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均衡条件 《市场经济三形态论》第二章 收入最大化和生产者均衡2



  认识商品的价值是由再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这对于肯定自然物(土地)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传统的看法,自然物(土地)不是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土地等自然物可以无偿使用,因而一些以自然资源为原料的产品的价格也可由此而降低。实践证明,这种否认自然物价值的观点是同可持续发展相冲突的。(参阅任殿雷《关于自然物的价格问题》《经济研究》1985年第5期,任殿雷《可持续发展观和对劳动价值论的新解释》,载周济主编《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

  其次,劳动创造价值和劳动力价值有差别吗?

  商品价值是由再生产该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劳动就是劳动力的耗费,其价值由再生产劳动力的费用所决定。因此劳动创造价值和劳动力价值这两者之间是不存在什么差额的。这一点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即这里的生产者同时就是劳动者的商品生产中是很清楚的,自己不可能剥削自己。在简单商品生产中,有时也有请帮工或给人打短工现象,但这里也只是相互交换劳动,而不存在占有他人或被他人占有无偿劳动的问题。

 生产者均衡条件 《市场经济三形态论》第二章 收入最大化和生产者均衡2
  那么怎样理解剥削问题呢?在历史存在着各种不同形态的剥削,这些剥削都是以某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据有控制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支配权为前提的。奴隶社会中,奴隶主不只直接控制着土地,还控制着劳动者,因此就可以通过损害劳动者利益,降低劳动者正常应有的消费来满足奴隶主们的奢侈消费。封建地主以土地的垄断占有来获取地租。这种封建地租也只是为了满足奴隶主们的奢侈消费,并不是再生产土地肥力的费用。资本主义经营是以利润为目的,这个利润是因在一定历史阶段资本在生产中的支配地位,以损害劳动者和土地,即让土地肥力和劳动力不能正常再生产来取得的(简单商品生产者的所谓利润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的工资,见后)。所以剥削是剥削者利用某种生产要素的支配权力,通过降低其他生产要素应得的部分的所得。剥削的结果是损害了社会生产的正常健康发展。

  第三,关于不同生产部门的价值决定问题

  按传统的解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就生产同种商品的整个部门而言的,而对不同生产部门则是用利润平均化形成生产价格的理论来解释。其实,不同生产部门生产的产品也完全可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解释,而不需要绕个圈子用利润平均化来说明。生产同种产品的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高位构成企业所费个别劳动时间少,低位构成企业所费个别劳动时间多,但价值则是以平均的中位构成企业所费的劳动时间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推论,一个部门的低位构成如果相当于上述部门的中位构成,显然,就可以认为这个部门产品的价值就是由这个部门的低位构成的劳动时间决定。

  反过来,如果硬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是就生产同种商品的整个部门而言,而不适用于不同部门。那么,就是根本否认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概念,因为严格来说,完全相同的产品是不存在的。

  所以,要承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概念的存在,就必须承认它不只适用于生产同种商品部门,而且也适用于对不同生产部门,即不同生产部门生产的商品价值也完全可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解释。

  第四,关于租金和地租、工资和利润

  商品价值由再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里应该包括用于再生产各生产要素的劳动时间,而不只是直接用于生产该物品的劳动时间。这一点对于消耗的原材料的劳动要计算在内是很清楚的,对于机器设备的消耗也是明确的。事实上,如果机器设备是租用的,就要计算交付租金,这租金就是再生产机器设备、原材料的费用。现在按我们对土地等自然物的再生产也要通过劳动,从而也有价值的理解,因此,地租(广义的地租包括污染费、资源费)就是再生产土地肥力的费用。

  工资是再生产劳动力的费用,但如果不是请的帮工,业主自己的劳动的应得,一般就把它看成是经营利润。所以,在简单商品经营中所谓的利润,实际上是自己付给自己的工资,是用于再生产劳动力的费用。

  第五,利息就是时间价值

  按我们的观点来看,地租(广义的地租包括污染费、资源费)就是再生产土地肥力的费用。而特租金作为再生产机器设备、原材料的费用,就应既包括机器设备折旧费,还应包括使用资本的利息。这是由于边际成本递增规律作用,再生产同样的机器、原材料等资本品,需要的支出增加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时间价值。同样一万元,一年后就应该按再生产费用计算,要加上增加的成本支出,这增加的支出,就是时间价值,利息就是时间价值。

  按照我们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新解释,就很容易说明,生产中收支的平衡原理,即:按生产过程劳动创造的价值出售形成的生产者的收入,等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所表现的一定的支出。

  §2收入最大化和生产者均衡

  生产过程形成收入,而收入又要反过来进行分配,再进入生产。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定所有的收入都用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投资,以便进入再生产。那么,一个简单商品生产者,为了再取得尽可能大的收入,应该如何分配自己收入,转为新的投资,才能取得收入最大化,达到生产者的均衡呢?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首先我们考虑在在短期内,只有一种要素可以变动,其余的要素都固定不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把全部收入都投入这种要素,就能达到新一轮生产的收入最大化呢?

  例如,给一块一亩地庄稼施肥,是否施上的肥料越多,产量就越高呢?实践告诉我们,情况并不是如此。事实是,开始随着肥料的增加,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增加了其肥力,产量会以递增的比率上升。若不断增加施肥到一定程度,肥力过大,超过庄稼成长的需要,产量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下降。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不只农业生产如此,其他生产也同样如此。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这样一条规律: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连续投入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总产量的增加会出现递减趋势,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律,亦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lawofdiminishingmarginalreturns)。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发生作用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

  (1)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即所谓技术系数)是可变的。这就是说,在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而只增加其中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时候,要素边际收益才发生递减,如果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按原比例同时增加时,边际收益就不一定递减。

  (2)技术水平保持不变。如果技术水平提高,在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而增加某种生产要素时,边际收益也就不一定递减。

  (3)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如果增加的第二个单位生产要素比第一个单位的更为有效,则边际收益也不一定递减。

  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我们可以画出边际产量(MP)、总产量(TP)和平均产量(AP)三条曲线,由下图可以看出: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有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

  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4696.html

更多阅读

《零下三十八度》于和伟 零下三十八度演员表

于和伟是什么星座?《零下三十八度》是一部发生在四十年代东三省的谍战片。谍战片有很多传奇色彩,我最喜欢此剧的三点:一是故事发生在东北,东北人爱看。二是演员们都演得好,男女主演配合默契,其他演员也都很出色,比如钱子恩、梅玉、史成龙、

转载 阮元《南北书派论》与《北碑南帖论》 阮元 字伯元

原文地址:阮元《南北书派论》与《北碑南帖论》作者:sqwjyl最初接触阮元,是大三上学期读黄侃先生《文心雕龙札记》,其中提到“仪征阮君”的《文言说》,仪征现属扬州市,阮君即阮元,《文言说》对刘师培的影响很大,而黄侃亦为刘师培弟子①,故《文

关于《杨三姐告状》里里外外的故事 杨三姐告状评剧

关于《杨三姐告状》里里外外的故事评戏《杨三姐告状》,是根据民国时期,在滦县发生的实事改编的。现在要说是发生在滦县的事儿,有些不对。有知道详情的朋友,会问:杨三姐和高占英是滦南县人,故事也发生在滦南县,和滦县有何关系?此问在理,可

转载 赵道新所著《道新拳论》全 赵道新与王芗斋的茅盾

原文地址:赵道新所著《道新拳论》全作者:内家武者训练方法:习武者的第一目的是提高战斗水平。可是许多青年虽花了漫长的时间,流出了大量的汗水,但收效甚微,其拳技仍难以同身体健壮者或惯于殴斗者相抗衡。其原因就是在训练中他们走了一条

声明:《生产者均衡条件 《市场经济三形态论》第二章 收入最大化和生产者均衡2》为网友爱自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