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 经济学何以终结



假日里有闲到一个新楼盘上去看看。

从一幢刚封顶的高层某一个窗口向外望去,密密麻麻的塔楼列在眼前,顿觉自己就像是一只北方冬日森林里爬在某颗树上的猢狲。略感庆幸的是对面“树”上有一只姿色尚佳的异性同类也正在向这边张望着。我对这种灰色丛林一直心存芥蒂难以认同,便打断售楼小姐的介绍匆匆走下来。一边走下一边思忖:早知如此,几百万年前祖宗们何须放弃绿色立体生活方式而冒着生命危险跑到地面上来?

 

 魔鬼经济学 经济学何以终结

友人寄来书稿,说是要我“看一下”。这不是第一次了,都是近些年来频繁出入经济学论坛折腾惹下的“祸”。朋友们高看我了。友人的书稿名曰《统一价值论》,是关于建立一套统一的价值理论的论述。之前同名的书籍已有两本摆在我的书架上了。我一直说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学其实就是搞价值判断的,这大概得到一些朋友的认同,因此,此类文章书稿便寄来了。

那么,此帖就再次谈谈关于价值和经济学的问题。我知道,有人拒买《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的原因是对这个书名反感,此帖也算是对书名的一个补充解释吧。

 

经济学流派纷杂,同一论题经济学家各执一词,但是经济学家也有难得一致的地方,那就是基本上认同经济学实际上是研究“人”的学科,在经济学的学术对象是“研究人的行为”这一点上难得地统一起来了。而且你会发现,不少经济学家在这方面都自认为是“高手”,甚至直接自命为“心理学家”。

社会科学研究“人”,总体上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生命的意义”, 另一个方面则是对自身行为逻辑一致性的理解。“生命的意义”是一个富有哲学意味的方向,也是人类自“自我”意识产生一来一直困惑和孜孜探求的。但是迄今为止,就算是哲学泰斗,都没有就人生意义给出一个让大家接受的完美答案。神学家和唯心主义者说人最终是要皈依神的,得道成仙成佛见上帝也就成了生命的最终归宿。而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者说万物有生就有灭,人类最终是要灭绝的。老子干脆丢下伍千玄文和芸芸众生驾青牛一去了之。

在人对自身行为逻辑一致性的理解方面,人类创立的心理学和行为学这种东西,基本上形成了一套理论体系,对广泛的人类行为给予一般性的诠释(心理学家也有高招儿:但凡诠释不了的行为就视为“不正常”,交给精神病医生而不予理睬了)。心理学将之归结为“自利性”,也就是人不可能做出对自身不利的行为。

其实两个方面是统一的。追究“人生的意义”,无非就是要追究人生的目的,也就是行为心理学谓之“动机”,如果人的行为没有合乎逻辑的动机,他就不再是“人”了。而动机、目的、意义等等,用一词一言以蔽之就是“价值”。我们经常会疑问他人或者自问:这样做有什么用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有什么价值?……这都是拷问人生意义或者是行为动机的。

这就是说,所有以人为对象的学科最终都必然要以“价值理论”为基础展开。动机、目的、意义、效用……这些词汇还可以用另一个词汇替代,即“功用性”(有用性),所以,“价值”二字是和“有用性”本来就是通义等价的。

所以,无论是在人生的意义上,还是在行为的逻辑性方面,如果承认哲学和心理学已经是一门被被人类涉猎如此之深的学科的话,那么哲学和心理学留给经济学家们发挥才能的领地实在是不大了。因此,经济学在有限的领地内做出超出哲学和心理学的成就的可能性不大,做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和理论体系,它从一开始就已经近乎“终结”了。至于宣布不考虑价值判断或者有意无意放弃价值理论,这种经济学就更是幼稚有加了。

不明白如今搞价值理论研究的朋友们为何放着如此简单明了的哲学与行为学平台不用,而非要自己去另创一套。经济学在这方面也不是一事无成,其不俗成就当属“理性人”概念的提出了,这一点同行为心理学保持了难得的一致。可惜的是,主流经济学尽管声称以理性人概念为基本,但其主要理论都不是在这一概念之上展开的,例如客观价值论,例如价格自变量,例如均衡等等,多数表现为与“理性人”矛盾。本人在撰写《终结》的时候,始终坚持把价值概念根植于哲学(认为没有超出有用性的价值概念可以成立),把理性人概念根植于行为心理学(只有行为心理学认为正常的人才是理性人),并不敢越雷池半步。

 

经济学家总是把解决某种现实的经济问题当作自己的重任,大到经国济民,小到微观交换。但是,现实的经济能有什么问题,值得经济学家如此处心积虑?

先说小事情。

微观方面,经济现象就是交换。就交换而言,合法的交换都是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两相情愿。其中,有一个我之前不止一次、也在《终结》当中说过的,就是交换的“第三者无关论”。交换双方两相情愿地交换,各得其所,有什么需要经济学家在一旁以第三者的视角嚷叫“问题”呢?

那么交换当中当然有不合法的,例如欺诈。但是,众多的法律界的人士就等着处理这种事情呢,也无须经济学家瞎操心。

再说大事情。

经济学一直在谈论“分配”这个话题,尤其是所谓的“宏观经济学”。但是,所谓“分配”是利益之争,《西方经济学的终结》明确指出:宏观经济就是政治。关于分配,你永远都不可能达成一个众口一词的认同,最后的分配格局只能由政治势力、政治特权格局所决定,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一个被公众一致认同的“公平”的分配标准所致。《终结》从一开始就奉劝经济学家,要放弃做“公平裁判”的嗜好。当然,很多人并不会放弃,他们不过是顶戴经济学家帽子的政客,如果坚称“经济学家”,那就是不务正业伸手过界。

所以说,小事情不须经济学家操心,操心就是管闲事;大事情也不要经济学家插手,插手就变成僭越。

 

那么还回到对行为动机和目的的拷问上来:经济学要干什么?除了借来的哲学和心理学之外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基础,除了霸权越位之外没有自己可做的事情,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功用性)都没有了,就惟有终结了。若说尚有一点用处的话,无非是拿来把玩解闷儿。学了经济学的人惟有作壁上观,默默地看着交换者忙忙碌碌,自己陶醉在“看得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的自豪当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4831.html

更多阅读

如何让对方说真话 品牌广告如何说真话

     几年前,《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作者史蒂芬·都伯纳(Stephen Dubner)抛出了一个问题:哪个行业的广告最误导人?  误解是一个有趣的词,它意味着人们知道的情况和现实不符。然而,市场调研公司Lab 42的一项调研表明,消费者事先是

魔鬼经济学 电影 《魔鬼营销》二 、离婚经济学

系列专题:《魔鬼营销》二 、离婚经济学9经济波动影响全球离婚指数经济危机的威力不断加强,从扫荡金融业开始,逐渐蔓延到实体经济,直至进入单个家庭。危机来了,一切能省则省,于是有人总结出十大过冬指南,第一条就是“抱团过冬,死不离婚”

第7节:读者推荐

系列专题:《提高网站点击率的圣经:在线为王》  读者推荐  互联网用户的《魔鬼经济学》  目前,我正开展一项新的网络信息业务,《在线为王》帮我选择了最有价值的项目和客户。比尔·唐瑟尔通过对话的方式,与读者就搜索信息、网络交

魔鬼经济学2 第7节:第一章 经济学的性质与范畴(2)

系列专题:《价格理论及其应用:决策、市场与信息》  b 那可提尔交易所涉及的巨额金钱利益会导致更多的警察与司法腐败很多人服药成瘾废除管制那可提尔的法律更容易获得那可提尔,且价格更低,会使更多人服用这种药物而上瘾  支持者往

操作性条件发射 “按人发钱”的操作性策略——如何定量

众多的人在谈论按人发钱这件事情,其中不乏大家名家。而且这已经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说说而已,已经有地区和国家纷纷将之付诸实践了。由此可见,“按人发钱”在“定性”上已经没有问题了。由于经济体的货币惟一来源于这个经济体的货币当局

声明:《魔鬼经济学 经济学何以终结》为网友秀飜全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