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挥之不去的时侯,中国经济出现了触底回升的信号,中国股市持续飘红,20多个交易日中累计涨幅超过20%,在此关健时机,宏观调控的政策要特别注意对经济活动的引导,以保证经济回稳因素的持续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PPI同比下滑3.3%,这一降幅虽创下了2002年3月以来的最低,但预期负增长态势数月以后会改善,因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已经止跌回升,钢铁、水泥、铝以及其他部分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的价格已经开始变化。此外,诸如PMI(经理人采购指数)等一些先行指标,以及1月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达创纪录的1.6万亿,为2008年全年的三分之一等,也显出经济转好的趋势。
当然,对经济全局的判断仅凭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的数字可能看不全面,就股市而言,目前上涨技术面因素偏多,也较难反映出经济的实质面。因此,目前还不能盲目乐观,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却很重要。总的来看,经济复苏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尽管在金融危机中出现保护主义抬头的倾向,但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以美元为主要储备的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尽管眼下发生了严重旱情但对中国经济的总体影响不大,中国更须防范的仍是通缩。此次旱灾受影响的主要是夏粮,但农业占GDP的比重很小,且中国连续五年农业丰收,有粮食储备基础,目前无须担忧旱情可能引发粮价全面上涨。但抗旱关系到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因此要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股市中抗旱概念股亦受到热捧,如生产水泵产品的利欧股份(002131.SZ: 行情)春节後短短七个交易日即飙升近六成,并带动天一科技(000908.SZ: 行情)及江淮动力(000816.SZ: 行情)等联袂上扬。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通货紧缩,而目前价格的下降是由外部成本因素推动的,并非中国需求不足。通缩压力来自主要经济体存量的变化,而非中国需求增量的变化。如果生产效率提高,成本下降,这样的价格下降就是良性的。中国须要转变增长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储蓄(特别是企业储蓄)过高而消费率过低的问题。同时也要改善资源价格体系、发展教育、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等。
扩大内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通缩预期,如果存在通缩预期,企业就不会重建库存,经济活动会昙花一现,内需就推不上去。因此防止通缩才是重中之重。中国企业对外需不要抱有任何幻想。事实上,去年一度为负值的美国储蓄率现在已恢复到了2%,一般来看可能会恢复到8%至10%。如果美国储蓄率恢复到8%至10%,其消费需求将下降6000亿至8000亿美元,这将对中国的出口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不仅如此,现在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明显抬头,奥巴马刺激经济计划中出现了“购买美国货”等保护主义条款,这会使出口形势更加严峻。中国的出口可能还没有见底,经济恢复还有赖于内需,扩大内需,防止通缩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