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 为什么中国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见死不救(6月20日)1



关键词:商业银行  汇通天下  中美战略对话  金融全面开放

 

中美第四次战略对话已经落下帷幕,在双方代表团弹冠相庆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对未来产生更深层次的隐忧。这次战略对话之前,美国刚刚出台了阻挡外资进入金融领域的管制法案:外资进入美国产业,如果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参股比例不能超过10%;如果影响国家经济安全,不仅1%都不允许,还要对试图投资的外资企业进行巨额罚款。

联想虽然收购了IBM的笔记本业务,但联想公司的电脑中标美国政府采购订单,却在毫无征兆情况下被“联想是一家中国企业,涉嫌国家机密安全”为由,取消了联想的电脑中标合同;中海油收购尤尼科,报价比对手高出10亿美元,美国议会以威胁国家利益为由禁止交易;华为收购3COM,被美国安全部门强行调查,理由是“华为有中国政府背景,3COM技术关系到美国国家安全……

不胜枚举的例子充分表明,中国要想投资美国如“鲤鱼跳龙门”,或者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时候的中国高考一般,或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虽然“赶考”的学子很多,中国政府也鼓励中国的企业对外投资,而美国语言上也表现出对来自中国的投资持欢迎的态度,但中国企业投资美国成功的概率低得可怜。由此更可以推想正在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海尔收购GE白色家电事业部,必将遇到类似的阻挠。

中美之间相互投资问题不是本篇文章的重点。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银行对中国的中小企业见死不救。但这里所说的问题却是本文直接的答案。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也是与外资抗衡的重要力量之一,就如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之后的冯婉珍、日本侵华期间的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与八路军。

但当前中国的出口型的中小民营企业所处的艰难境况已经是有目共睹的:央行制订的货币紧缩的同时是通涨压力下的各方面成本的迅速提升;出口受阻的同时是进口商品的泛滥;出口退税的比例大大降低的同时国际社会却在指控中国出口商品享受特殊的政府补贴;外商来华投资受到热烈欢迎,不仅没有任何门槛甚至会有投资低谷的感觉;同时中国对外(特别是对美投资)却遭遇来自国会与政府等方面的安全阻挠。那些号称最讲信用的人正在被“次级债”搞得焦头烂额,纷纷通过让本国货币贬值以及堂而煌之的“破产保护”而赖帐,或者滥用WTO的游戏规则,对中国的企业与产品冠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

很难说清造成这些状况的是政策的制订者与监管者的问题,还是外来的列强的压力过于难以抵抗。

 

更为匪夷所思的是:当我们看到国内企业生存于水深火热之间,同时看到的却是银行不愿意进行出口信贷,甚至早就没有了贷款额度,这使得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的通过正当途径贷款的渠道已经成为死胡同。如果没有变通的手段,就相当于宣判了数量众多的中国中小企业死刑。

在变通渠道中,专攻短期高利贷的典当行与民间的地下钱庄的生意呈现了前所未有的火暴现象。

仅以CCTV《经济半小时》6月19日的节目中的调查为例:温州民间借贷的从业者表示,只有短期周转的情况下才能够承受高利贷款的压力,每天千分之二点五的利息,相当于比如你借100万元,每天要付出2500元的利息,400天的利息总额就相当于本金的数额!——这还算是相对低的。更有每月一毛利息,这就相当于年利率120%,银行的贷款法定利率是7.47%,其间的差额与平添的压力可想而知。

由此,我们不禁要在心里计算,这之间的差额将令多少企业无极而终!在心里暗自骂高利贷者们心黑的同时,我们对民间借贷的这种变通的渠道中的暴利而感觉不寒而栗。

 

但问题又出来了,中国的银行对生死线上挣扎的企业割袍断义,是因为他们真的是没钱吗?当然不!

在2007年7月28日本人就在文章中说《告诉世界——我们不缺钱》。而且我们的GDP持续性地每年都是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财政与税务收入更是高达30%以上,外汇储备更是从2005年10月的一万亿美元而增加至1.76万亿美元。

但为什么这些钱不能用来解困,给在沙漠中即将渴死的中国中小企业们哪怕是一口救命的水。

PPI上涨,生活成本上涨,购买力下降,社会势必动荡?现在社会的动荡不是因为国企,不是因为大型中型企业;而是小企业,私企的人,生活质量下降。

我们每年天价的GDP,天价的外汇储备、天价的财政收入都跑到哪里去了?

 

难道我们的政策制订者、执行者与监管者真的愚蠢到相当程度,对以上这些显而易见的本质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对民营中小企业赶尽杀绝、或者让他们自相残杀,让亲者痛、仇者快的程度?

难道中国政府与民营中小企业真的到了恨之入骨、不共戴天、甚至落井下石的程度吗?

如果国家储备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不能施以援手,那么又何以面对数以千万计的中小企业,数以亿计依靠这些企业养家糊口的国人,以及每年难以计数的国税、地税以及各种其他税费。

在本人看来,如此评价中国的商业银行们显然是不公正的——没有任何政府故意与民为敌,更没有任何国家的银行眼睁睁地看本国的企业惨死于国际竞争中而袖手旁观的。

这让我们不能不怀疑:之所以对中国的企业见死不救,是因为那些银行已经搀杂了外资的成分。所反应的是外资的意愿。

西方各大银行早已在中国开店营业,并且网店四布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和北京,然而中国招商银行在美国纽约的第一家分行在提出申请一年多后才得到批准……“美国人给美国各个产业穿上了厚重的盔甲,却无耻要求脱掉中国最后一件裤衩”——然而,中国金融界的最高层的指导意见表示,外资可以直接控股中资银行,而且不需要上限! 

既然国家的商业银行都是由外资直接参股甚至控股的,那么当国内民营企业处在奄奄一息的时候,即使银行想要施以援手,都难以落实,这是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是银行对过热的经济现状的敬畏与规避风险的天性,其次是央行在三年来所坚持的紧缩型货币政策、针对人民币在国际社会的强压下升值的乖乖就范,第三就是那些银行早已换了颜色与本质,早已不是为我们的利益着想,更大的程度是在使得民营企业自生自灭甚至是快速死亡。

核心问题是,这些商业银行已经变了颜色,不是我们曾经认为的国有以及政策所能控制的了。甚至央行的政策导向都很有可能被那些国际势力所利用,作为鱼肉中国经济的刀俎。

 

放眼望去,当今民间金融依然是政策的雷区,是民营企业无论如何都难以逾越的红线;但外资却可以参股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甚至可以得到控股的地位,而且在进入的时候就享受到了“超国民待遇”,价格低收益高,不管是从Pre IPO还是在二级市场,不管是对冲基金、创投基金还是私募股权基金,不管是QFII还是地下热钱,要想获得利益简直就如探囊取物一样。

中国的投资者在实力上、在经验与手段上、在号召力上都难以与国际资本相抗衡,甚至在自家政策上都难以得到跟外资同等水准的条件。处处被动,焉有胜算;既然没有胜算,为什么一定要去以卵击石。只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是:我们所面对的敌人早已坐镇帅府,成为有着洋面孔、洋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利益取向的人,任何一条军令下去都将导致我们的势力互相残杀。

 

国资一贯将民营经济视为竞争对手,又以各种方式将高管看成外人,那么谁是它的朋友——真的是挥金如土的外资吗?引进国际资本、对外的依存度高,这只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洋买办、有更多为外资利益奔走的泥腿子。不同的是,那些人大体是乡绅到外面镀了一层金,已经被列强与殖民者把程序格式化了。这种针对中国官员与企业高管的洗脑成为列强们最有含金量与回报的投资。

 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 为什么中国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见死不救(6月20日)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405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 为什么中国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见死不救(6月20日)1》为网友那是梦拿命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