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商务关系,有机会再次到位于西安骊山脚下的G公司去了一趟。G公司是一个国企。把国企推向市场的改革从朱镕基时代一直就延续着,但是,看到眼前这个G公司,还是想到很多。
G公司花园式的工厂环境,可谓碧水蓝天,是用金山银山堆砌起来的。庞大的建筑队伍和日常维护队伍一刻不停地在工作着,修树、剪草、养花、护鸟,勿庸置疑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而堆砌和维护这碧水蓝天所耗费的金山银山,正是之前从摧毁原有的碧水蓝天当中攫取的。如果没有G,这里原本就是骊山脚下一片美丽的碧水蓝天。正因为它的自然美丽,始皇帝才会把陵寝选在此地。看到这么多人为这个环境而忙碌,这个先破坏后治理的过程,就如同一个人拼命赚钱,累坏了身体然后再用赚来的钱去买医买药一样。
在G公司厂区的外边,一个利用水处理设施处理之后的水而建造的人工湖公园正在施工当中,园林工人正在给人工湖旁边已经撒上草籽的地面铺设草垫并洒水,相信几天之后就是一片绿茵茵的公园草地了。这个公园并非皇陵旁边这个小镇投资建造的,而完全是G公司的投入。实际上,连这个小镇也是因为G公司的落户才能够持续发展并逐步兴旺起来有了今天的模样的。这条发展轨道一如大庆油田之于大庆市、二汽之于十堰市等等一样,完全就是所谓的投资拉动。
但是还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投资拉动型,有点像BOT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因为按照政企分开的改革方向,这种明显属于市政的工程项目,总有一天是要T给当地政府的,所以当地政府也乐观其成。
这里似乎彰显的是一个国有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但是,众多的同样具有社会责任的、如同小社会一般的国企已经在经济私有化的浪潮当中纷纷落马,落马的原因大概是没有像赈灾时某位著名企业家所说的那样,将利润用于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而是用在了对于做大做强企业这个目标来说简直是一种沉重负担的社会责任方面,从而被市场所淘汰。而在私营经济逐步立足、市场化逐步成势的当今中国,如G公司这种靠产品对路而非靠行政垄断的暴利存活,尚且能够继续尽其被一些人强加给私营企业头上的社会责任的国企,已经为数不多了。
G公司员工的收入非常之高令人匝舌。这种高收入使得企业管理者得以推行可谓严刑峻法般的管理政策,违禁停车、违章抽烟、开会时手机没关机,甚至走错路,都可能面临动辄数千元的罚款,而且还要立刻下岗,送到培训中心接受为期一周的复岗前教育,能否复岗还不一定。这种管理模式中几乎看不到时髦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而是以管为本、为管理而管理。但是,这种“胡萝卜+大棒”式的管理模式现在很难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去评价其“不好”和“不成功”。成者为王败者寇,企业的高速发展为这种管理做了“成功”的鉴定。
G公司员工的生活模式就和我当年在特大国企工作时一模一样,是标准的两点一线式生活:从宿舍到工厂,再从工厂到宿舍。由于企业生意兴旺,很多员工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由于效益好,员工的福利待遇也异常好,午间的工作餐质量高而且收费低廉。高福利使得员工没有多少日常消费,而且也没有空闲的时间去消费,因此,高收入大多都转变成了高储蓄。公司建造的员工生活小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近乎福利性的分房,使得员工免除了最大的消费开支——购房。因此,离厂区稍微远一点的员工就拿闲钱来购置私人汽车,这就是诺大的停车场停满了员工的私家车的原因。这种高货币工资收入同时伴随着优厚的实物福利待遇,因此导致低消费的模式,算不算是经济模式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