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改革专家王太元:户籍改革需要总体方案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我们的记者去浙江,是因为浙江也出了居住证,很多地方都已经用居住证取代了“千夫所指”的暂住证,这应该是一种进步吧? 王太元:有些方面是进步的,比如居住证方面放宽了对外来人口的一些限制。但是,它未必都是进步。 居住证这个东西,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一个类似的,当时叫本地有效城镇户口或者“非农户口”。就是说一个人已经在这儿住了一段时间,生活各方面不成问题的时候,给他一个这样的身份。 举例来说,外来人口孩子的义务教育问题,可以在这个地区范围内,地方自己定一个规则解决这几项和户口捆绑在一起的瓶颈,就叫“本地有效城镇户口”或“非农户口”——它不是纯居民户口,也不是原先的农民户口。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说,居住证也有退步的地方? 王太元:对。居住证还是存在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拿“非农户口”来说,当时这部分人是得到益处的,是“二等公民”。而现在各地居住证都是有条件的,简单说,就是你有学历、有能力人家才肯收你。这样一来,那些没有拿到“非农户口”的人,也就是外来人口中的中低收入群体,不就又降了一等,成了“三等公民”嘛! 打个比方说,原来100个人都可以办暂住证,现在有了居住证,最下层30个人办不成了,只能够叫临时登记。而暂住证是全体人民普惠制度,所有人都可以办。 中国新闻周刊:可2004年以后,很多地方都在搞居住证。 王太元:那是因为暂住证被骂得太厉害,于是2004年以后,到处都叫居住证。其实,暂住、居住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如果给计划经济继承下来的全部好处就是现在的户口,那么,如果全部不给它,就是现在的暂住户口。如果有选择地给他东西,就是现在的居住证。 中国新闻周刊:听起来有点新瓶旧酒的味道。 王太元:说新瓶旧酒也不尽然。我的体会是,户籍改革太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挨骂,所以更好的办法是悄悄地推动。比如居住证没有挨骂的时候,我们悄悄弄了。我跟张惟英老师说,你挨骂某一种意义上是必要的,为什么?谁让你说话不艺术。你为什么叫准入制度,我告诉你,那叫累计制度。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指2005年初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人大教授张惟英捅出来的“人口准入制度”? 王太元:对,她说北京市实行准入证制度。我后来对张老师说,你要反过来讲,北京市要稳步增加外来人口的社会权益。 张惟英老师其实还是想说,我们不能一次接进来,有的人进得来,有的人进不来。但她是从卡的角度说,我是说稳步增加你的社会待遇。 中国新闻周刊:一个是从终点往回看,一个是从起点看我走了多远;一个是差距,一个是成绩。 王太元:对,这样舆论就不会骂。实际上,北京市的居住证制度,在张惟英老师说出来之前,我们已经参与设计有3年多啦。 2004年沈阳把暂住证取消了,这也是在我们讨论过后取消的。我曾经说,沈阳取消我也不反对,但我也不支持。我主张北京不取消暂住证,后来北京真的没有取消。只要一定区分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各种管理制度都在,有暂住证是对暂住人口的起码保障,没有暂住证是对暂住人口的无情剥夺,一点保障都没有了。暂住证不是可以取消的,是自然消亡的。 改革很难单兵突进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否做过统计,附着在户口背后的利益,究竟有多少项? 王太元:据我所知,1988年有人曾经写过一篇内容是中国农民不平等地位的论文,里面列举了48项城乡户籍差别,包括劳动的、粮食的、就业的、教育的、医疗的……当然还有公安的。 中国新闻周刊:听起来,劳动、粮食、就业这些事情,与户口本来没什么关系。 王太元:对!户籍本身是一个中性的东西,但非要把这48项不平等捆在户籍上面,就是行政操作技术了。 中国新闻周刊:怎样理解这种行政操作技术? 王太元:例子太多,只打一个比方。就说北京的房价,大家都觉得高。如果户籍制度松绑,天涯海角都可以挤到北京来,北京的人口可就远远不止现在的1700万了。这么多的人口,你的交通承载能力、乃至环境承载能力够用吗? 中国新闻周刊:也就是说,户籍改革就是要砍掉这些本来不该附加在户口上的东西。 王太元:对。所以我说,用捆绑的方式一边把它整体捆着,然后想办法一个一个解开,那才是麻烦。如果快刀斩乱麻,最狠的斩法,砍掉一类就是一类。比如说当年农民工就业的证件就有很大不足。怎么说呢?一个人出去打工,没有走之前,至少两个费要收:一个是外出务工许可证,要交钱;第二,输出农民工要培训。培训完之后要拿证件也得给钱。到了北京市,他说你有什么证件,你要有劳工资格,先收一笔钱。收完了之后,你有外来务工许可证吗,没有,再办一个,再收一次。一个人来一趟北京,就业一次,两边收了他4次钱。 这是劳动部门的部门利益,但这样的部门利益,每个部门都有,公安部门也有,办一个户口本还要好几块钱呢,实际印刷成本8毛钱足够了。放眼全国,这一项就是若干个亿。 中国新闻周刊:媒体上已经有报道,说公安部已经向国务院上报了户籍改革总体方案。 王太元:我得声明一下:这是媒体说的。户籍改革的总体方案,从刚才的部门利益角度出发,你就会知道这不是公安部一家能够搞得成的,必须得由国务院出面。 在这之前,中国惟一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是从国务院出来的,那是1991年搞的,1998年开始实施,比如放宽婴儿随父随母、亲属投靠、投资移民等限制。 为什么中间隔了7年?因为讨论了若干年都没有办法。后来国务院主要领导,桌子一拍:别管那么多,以国务院名义发。出来就是国务院的文件,就执行起来了。 中国是一种条条框框之间的关系。如果是以条为主的关系,只有国务院来统筹。如果以块为主的关系,只有当地的省委、市委来统筹。哪一个部门冒进,走两步被打回来,他还一肚子怨气。这样的事情很多,公安部门吃了很多哑巴亏,是说不出来的。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中央暂时还没有启动户籍制度总体改革方案的原因何在? 王太元:这是一个大的工程。要动十几个部门,中央就得重新算账。光刚才说的户口本一项,如果你一声令下——换,若干亿就跑掉了。一个部门可就吃在这儿,也是一大笔钱,在财政上是列入账户的。想要改革,首先要舍得这笔钱。 中国新闻周刊:这一块的利益怎样动? 王太元:不是一个人的利益。如果我一个人拿到一个亿,肯定把我抓起来,把这一个亿收走。但我只分了两毛钱,你只分了三毛钱,每个人好像都没见着钱。这个钱在哪儿?是在海绵里面,是在整个国家“计划经济大海绵”里面藏着。你要让它显性化太难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意思是说,只有变革了财政体制,才能让户籍改革进行得彻底? 王太元:用钱的人总是希望改革,发钱的人则正好相反。个中奥妙,自己体会吧。(杨中旭)
更多阅读
世纪婚礼头目李太元暗箱操作危机公关? 邯郸黑社会三大头目
本博客法律事务代表:周弟兄13651424845、0755-83513665最近接连收到来自网站方的系统邮件以及李太元手下打来的威胁电话(通过中转来),来电声称网帖侵其名誉,要求我删除网上的关于李太元的帖子,并道歉,否则会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起诉。我想这几
转载 丁圣元:谈《股票大作手回忆录》02
原文地址:丁圣元:谈《股票大作手回忆录》02作者:清华大学金融培训股票投资要跟着大势走主持人:您刚才提到书里的有一些投机理论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您觉得在今天的中国股市哪些理论比较适合?丁圣元:像跟着大势走的这种理论太重要了。因为我
狮王乱弹:恒大迷恋“黑又硬”?“鸡爷”不回中超太绝情
狮王乱弹:恒大迷恋“黑又硬”?“鸡爷”不回中超太绝情狮王/文孔卡决意回国,让恒大球迷的心瓦凉瓦凉,虽然他们多次打出“孔卡请留下”
今天在上海看到当日的申报关于王津元的报道 东方卫视王津元
《申江服务导报》,A-06版 关于王津元的报道 我的感想:6.17日写了博文《郭广昌竟然有三个孩子不知如何突破政策的限制》,关于郭广昌有3个孩子的新闻,各位博友也很关心,纷纷评论。今天,在上海看到当日的《申江服务导报》,A-06版,有整版的王津
专家揭露科学骗子王大元疯狂挺转原来是乞食者为糊口卖身! 王大元 昆曲
刘实:雄鸡与王八对话:海外真教授鞭打大陆假教授著名生命科学家刘实按语:习大大说“打铁还要自身硬”。但很多挺转者不仅自身不硬,而且还很假。比方说,被美国药厂当药渣子扔掉的王大元就冒充中科院的教授、跟着他的老同学、前北大校长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