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松懈的成因及对策 2008年春运危机成因与对策的思考



系列专题:关注春运

广东省省情调查中心课题组

今年春运期间,由于受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电网故障频发及大范围停电,以致广东与外省的铁路交通受阻;粤北地区高速公路、国道大面积结冰,又导致公路交通和运输受阻。大量外来返乡人员滞留广东,同时,贵州、三峡、湖南送粤电力中断,广东省煤电油运保障工作日趋紧张等,这给我国尤其是我省春运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

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雪灾情,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总体要求,我省电力、交通等各个部门有效协同作战,中行等金融系统积极捐款捐物,取得了抗灾救灾的最后胜利,充分体现出社会各界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共同应对灾难的民精精神和国有大型企业良好的社会责任,积累了丰富的抢险抗灾经验,但其中也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春运危机的成因分析

2008年春运抗灾救灾可歌可泣,在锻造精神,积累经验的同时,也暴露出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有许多的教训。

其一,应对重大危机的思想准备不足

缺乏危机意识和应对重大危机的充分思想准备是暴雪冰冻天气转变为灾害危机的人为因素。近些年的春运民工潮,对交通运输的压力年年有年年增,危机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尽管交通部已对2008年的客运量作出巨量增长的预测,直到1月23日连续两场大雪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天空中纷纷扬扬落下,仍然没有引起有关地区、部门及人们的高度重视。只注意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确保春运行车安全、正常运营,车票、机票照旧预售,而暴雪冰冻天气可能给春运带来的更大压力没有提前进行预告,对返乡民工没有进行疏导,更没有提倡留在本地过年,备用内燃机车也没有提前准备等。

其二,灾害危机应急处理机制不健全

冰雪灾害考验着政府及企业的应急机制和救灾能力,然而人们发现现有的应急机制和救灾能力是如此的脆弱。一是预警应急信息的不对称。警示性的信息并未被交通、煤电等部门以及更多的民众知晓;冰雪灾害发生后,气象预报、交通封闭未能与车票预售系统有效连接、互动,没能及时把信息传递给旅客。二是应急机构不健全。或者没有常设,或者权威性不够,没有非常时期的特殊授权,因而在灾难迹象发生时,难以迅速启动预警机制,难以有效调动各种媒体发布警报,停止或减少人流的盲目移动。三是应急动员能力不强。重大灾害形成后,全民动员工作环节和救灾物资储备及生产能力储备不足,高速公路缺少大型施救设备和应对雪灾的专家及专业队伍,高速公路的预警手段有待加强、车辆分流能力有待提高。四是应急联动机制缺乏。地方政府与中央部门出现不同声音;政府应急机制与企业应急机制缺乏联动和呼应;跨区域信息联动机制更是亟待加强。

其三,国民经济发展失衡格局的使然

破解“春运”难题,一直是我国政府交通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大量人口远距离集中式迁徙使“春运”之难有增无减。其主要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失衡,即区际经济发展不平衡,从布局上看,产业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从结构上看,产业升级迟缓,东部沿海地区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春运是在短短的时间内让全国1/3的人口流动,其对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结构形成空前的压力。今年的雪灾正好与春运重叠,让春运更显无力。显然,若不从根本上扭转区际经济发展失衡的格局现状,我国的春运“窘局”仍将年年延续。

其四,户籍与福利制度落差导致乡愁

农民工为什么要“远距离集中式迁徙”呢?表面上是和一年一度要回家过年的习俗有关,但根源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所形成的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由农村集中于城市,完成了由农民向农民工的转变,但在其后却受阻于制度性障碍,停滞于由农民工向城市居民转变的市民化阶段,不能完成城市化的全过程。农民工由于不能取得所在地的户籍,因而也就难以获得像当地人一样的“国民待遇”,除了得到微薄的工资外,对城市的设施、保障、福利、子女教育没有享用的权利,“乡愁”引发的春运危机还会重现。

二、完善应急体系的建议

经历了这次如此大范围的严重的雪灾,我们应该能汲取教训和经验,重视对气候的战略研究,尽早完善危机应急体系和部署应对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低以后仍然有可能突然发生的大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造成的损失,最大程度地降低大的突发自然灾害对国家和社会的不利影响。

 思想松懈的成因及对策 2008年春运危机成因与对策的思考
第一,强化各级政府和企业民众的危机意识

危机意识的强弱,是检验一个国家包括国民成熟与否的试金石。重大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引发的公共危机具有巨大的蝴蝶效应,有备才能无患,只有各级政府和企业及全民树立起正确的危机意识,应对公共危机才可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此,要在政府、企业、民众中开展危机教育,从强化自救、互救意识着手,定期在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抗灾救灾模拟演习,加强专业防灾抗灾队伍的培训演练。

第二,建立健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指挥系统

鉴于重大自然灾害或社会突发事件影响面宽、涉及范围大,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建立实体性的应急指挥机构,可考虑将所属的应急办公室或机构改为具有大部委性质的“应急管理委员会”,统一行使各项应急指挥职权,一旦有灾,不论发生在何时、何地,依靠统一集中的应急指挥系统立即投入应急救灾活动,第一时间内将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提高应急工作效率。

第三,加强灾害救援的区际联动和国际合作

突发性气象灾害,往往跨地域、跨领域,需要多个地区和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应对。要建立和完善地区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机制,实现技术、人力和物力等资源整合与共享,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对机制。在提高自身灾害管理水平的同时,还应加强与联合国机构、外国政府、国外非政府组织之间在救灾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学习借鉴他们的灾害管理经验。

第四,实行政府与企业应急机制的连通联动

企业拥有可以自主支配的人、财、物力资源,应对公共危机少不了企业的参与或协助。因此,在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重大公共危机应急机制过程中,应将企业作为重要的参与者纳入其中,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信息连通、处理联动网络及其运作机制,强化企业参与应急行动的社会责任意识,明确不同类型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公共危机一旦发生,企业应根据危机的烈度,顺势启动应急预案,自觉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

第五,加强公共危机应急物资动员能力建设

无论是抗灾救灾还是灾后重建,都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包括储备、生产、调度在内的应急物资动员能力。首先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必须要有相应的能源和物资储备,比如水、药品等,在无外界支援的情况下,至少能独立生存几天、十几天。其次是要保有一定的应急物资突击生产能力,形成可靠的物资补充来源渠道。再次是一旦危机发生,按照预定程序,各种物资资源能迅速集结投放,在第一时间发挥效用。

第六,搭建具有权威性的应急专门信息平台

及时了解灾情和救灾进度等方面的信息,对于坚定社会公众战胜灾害危机的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保证信息的准确、公开、畅通、及时,必须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海事卫星的传播优势,搭建具有权威性综合性立体式的危机应急专门信息平台,加强对异常气候灾害和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风险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及时、准确、恰当地发布灾情和救灾进度等方面的信息,协调各部门、各地区以及社会公众的救灾行动。

第七,重视次生灾害危机的处置和灾后重建

对灾害危机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将其作为灾害链条中关键一环严加防范,仔细排查隐患,做到责任到人。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媒体,及时充分地向人们广泛宣传有关次生灾害的常识和防灾避灾办法,提高人民群众面对灾害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在灾后恢复重建机制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灾后恢复重建相关法规政策,切实加强恢复重建的政府责任体系,完善恢复重建工作流程,加快恢复重建保险机制引入的步伐,积极推进恢复重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设,合理确定恢复重建的损失补偿程序及标准。

第八,营造有利于防范公共危机的社会环境

“雪中送炭”固然重要,“防患于未然”更为迫切。要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积极推进现有的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在城市享受同等的社会保障,使他们能完全融入城市,既来之则留之,既留之则安之。要积极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引导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时,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一些劳动力输出大省或劳动力输出较多的地区转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4467.html

更多阅读

2008金融危机一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前言最早叫做“美国次贷危机”的这场危机所引发的“蝴蝶效应”,已经远远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从2008年秋天起,从金融到实体经济,从华尔街上那些体面的银行家到珠三角出卖体力的农民工,一个一个行业宣告危急,一个一个国家陷于困境。不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17中国经济危机爆发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

2008年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反思

系列专题:直面金融危机     自美国07年末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一阵动荡,而后欧洲相继爆发由债务违约造成的欧债危机,大量资金会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撤离,包括东盟、印度等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而相

声明:《思想松懈的成因及对策 2008年春运危机成因与对策的思考》为网友杜拉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