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 《粮安天下》第十五章 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第五节 自然



第五节 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影响加重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农业抗灾能力不强,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

1512全球气候变暖对粮食生产影响增大

气候资源是粮食生产最为重要的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增多,自然灾害频发对粮食生产影响增大。更为严重的是,气候变化对长期以来形成的生产技术、培育的优良品种构成严重威胁,气候变化使技术效用降低、品种退化减产的风险增加。据专家估计,过去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损失的影响在3%~5%,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损失的影响可能会上升到10%~15%。2007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近100年来我国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5~08摄氏度。近50年我国的日照时间、水面蒸发量、近地面平均风速、总云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预测到2020年,我国年平均气温可能增加11~21摄氏度,2030年增加15~28摄氏度,2050年增加23~33摄氏度。由于平均气温增加,蒸发增强,总体上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增加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将受到影响。

1513重大自然灾害呈多发态势

aihuau.com1

自然灾害是对粮食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方面的自然灾害种类增多,强度加大。目前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干热风、洪涝、台风、雹灾、低温冻害、早霜等。而在诸多灾害中,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是干旱。据水利部统计,“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2567万公顷,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0万吨。目前我国缺乏灌溉条件或设施的“望天田”达7400万公顷,已建成的5587万公顷灌溉面积中有2/3还在沿用落后的灌溉方法。我国平均1立方米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千克,而以色列等灌溉技术先进的国家平均1立方米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3千克;目前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80%以上。在我国东北地区,对粮食生产威胁大的灾害还有早霜。1997年,吉林省、辽宁省由于发生干旱和早霜,分别减产粮食500万吨和400万吨。自然灾害不仅使当年粮食减产,而且对灾后几年的粮食生产都会造成影响。

近5年来,我国粮食作物年均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10万公顷,其中成灾2370万公顷,绝收640万公顷,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9%、23%和6%。据测算,因灾损失粮食2004年为3050万吨,2005年为3450万吨,2006年为4470万吨,2007年为5395万吨,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逐年加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自然灾害总体呈加重趋势。

图15-81998~2007年我国农业受灾面积变动情况

图15-91998~2007年我国农业成灾面积变动情况

1514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因病虫草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0%,其中因病害损失约10%,因虫害损失14%,因草害损失11%。棉花生产因病害损失皮棉约12%。农作物病虫害除造成产量损失外,还可以直接造成农产品品质下降,出现腐烂、霉变等,营养、口感也会变异,甚至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

我国是农作物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多发国家。农业生物灾害种类多,发生重,危害大,是粮食增产和农产品质量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气候条件的变化,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呈逐年加重趋势。21世纪初期以来,全国病虫草鼠害年均发生面积达36000万公顷,虽经防治挽回大量经济损失,但每年仍损失粮食4000万吨左右,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8%。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造成棉花的损失率为24%,蔬菜和水果的损失率达20%~30%。近5年来,我国有害生物年均发生面积达42000万公顷次,潜在损失粮食高达7500万吨以上,经过防治仍损失粮食2500万吨左右。

 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 《粮安天下》第十五章 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第五节 自然
随着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我国国内局部发生的植物病虫害疫情扩散蔓延几率加大。稻水象甲1988年在我国河北首次发现,以后陆续在天津、辽宁、北京、吉林、山东、山西、安徽、浙江、福建、陕西和湖南11个省(市)发生,2007年在云南、黑龙江和江西3个省发现。据专家推测,如果防控不力,疫情极易随交通工具和产品流通继续向我国水稻主产区传播。马铃薯甲虫从1993年发现以来,已经蔓延到新疆北部9个地(州、市)35个县(市),危害面积达113万公顷,疫情一旦传出新疆,将严重影响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苹果蠹蛾1953年传入我国新疆库尔勒地区,1989年进入甘肃河西走廊地区,2006年传入甘肃省山丹县,距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只有600多公里,疫情极易随着果品的运输传入苹果优势产区,严重威胁我国水果生产及贸易安全。

还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国外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入侵呈现出数量增加、频率加快态势。仅在2006年,我国就相继在海南、辽宁等地发现三叶斑潜蝇、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等新疫情。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我国仅发现1种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80年代发现2种,90年代增加到10种,2000~2006年发现近20种。新传入的疫情对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国外植物、植物产品的大量进口,造成外来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加大。

1515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这不仅会造成肉、蛋、奶供给短缺,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畜禽养殖的饲料用粮。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大动物疫情既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也关系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资料显示,目前已知的动物疫病有200多种,其中75%可以传染给人。联合国确定的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的动物疫病约有90多种,在许多国家流行并造成严重危害的有34种。这些疫病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控制和扑灭,既严重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又会给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威胁,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近些年发生的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狂犬病等动物疫情,都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较大威胁。特别是2003年以来全球禽流感疫情大范围扩散蔓延,造成数百人感染死亡。一些国家的口蹄疫、疯牛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多发,外来重大动物疫病传入我国的风险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引发的公共卫生危机,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

近些年来,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兽医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科技进步加快,疫苗研制和免疫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动物防疫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一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禽流感、亚I型口蹄疫、猪蓝耳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一些人畜共患病防控效果更为显著,禽流感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大国,牲畜和家禽饲养量大;家禽产量流通途径多、范围广,防疫工作难度加大;大部分农村的畜牧业生产仍以农户散养为主,畜禽养殖环境差、发病率高;兽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兽医管理体系不健全;周边国家动物疫病多发,边境贸易增多加大疫病传入风险。特别是基层防疫体系薄弱,难以适应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要求。有的省乡镇兽医站只有1~2人,人员经费也没有保障。一名兽医要承担2000多头猪、3万多只鸡的防疫任务,很难满足当地养殖业发展和防疫检疫工作的需要。一些地方基层防疫体系还存在“人散、线断、网破”情况,难以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因此,应从保障畜牧业生产、畜产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加大兽医机构和队伍建设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尽快下大力气解决目前兽医工作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450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 《粮安天下》第十五章 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第五节 自然》为网友拦到一辆空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