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



产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基,是城市发展的推进器。一个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经济基础脆弱、缺乏造血功能、没有发展动力的城市,不仅发挥不了城市的应有作用,而且会拖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后腿,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要有大规模产业的支撑。产业发展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化发展非常重要的核心要素,在于当地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有城市的产业,有相当实力的产业链的支撑。没有产业支持,仅仅停留在建制城市化和城市规模扩张的城市化,是不能实现城市化的宗旨的。因为没有产业支持,城市人口就难以充分就业,没有就业居民就没有足够的收入,没有资金收入就不能拉动消费,而一个没有足够需求刺激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化就更无从谈起。

农业发展给城市化提供基础动力。农业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农业生产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意味着它为非农产业提供农业剩余的水平不断提高。这里所说的农业剩余是广义的概念,指的是农业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剩余,既包括农产品的剩余,也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等的剩余。从城市发展史的角度看,城市是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化更是以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剩余为前提。从理论层面分析,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支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食物贡献;原料贡献;市场贡献;人力资源贡献;资金贡献;土地贡献。农业为城市化提供剩余的方式主要有4种:(1)赋税方式,即农民通过赋税提供剩余;(2)价格方式,即农业剩余通过不利的贸易条件(如工农产品剪刀差)由农业流向工业,由农村流向城市;(3)储蓄方式,即通过吸收农民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和对政府及企业债券的认购提供剩余资金;(4)财产剥夺方式,即政府凭借政治力量使农民无法放弃财产向非农产业和城市提供剩余。

城市化与农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绝对地把某一方面的发展完全寄托于另一端,两者应当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没有农业基础的城市化是一种畸形的城市化,这样的城市化不仅不能推动农村进步、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甚至城市自身也会受到拖累,带来严重的城市病。我们国家许多地方发生的过程已经提供了这样的现实图景:许多急剧城市化或加速城市化的地区人为加速的结果是城市和农村两败俱伤,农民和市民尖锐对立。当前在我国宏观上的流动性歧视、特别是对农民工的歧视、失地进城农民的边缘化状态等,实际上就是对这种人为加速的城市化的控诉。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核心动力。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这已为历史发展所证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实践表明,城市发展史并不等于城市化的历史,城市化是随着工业化的出现而大力发展的,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在城市化的动力系统中,工业化之所以居于核心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助于其他动力要素,如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是因为工业的发展阶段与城市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这种相关性,在工业化由初期向中期迈进的加速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加速器,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在工业化的起步期,国民经济实力相对较低,城市化率以平缓上升的态势向30%发展。在工业化的扩张期,工业和国民经济进入加速发展、实力迅速增强的时期,城市化率将以较快的速度向70%攀升。在工业化的扩张期,城市化水平的年增长率是工业化同期的1.5—2.5倍。我国正在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可以肯定,在新型工业化条件下,我国的城市化发展将加速推进,而新型工业化正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依据。我国提出了“节约资源,包含环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说白了就是“可持续发展”。我们都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先是工业化,再是信息化、科技化,输出技术把血汗工厂开到发展中国家这样一条发展轨迹。谁都想走捷径,谁都想一步跨越到国那种劳动生产水平。可是,缺乏工业基础的信息化只可能是泡沫。泡沫破了以后,往事必定不堪回首。

第三产业发展给城市化以后续动力。随着工业化的实现,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且具有巨大潜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刺激城市化的发展,服务业亦比制造业更为重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城市服务业是作为一个服务和配套的行业而发展的,对城市工业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当城市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时,城市服务业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产业逐步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高级阶段,这表现为城市服务业由自发发展状态走向第三产业的自觉发展状态,最直接地体现在城市服务业内容的演变和深化过程之中。从简单的仅包括衣、食、住、行等的商业流通活动,扩展到为生产服务的广告、运输、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等活动,为生活消费服务的旅游、文化、娱乐等领域,以及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机关、社会团体也都成为第三产业的一项内容。第三产业服务活动专业化的特性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其正处于一个方兴未艾的旺盛时期。特别是在工业化的中后期,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态势,成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城市化的“接力棒”也因此传到第三产业上,并由它继续推动下去。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数据表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一国城市化进程与其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如果说工业化带来的是城市规模的扩张和城市数目的增多,即城市化在量上的扩张,那么,第三产业的发展则是促进了城市化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主要表现为城市化在质上的进步。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赋予了城市新的活力,是城市化进入更高的层次,城市化离不开工业化,但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不仅是靠工业化,不是所有的地区都要建成制造业中心,而是同时需要依赖于服务业的大力发展。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是以新型工业化作为主要推动力量,但当人均GDP3000美元以后,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时,第三产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将会起到主导作用,成为城市化向纵深跃进的后续动力。

 产业发展: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4792.html

更多阅读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这一命题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命题。在之前,我对这一命题是心存疑问的,但是在从事哲学的教学工作之后,越来越觉得这一命题的正确性。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跨界”招聘: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跨界”招聘: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作者/李彩霞A公司是一家多种行业业态有机结合的电子商务公司,即具有零售业态、互联网技术、物流、呼叫中心等多种业态特点的企业。针对这些不同的业务功能,该公司各部门组织架构设置需要借鉴不同行业

任正非: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的这句话给华为人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也使我们看到了祖国灿烂的前景和希望,更加坚定了不断创新的信心和决心。今又学习江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联系华为十

动力取向精神医学 人的精神是发展的主要动力

科技创业活动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美国近年来的发展印证了科技创业精神的作用。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硅谷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活跃的区域创业活动使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产业兴旺发达,而这些产业的发达反过来

声明:《产业发展: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持续动力》为网友七月七日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