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写过一本书指点人们如何发展自己的事业,叫做《活法》;要是在我们这儿,这本书就得写成《装法》。 “装腔”不是目的,最终是为了“作势”。而《孙子兵法》告诉我们:“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所以,打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旗,很多人疯狂地迷恋“作势”,已经到了不要“做人”的程度。 在商业圈子里,最常见的装法,是“装high”。这里我们只谈“机构性装high”,至于个人装high则属于生活隐私,他人无权干涉。根据时间场合的不同,装high又可以分为装重要、装稀缺、装高端、装伟大等各种技术路径。 比如,曾经有一个走路带风的“投行精英”特别坦诚地告诫我说:“要想让别人感到你很重要,其中一个要诀是当别人约你时,永远不要一上来就答应对方你有时间。”正确的做法是要回答“这个时间我有一个重要活动,稍等我想办法调整看看再回复你”。然后,过一小段时间再让助理回复对方:“Mike非常重视您的事情,特别关照可以让主办方等一下,先调出时间来与您聊35分钟,不过得麻烦您到我们这边来。”你看,这就一举具备了“卖方角色”和“主场优势”。 比如,某个定位经营“精英人脉”的公司办酒会,明明是个品牌推广活动,但是一定要搞出提前三个月回复邀请函、现场身份二维码识别、限定席位限定职位限定吨位、跟每个邀请来宾悄悄说“哎呀您可是我们老板特批的”等门槛,除此之外不能彰显自家的“稀缺”。这属于“装产业”的行业领导者,把“装high”发展成了产业链,用成熟的“装稀缺”模式来吸引更多立志“装high”的初级入门者。就像那个著名的寓言:听说某个岛上有宝藏,人们蜂拥前往,但是最后发财的不是寻宝的,而是摆渡的。与此同时,被上述这家企业的线下销售人员野蛮营销追得没地儿躲没地儿藏的某CEO悲愤地说:什么人脉人脉,明明就是“卖人”! 资源丰富的人创业,往往这“丰富”二字就是他们最大的陷阱。特别是那种以前在某些大平台上呼风唤雨的人,其实就是个反光镜,但自以为是发光体。殊不知那平台就是个小板凳儿,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真自己单干时,板凳一抽,连上吊都够不着绳儿。
![教育机构商业计划书 商业圈里的机构性装high](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543093532522.jpeg)
再比如,装high派里最具迷惑性的一门叫做“装伟大”。凡入此门,剧本如下——演员:入行挺长辈分挺高想法挺多然则没达到自己预设的功名利禄目标值的人;风格:清高飘逸;表情:痛心疾首;语气:掏心掏肺;台词:“如果为了钱,我不会做这个事情,有的是其他让我更轻松挣大钱的事,我就是想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或者“如果是为了我自己,我早就移民了,天天读书晒太阳,但是我不能这么做,我是有社会责任感的!”责任感?呸,你也配!骑在想挣钱挣不着的门槛上不下来,对内装成功,对外装伟大,真的舒服吗? 切记:装high是有副作用的。其实谁天生高帅富,大家都是苦出身。你装得越high,你的事就做得越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