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地国有化 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改革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从政治层面讲: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天赋人权下公民应该是平等的,但实际是不平等的。干部、知识分子、工人、农民,还有企业家是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宪法明确规定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是被领导阶级,为什么?农民弱智吗?当年共产党打江山农民出的力小吗?还是农民天生不能当领导?都不是。那是为什么? 国家为什么需要限制农民进城?为什么进城了也不能享受同等待遇?那就是城里人享受着农民不可比喻的特殊福利待遇。在企业私有化条件下,企业是不会给任何人特殊好处的,这个是人的自私和资本本质决定的,那么谁来给他们的特殊待遇?国家。国家的财政收入来源于什么地方?一是国家企业创造利润;二是国家税费收入;三是国家资源销售和经营收入等,请看这些来源那一项与农民没有关系?国家财富本质上是全国人民的财富,凭什么只分配给城里人?农民天生低人一等吗?请问:中国从十九世纪开始有多少人祖辈不是农民?多少人不是农民出身? 如今“南非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但是中国却还存在着类似于种族隔离制度的户籍隔离制度,户籍与暂住证规定类似于南非的人口注册法、通行证法;我们的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安居,只能回到农村,以及城乡二元教育制度、医疗制度、金融制度、基础设施制度等,与南非的隔离与差别待遇制度十分相近。”(著名中国问题专家胡星斗)中国必须废除户籍隔离制度,而不是改革它! 从发展层面讲:户籍隔离制度不利于打破城乡互动,产业互补,尤其是发展农业产业,资金和科技人才向农村转移,其实农村有更广阔的天地,农村有更大市场,农村有美丽蓝天和清新空气、甘甜的泉水,更有广阔的土地。那里是知识人才和资金的天地,是理想飞翔的天堂。 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有其历史背景和积极现实意义,农村土地国有化符合社会主义公有制要求,更适合未来社会资源和管理社会化发展要求。 农村集体土地国有化改革的要点: (一)、农村土地国有化,村、乡只是参与政府土地管理的机构,不是所有权机构,是协助政府管理和合理应用土地的机构。 (二)、农村土地国有化,不是将农民从土地上赶出土地,而是更加强化土地和合理合法使用权力。土地国有化可以避免征用土地补偿矛盾,一切以政府管理机构为中心。农村土地使用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实现有效宏观调空。 (三)、农村土地国有化更有利于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逐步消灭城乡二元结构差异,消灭我国自古以来的等级制度,也可以有效促进户籍改革和城乡资金、技术、劳动力、居民、市场等互动,有利于产业互动互补和集约化经济发展。 (四)、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民那里去?愿意种地的还是种地,愿意进城可以进城;城镇居民也可以自愿选择到农村去发展农业事业。 (五)、土地改革以后相应配套管理办法是一卡管理制度,经理人管理制度等,土地改革有利于促进三大差别(工农、城乡、脑力体力差别)的消灭,同时有利于从政策上推进公平正义建设,比如:劳动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住房、社会福利等改革。尤其促进消灭工农等级制度具有积极意义,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阶级等级和阶级歧视的弊端。
(六)、农村土地国有化并非并非是加重农民负担和消灭农民生产资料,相反国家政策鼓励和奖励农民科学种地,不得以国有土地名义增加农民负担,一旦土地荒废一是要追究荒废责任,二要收回土地。农民使用土地会根据国家政策补贴和奖励。土地是不是商业化,要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来决定。土地使用用途将更加详细和明确。
更多阅读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问答100问 集体林权
1、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1)土改时期,分山分林到户阶段。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村依法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1年4月政务院在《关于适
擅自出让、转让或出租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用于非农业建设的法律责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擅自出让、转让或者出租农民集体土地使用权用于非农业建设的法律责任《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第六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旧是难关
进入第十一个年头的“中央一号文件”,亮点不少,难点依旧。 一号文件最大的亮点,无疑是站在了“全面深化改革”布局的高度上。过往的十个一号文件,大多只是针对单一主题,如水利建设、农民增收等。但一年下来的实施效果,很难说
中国土地制度的改革 关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
一、厘清土地改革的两个问题 (一)厘清“集体所有制”的概念及其意义 什么是集体?一个人不能称之为集体,只能是个体(自然人);两个人为合伙人,也可称为两个人的集体;三个人或以上称之为集体就不难理解了,人少称之为小集体,人多称
创新驱动力 德国 改革是创新的驱动力
想开启下一轮经济发展潮流的闸门,钥匙在哪里?对处于转型之中、正在重新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中国经济来说,这个问题的确迫待求解,其答案亦亟需实施。 过去,以“摸着石头过河”为特征的实用主义经济思想对中国告别贫困、走向繁荣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