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o第七章第四节 《粮安天下》第七章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及格局(第四节 手中



第四节 手中有粮,来自不竭源头

我国自2004年以来实现粮食连续4年丰收之后,2008年的夏粮生产又传来好消息:夏粮总产达到12041万吨,比上年增产304万吨,增长26%,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产。夏粮单产再创历史新高,亩产2995千克,比上年夏粮单产增加72千克,增长25%;粮食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达到632%,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2008年秋粮也获得大丰收,全年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手中有粮,粮食来自何方?这是世人十分关注的问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能够生产出保证需求的粮食,是许多国家乃至世界所必须做到的,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但是怎样才能保证生产出所需求的粮食,各国对其途径的选择不同。我国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粮食自给为主的方针,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稳定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粮食生产及其产量是一个政策制度、生产者行为、资源供给和气候条件相结合的过程和产物。在大体相同的资源和气候条件下,政策取向、经营者行为和管理体制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述:手中有粮=耕地淡水资源+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国家储备+农户存粮。我国在粮食生产的实践中,探索出了做到手中有粮、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714手中之粮来自以自给为主的粮食安全方针

手中之粮,来自长期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适当利用进出口调剂余缺的粮食安全方针。这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性保证。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绝不能依赖粮食进口,绝不能把饭碗放在别人手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农业为基础,立足国内自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解决粮食供给问题。近些年来,在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进程中,坚持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粮食有效保障能力。

aihuau.com1

715手中之粮来自强农惠农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新时期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5个1号文件制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了粮食主产区建设,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于粮食生产稳定恢复发展,保证农产品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制定出台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和“四取消、四补贴”政策,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到2006年末,国家已先后废止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和屠宰税,仅此项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近些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持续增长。200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为1905亿元;2007年提高到3917亿元,增长106%,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1458%,其中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四补贴”合计51397亿元。截至2008年9月,加上预算执行中增加的3305亿元,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三农”投入达到59555亿元,比2007年实际增长379%。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市场粮价和价格总水平,国家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仅2008年就3次提高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提高4%~7%。

716手中之粮来自农业科技进步的有力支撑

技术变革和科技进步始终是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我国农业科技取得辉煌成就。加强前沿和关键技术研究,许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功研制了一季单产1400千克的玉米超高产技术和亩产800千克的的二期超级稻,亩产900千克的三期超级稻育种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我国已进入世界农业科技大国的行列。

2004年以来,在资源、气候、市场制约加大的情况下,粮食连续5年增产,农业科技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粮食增产正在由单纯依靠扩大面积向提高单产、稳定面积转变,农业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07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粮食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2007年粮食产量达到50148万吨,比上年增加344万吨,增产07%;单产达到3167千克/亩,比上年增加07千克/亩,增长02%,创历史最高水平。与2003年比较,粮食产量增加7078万吨,增产164%;单产提高279千克/亩,增长97%;因为单产提高增产粮食4160万吨,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588%。粮食单产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进步和良种良法的广泛推广应用。

717手中之粮来自健全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

我国粮食储备的历史十分悠久。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储备粮从数量上达到预定的规模,对保障人民生活、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实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建立粮食风险基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增加粮食储备。中央粮食储备垂直体系进一步健全,储备制度不断完善。国家不断增加投入,新建了一批粮食储备库。中央储备粮规模进一步扩大,粮食调控能力增强。按照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要求,各地都建立了地方粮食储备,品种结构比较合理,增加了成品粮油储备,储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中央、省级、地县级三级储备体系。2000年1月,国务院决定组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储粮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从体制上保证了中央储备粮管得住、调得动、用得上,提高了储备粮的调控效率。

我国粮食仓储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粮食仓储技术不断创新,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一)粮食仓容总量充足。1999年我国共有粮食仓储企业54万户,仓容20500万吨。到2007年,我国粮食仓储企业因体制改革等因素减少到18万户,而仓容增加了11500万吨,达到32000万吨,增长了561%,基本消除了露天储粮,解决了仓容不足问题。粮食仓储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到2007年,全国粮食烘干能力达到508万吨/小时,地坪17亿平方米,罩棚1206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1207条共14917公里,码头泊位2113座,泊位总吨位285万吨;具备散粮接受能力363万吨/小时,散粮发放能力337万吨/小时。在仓储总量增加的同时,粮食仓储设施布局得到改善,形成一系列重要粮食物流枢纽,对促进粮食流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粮食仓储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到2007年,全国总仓容中约80%的仓房已经实现散装储存。浅圆仓、立筒仓等便于散粮装卸周转的仓容已经达到34107万吨,占有效仓容的119%。平房仓的整体质量显著提高,仓房的密闭、保温、隔热性能大大改善,仓房完好率达到90%以上。

(三)仓储装备水平显著改善。2007年底,全行业共配备散粮运输火车2966辆,散粮运输汽车6798辆,运输船舶84艘。各企业共装备粮食输送设备117亿台,清理设备3亿台,汽车衡135万台。目前,大中型粮库基本实现机械化进出仓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条件。

(四)储粮新技术广泛应用。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谷物冷却4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实现突破。目前全国装备机械通风系统的仓容为19800万吨,占有效仓容的689%;装备环流熏蒸系统的仓容为10800万吨,占有效仓容的376%;装备粮情测控系统的仓容为14500万吨,占有效仓容的505%;装备谷物冷却机835台;烘干设备4716台(套),烘干能力51万吨/小时,2007年实际烘干粮食39742万吨, 为粮食储存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

(五)粮食仓储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2004年,国家粮食局编制了《粮油储藏技术标准体系》,其中138项行业标准,50项为行业核心标准。这些标准全面总结吸收了多年来粮食储藏技术与管理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比如生态储藏理论、低温储藏技术、电子测温技术等;适应粮食仓储形势变化的要求,强化了绿色储粮技术、成品粮储存、安全生产、农户储粮等内容;标准内容更加严谨科学;吸取了国际成熟做法和先进经验,逐步与国际接轨,采纳了国际标准相关原则,国际化程度提高。这些标准的发布实施,进一步推动了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进程,对于保证粮食质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制度保障。

718手中之粮来自农村传统的农户储粮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广大农民除了种粮外,还担当着储粮的角色。农村几乎家家储粮,数量庞大,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特殊的“稳定器”,与遍布各地的国有粮仓一起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根据国家粮食局的调查,长期以来,我国约有60%的粮食储藏在农户家中。近些年由于农民外出进城务工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户储粮所占比重略有下降,但农户储粮总量仍是一个庞大数量。

 fgo第七章第四节 《粮安天下》第七章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及格局(第四节 手中
表7-5农民户均年末粮食结存数量

单位:千克

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年末粮食结存1447142313201445139613461294

其中:小麦——299298274261230

稻谷——426437437414407

玉米——408487461484490

大豆——2762523624

薯类——3331262522

数据引自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系统历年常规调查。

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许多农民家中存粮足够一两年的口粮。2007年底,农民户均粮食结存数量为1294千克。按户均4口人,每人每月消耗20千克原粮计算(实际每人消耗少于20千克原粮),农民户均全年约需要口粮960千克,远低于2007年末农民户均粮食结存数量。即使再按平均每户每年450千克的标准扣除饲料粮消耗,剩余的存粮仍可满足家庭人口10个多月的口粮需要。

由于农村农户有足够的存粮,所以当市场粮食紧张、粮价上涨时,农民一般不会去抢购粮食;当粮食丰收市场充裕时,农民除了正常售粮外,不会大量抛售粮食。这对稳定我国粮食市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一直倡导“藏粮于民”。2004年国家启动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项目,按照“技术、装具、方法、药剂、培训、服务”六位一体的基本思路,开展了农户储粮技术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定型10种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农户储粮仓型,成功开发3种高效低毒储粮药剂,形成6套农户储粮技术模式;在互联网上成功开通了“农村储粮专家咨询系统”。

为帮助农户开展储粮,国家为农民提供全面的粮食储藏知识查询和技术咨询服务。组织编写了《农户安全储粮技术手册》,制作了《农户安全储粮实用技术》VCD;在11个省进行了技术示范,并通过“粮食科技周”等活动,在全国范围进行宣传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从2007年起,粮食部门计划10年内改善500万农户储粮设施,由此每年挽回粮食损失1100万~1780万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450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fgo第七章第四节 《粮安天下》第七章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理念及格局(第四节 手中》为网友视金钱如粪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