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价值”也具有相对性。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当然应该属于“相对价值”范畴。正由于如此,马克思把非本企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称“相对剩余价值”。

也就是说,价值所在,物质之所在也;价值所不在者,物质便转化也。试问,什么叫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生物变化、人类经济社会的变化?难道不都是“价值关系”的“变化”?再问,有哪一种“变化”不是由“价值关系”的“变化”引起的?当然,更换一下角度,比如从物理学的角度上去看问题,我们也可以把“价值关系”的“变化”理解为是“质能关系”的变化,因为两者无本质区别!

 

 

10、用价值阐释“相对论”原理更科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4866.html

更多阅读

人行征信中心 天型 · 地经 · 人行——崔长林经济哲学观14

谈“经济规划”就不能不谈“经济计划”。笔者以为,过去我们搞的“计划”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订的,而现在的“规划”不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制订计划,更是把经济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因素考虑进去。一字之改,不仅

人行征信 天型 · 地经 · 人行——崔长林经济哲学观13

应该承认,“劳动价值”是绝对意义上的价值形式,是由“必要劳动”或“一般劳动”决定,而人类却始终生活在一个相对、具体的生态、社会、经济环境中,因此,讨论“劳动价值”就不能不考虑生态、社会、经济环境等“非劳动价值”因素的影响。

人行征信系统查询 天型 · 地经 · 人行——崔长林经济哲学观11

这,难道不是“人类一思考,上帝为什么会发笑”的原因吗?现在,笔者算是把上帝的旨意传达给人类社会、经济体和企业了。如果有人胆敢不听,那么,倒霉的,也只有那些不听话的人了。怎么办呢?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是能够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富裕起来!因

声明:《人行 天型 · 地经 · 人行——崔长林经济哲学观4》为网友醒過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