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家的税收体系是一个很复杂的人造系统工程,非专业人士是难以窥其全貌的。在这个系统工程中,与老百姓最直接相关的是个人所得税。然而一般人想要把个税那些累进的税率统统记住,仔细算计着并恰到好处地挣钱而不“吃亏”,从理论上说不是做不到,但是可能会太累而“过劳死”。不过,要说个税的征收和缴纳会形成政府和个人之间持续的博弈,大概在中国,很多人都会同意这种观点。
但是,在外国朋友中我的确见过潇洒的。有一次聊天时,一位加拿大学者发表他的观点:在加拿大,中产阶级都愿意交税,因为纳税人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他们交给政府的税款都被用到哪些地方了。在加拿大,老百姓看病不要钱,上学不要钱,老了有养老金,失业了有失业保险,穷人还可以领取政府津贴……这些都要花钱,没有税收,这些福利待遇哪里来? 当时我听着听着,便冒出一个念头,中国人开玩笑,把加拿大说成“大家拿”,未必这还是真是这么回事。事后再加琢磨,这“大家拿”可能包含两重涵义:一是大家拿钱给政府,二是大家从政府那里拿福利待遇。如果把其中的来龙去脉都向老百姓交代清楚,中国的老百姓有没有可能也会自觉自愿地去交税呢。由此又想到慈善捐款,如果一家慈善机构对善款的使用情况都交待得明明白白,老百姓自然就会愿意继续捐款。人同此心,这里面的道理应该是一样的。 也听说过政府在税收上玩潇洒的。据说有些境外、国外的政府税务部门,专门设立一个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咨询机构,为老百姓报税提供公共服务。其中有一项业务便是帮助老百姓寻找可申请税收豁免的“亮点”,以合理避税。这样玩潇洒的公共服务当然深得人心。 在香港学习期间,在这方面长了一些见识。香港政府收税是每年由香港居民自己到税务部门去报税的。当然,平时每个人的收入都会走一个相对固定的银行账户,即使是大陆去的留学生也不例外,而且就连给报纸写稿,得一笔稿费报社都是汇到这个戶头上的。香港的税务部门每年抽查一部分居民,如果发现有偷税漏税的,罚款会很重而且毫不容情。所以,香港居民最怕收到税务部门的信件,尤其每年上半年。有一回,有位朋友收到税务局的一封信,脸色马上就变了,拆信时手都微微颤抖。后来发现没有事,才长长出一口气。学业结束离开香港时,我也被请到税务局“清账”,报税时填表填错了,急得满头大汗。后来经提醒,才知道是多填了收入。税务局的工作人员居然比我自己还更了解我的收入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老百姓也要交个人所得税了。但是,老百姓的纳税意识和政府的征税意识似乎都总有点别扭。在汉语语境中,有两个词,一是交税、二是缴税,窃以为,这两个词是有一点微妙的差别的:前者是纳税人主动地去交纳,后者则是政府费劲去征缴。有关部门看来是愿意使用第二层含义的,因为每年关于税收增长的“总结性”话语中,“加大力度”必不可少。 税收增长、财政增收,在中国的官方语言中,都是属于褒扬的词汇。但是,对政府而言,税收可能并非越多越好。美国政府对付经济不景气常用的“法宝”之一就是减税。据说里根总统上台时,美国正面临滞涨的困境,他居然作出一个三年内降低税率30%的“经济复兴计划”,结果他成功了。这种政策思路可以上溯到“大萧条”时期的罗斯福新政,也在如今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中再次重现。 希望中国的税收政策,尤其是个人所得税政策能够再开明一些、现代一些、潇洒一些。这也许也是中国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