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须正确认识共产主义运动的价值:
一场因为一种类同于导致1988年经济崩溃的垃圾债券一样的东西---次级贷款,将美国的经济打成严重的内出血,虽然由于政府不断注资,经济却还是不可避免的进入了衰退,大量的公司破产,大量的员工失业,无论是华尔街还是沃尔玛特街的居民们都很受伤~~~~~~~
在这里我们固然要对那些抱有经济繁荣可以保持水平方面稳步前进,或者说世界本可以避免经济周期的乌托邦式幻想的白痴们予以嘲笑,事实上那些白痴象苍蝇嗅觉到裂缝的鸡蛋的味道一样,已经开始张牙舞爪,打出斯大林主义来说事,他们象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经济周期之所以会产生,那都是因为万恶的市场主义的结果,他们告诉你要想摆脱这种宿命那么只有回到斯大林主义模式才是最好的求解。
当然因为经济的崩溃,政府却在社会公平与民众对经济成就和灾难面前所承受的沉重包袱而带来的怨恨上缺位,或者说政府本身只是代表某些阶层而故意漠视那些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受影响最大的阶层时,共产主义将会占领公平公正的社会道德的高地,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1848年欧洲的革命风潮正是基础于1847年的经济危机之上的,而1930年代汹涌于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运动又何尝不是1929年经济危机的产物呢!因为危机往往在这时节将那些在经济繁荣时期积压下来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而诱发的矛盾予以激发,一些群情激愤的事件将由此爆发。但我们也无可质疑的一点是,很显然,正是经济危机导致了对革命的探索,爆发的经济危机正是实现制度转变的一条导火索。看看1848年之前的资本主义世界,看看1929年之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再看看今天的资本主义世界,我们不难发现,正是这些爆发的经济危机实现了整个社会制度向更成熟更和谐更公平更公正的方面予以转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共产主义运动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是积极的。
但被斯大林主义的践踏,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当权者刻意地妖魔化,共产主义已经被他们整的面目全非。人们对共产主义是存惧怕心态的,当然对于共产主义在这轮经济危机中会不会有所作为,还得看马克思主义者们如何来调整和改变人们心中对共产主义的错误观感,但从目前地情况看,任务还很艰巨。
二、栽赃嫁祸的凯恩斯主义者
正是这种情况,又终于让凯恩斯主义成为显学了。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政客,现在大家都要标榜一下自己的凯恩斯主义者的身份,或者是用着尼克松的话语,林行止式的发表一个宣言说:I am now a Keynesian。即便是世界上最右派的学者和政客们,也自觉的不自觉地加入到了这个阵营中来,《历史的终结》的作者弗兰西斯·福山就是典型的例证,他们都充满了无限的热情并且其规模在以前根本是无法想象的。这些自觉地不自觉地左派或者是右派们都在扯开喉咙大声地对自由主义大势打伐,好不痛快,他们异口同声地声明道:这次的危机正是由于新自由主义者们推动地放松监管而造就的。正是由于自由主义的放任原则,满足了某些人的利益却让整个人类来背负因此而带来的沉重的代价。这种形势,加上民粹主义者们迎合当前因为破产和失业对沃尔玛特街的影响,激情横溢、滔滔雄辩,而华尔街头那些闯祸的大佬们,也极力以华尔街的破产将会更大程度地破坏沃尔玛特街上居民的利益,来为自己争取摆脱破产的厄运而积极地配合凯恩斯学派,这些大佬们开始了他们难得的自我批评,自我忏悔,他们流着泪,告诉全世界的人民,说:他们的确曾经贪婪了,但末尾他会告诉你,他们之所以贪婪了的原因是:自由主义的放任原则。坚持自由主义原则的学派也真觉得如此,而让他们无地自容,许多受凯恩斯学派直接间接影响的青年学者,对自由主义学派更持鄙视态度,连半点尊重都没有了。
三:凯恩斯的人为干预需求基本面才是祸首:
关于经济周期问题,在英国财政部任职的霍特里于1913年出版了一本专著。这本名为《商业的盛衰》的著作基本上把经济周期归咎于货币供给的波动。书中在霍特里认为,常见的经济周期有两种不同的演变方式:
外部冲击。某些外部推动因素可以造成一连串涟漪式的反应,其影响会从一个行业蔓延到另一个行业。但是,在初始的冲击结束之后,这些波动就会减弱,或者有时会消失。这种波动就被称为"真实经济周期"。
内在的货币不稳定性。霍特里相信货币体系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因为对于中央银行来说,要在稍长的一段时期内把实际利率标定在魏克塞尔所说的那个含混不清又变化无常的"自然利率"水平(或者是霍特里所说的"盈利率")上,是极不可能的事情。
按照霍特里的解释,货币的不稳定性主要和银行储备的作用有关。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各家银行按照其存款余额的既定比例持有金融储备。经济的持续繁荣能够创造市场信心并增加投资活动,这就意味着银行倾向于发放更多的贷款。但是,银行增加贷款发放到一定阶段后,就会遇到最高放贷比例的限制。当银行达到这个阶段时,就开始提高利率以便吸收更多的存款,同时也会适当削减一些借贷活动。最终,这将迫使工业企业降低存货和生产。1909年,罗杰·沃德·巴布森出版了有关经济周期问题的著作《货币累积的商业晴雨表》,在该书中他提出了所谓"标准经济周期模型":
1 提高货币利率;
2 债券价格下跌; 3 股票价格下跌; 4 商品价格下跌;5 房地产价格下跌;
那么当前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次危机真的是自由主义原则闯的祸吗?
罗杰·沃德·巴布森在他的这本书对历史上的经济危机进行了透彻分析,他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过度投资与增加货币供给往往是经济危机的祸首。当然对于他的这种用词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更恰当的用词应该是,过度投资与增加货币供给是经济危机的加速器。只要不是那些总认为社会可以摆脱经济周期而抱有乌托邦情结的白痴,谁都会相信经济危机是不随人的主观意志和美好愿望所决定来与不来的。它有它自身的运动轨迹。但不争的事实是由2007年发端的整个世界的经济的确是沿着巴布森的这个模型在运动的。
这次经济危机之所以如此具有破坏性,如此大程度的影响我们,的确跟我们的某些人为的干预有着莫大的关系,这就是巴布森所指出的过度投资与增加货币供给。而造就过度投资的关键又在于对经济体人为的过度刺激。其中错误的利率政策就是最好的证明。
诚如我在2006年发表的一篇东西里所指出的那样:
“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我们可以这样的推论:中国和美国正在将全球经济拖入一个衰退周期,那么造成这种危机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面对能源的短缺所造成的适应性磨合周期的效应应是有的,但绝对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应该在于错误的利率政策,这也正是格林斯潘所给我们留下的遗产。
~~~~
美联储人为的在压低利率造成信贷的扩张,他往往误导着美国的消费者,使他们热中于消费很多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消费的项目(美国的房地产业危机就是一个明证)由此当然能够形成一时间的繁荣,也正是这种繁荣通过啤酒效应传递到中国,也自然的影响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政策,也因为啤酒效应,这种政策在中国更呈倍积放大。也许是这个古老国家要与世界接轨的决心,也许是东施的心态,在我看来那是确乎的,如是我们的饿中央银行也人为的压低利率,从而也造成信贷的扩张,也在误导商人,于是使他们热中于投资很多在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赢利的项目,由此,自然又造成世界另一极的一时的繁荣。但可惜的是信贷不可能永远无限制地扩张下去,一旦信贷收缩,那些本来不应该投资、消费的项目就会无以为继,结果就是衰退就是失业就是经济的全面危机。”
诚如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的那样石油与食品价格的上涨确实造成了直接的通货膨胀刺激,但是这也意味着人们会减少在其它方面的开销,这时通货膨胀是会渐渐停止的,除非经济中处处都存在太多的货币。1992年,他提出了从货币供给扩张到它对通货膨胀产生最大影响的时滞:对于M1来说,平均为20个月;对于M2来说,平均则为23个月。
MV→Q→P
正是以上事件的这种次序造成了某些强制性的过量货币创造。货币刺激的初始效应是正面的(提高Q),只是到了后期,过量刺激的负面效应(提高P)才显露出来。这也正是我们这次经济危机的根源。懂得一些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人为的过度刺激显然不是坚持Don’t interfere理念的自由主义者所愿为的,和可能为的,事实上人为的刺激理念,却正是那么把今天的经济危机的责任推给自由主义原则的凯恩斯们一贯的主张,因为人为刺激正合符与他们的需求面干预哲学的。人为压低利率和赤字预算无不都是凯恩斯理论的派生物。
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凯恩斯之所以得到人们的推崇,是因为他的理论救活了因为1929年经济危机而要死的美国经济,但事实却是,自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正是采取了凯恩斯的建议,大量的政府投资和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但就是到了1938年罗斯福他还不得不承认,纵然政府按照凯恩斯的建议做了大量的投资,和巨大的赤字预算但“消费者购买力薄弱令美国经济因消费者需求不足陷入困境!”
此时二战如箭在弦,美国全力备战,大事农工生产,不但产量倍增,失业率亦从百分之十七急降至百分之一强。这种情况,后来凯恩斯认为是他的理论是致,但事实却是破窗理论的成就,因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造成大量的需求,让美国这个战争初期置身事外的国家占到了便宜,美国之所以能够走出1929年经济危机的真相是:深陷战争的英国、法国和中国的购买力取代了美国国内那薄弱的消费力而令美国经济因消费者需求增强而走出困境!而后因为战争初期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让这个国家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并且通过The Marshall Plan马歇尔计划,将这些财富带到欧洲进行大量投资,而同时美国国内因为财富分配而产生的巨大消费力,又将这些投资带来的产出予以毫不客气的消化。事实上自1998年以来作为拉动世界经济的两架马车的中美,不过是将二战后美国与欧洲经济互动的戏码重新上演了一次而已。
四、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凯恩斯主义实在“太好用”了
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我们可见凯恩斯从来就没有胜利过,但他的干预需求面,人为的刺激经济的手段到是一次又一次的祸害人间。六十年代末期,美国在越南战场泥足深陷,苦战无功,消耗了以百亿计的资金(美国国防工业因此大发战争财),令经济内伤,虽然由于政府不断注资,经济未陷衰退,但通货膨胀从战后二十余年平均年增幅约百分之一急升至百分之五强,债券“大出血”,稀有金属尤其是黄金破三十五元的“官价”……事实上这也是拜凯恩斯学派的需求面干预哲学之‘福’,短短数年间,因财政政策终于带来通胀和高失业的苦果。而这次人为压低利率之策,又何曾不是如此呢!在学界现在才有学者来表明自己的凯恩斯主义者的身份,说他是凯恩斯主义者了,事实他们早就是凯恩斯主义者了,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凯恩斯主义者,只不过象司徒卢威一样,是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的修正主义者。
当然或许有读者要批评我了,既然凯恩斯如你说的那么不堪,但为什么却在这个世界上得到这么多的膜拜呢?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无可否认的是,凯恩斯有他的市场。凯恩斯强调凯恩斯财政政策的短期效果,事实上是,在当前政制下,政客必须“轮流做庄”,或四年一任或五年一届,大部分连任一次便得下台,而八年或十年,在投机市场是“漫长历史”,于经济发展则属长期循环中眨眼的事,对于只求任内“天下太平、繁荣昌盛”的政客,凯恩斯根本不考虑长期效果的刺激经济增长模式,因此特别受欢迎。毕竟,许多政客和他们御用的经济学家都认为,接受凯恩斯主义的人为干预,扩大需求面,就可以长期降低失业率。其次,他们过高估计了经济的非通货膨胀增长速度极限。最后,许多人起初并没有把人为干预政策下的货币供给与经济周期联系起来。人们只是指责高涨的石油价格,糟糕的气候,食品的短缺,贪婪的公司,不公平的工会等等,而不是检讨凯恩斯主义的人为干预,扩大需求面对经济基本面的破坏。这说明了何以凯恩斯学说在六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中期备受货币学派攻击、羞辱,但政府─包括货币学派发扬地美国─仍不时以之作为经济续命汤的原因。对于凯恩斯学说,确如我所批评的它不值得半文,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就是这次大家见识到他的无能的真相,但它必有“回朝”的一日,因为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它实在“太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