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重要的两大高层智囊机构之一中央党校的副校长李君如今日在深圳表示,深圳三年内进行区长、市长差额选举,这项政治改良措施试验若成功,将推行至全国。
李君如谈及近来频繁发生的民众与地方政府机构的冲突事件时指出,目前一些经济纠纷、社会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更因政府官员经验不足或处理方式粗暴而造成民怨累积,加之网络传播日益发达,容易愈演愈烈,酿成官民暴力冲突。他呼吁,应及时建立全新的官民利益协调机制。(7月23日《大公报》)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出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正式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这时的所谓“经济特区”,通俗地说,就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经过28年的发展,这个试验田不但自身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圳市已从过去的小渔村,逐渐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其经济和香港的融入度也是越来越高,“港深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已经逐渐显现。实践证明,深圳发展模式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深圳市已无须继续担当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的角色,中国也不再需要如此大规模、高调地兴办经济特区以振兴经济了。
无论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成功,还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都毫无疑问地证明了我国30年改革开放政策是无比正确的,是毋庸置疑的。
但正如李君如先生所言,由于“全新的官民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就极容易引发诸多社会矛盾。
所谓“全新的官民利益协调机制”,笔者的理解就是要有一套全新的、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
既然在30年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极大成功后的当今,依然缺乏一套“全新的官民利益协调机制”,说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已经大大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步伐。而诸多社会矛盾的发生,正是因为目前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才导致腐败比较严重,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官民关系趋于恶化,社会矛盾较为突出。
如何建立一套“全新的官民利益协调机制”?其关键还是如何改官员目前的上级任命制为民众选举制,让目前官员喜欢“向上看”改为不知不觉的“往下看”,变过去上级一只眼监督为群众千万只眼监督。那么,由人民代表大会来选举区长、市长就更容易达到这一目标。
当然,我国目前市长、区长的产生,也都是采用“选举”的方式。可目前市、区一把手的等额选举制度和副职差额人数太少,都让推荐者具有了更大的权力,导致目前“选举”的意义更多的是形式而非实质。而我们的制度在无法确保推荐者完全做到大公无私的情况下,也就不可避免会导致推荐者习惯“用自己人”的弊端,甚至会产生卖官买官等腐败现象。
5月22日,《深圳市近期改革纲要(征求意见稿)》悄然出现在深圳市政府官方网站深圳政府在线上。该《纲要》最引人注目的要数深圳市拟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在条件成熟时进行市长差额选举及引入香港特区廉政公署的反腐模式。
李君如作为中央党校的副校长,公开表示“深圳三年内进行区长、市长差额选举”,说明该方案已经得到了中央的首肯。
“三年内”,也正好是深圳市建立特区30年左右的时间,深圳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变为“政治体制改革试验田”,这是深圳的幸运,但这个30年,时间似乎太久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