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无论是做手术或者是放化疗,患者都需要对这个医疗服务本身支付费用,而且手术越复杂、放化疗时间越长,患者需要支付的费用就越多;其次,无论是做手术或者是放化疗,都需要一些药物作为患者的辅助治疗,患者同样需要支付这笔费用;最后,就是患者需要住院,长时间的住院也会造成很高的费用。
手术费、辅助治疗药物费和住院费加在一起成就了很高的西医诊疗费用客观基数,有许多病人就是因为长期住院治疗导致倾家荡产而一无所有的。
(四)西药昂贵的研发费用是导致药价高的主要客观原因
我们知道西医开具的药物不像中医那样是没有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过的植物、动物或者矿物等天然药物,而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室实验和临床试验研发出来的人工造物,包括工艺、质量、药理、毒理和多期临床研究等过程。西药的研发不仅周期长,而且耗资巨大。一个新的西药品种推向市场往往价格非常昂贵,这是由其研发成本决定的。那些病人要想最先享受到这些具有较好疗效的新药的治疗,一般需要支付很大的治疗费用。
一般的病人往往消费不起刚上市的新药,只能使用较廉价的普药。但是西药不同于中药的一个特征就是病人容易对那些经常使用的普药产生耐药性,这些普药多是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就因毒性大和疗效降低而被淘汰掉。随着那些普药不断地被淘汰,就需要开发出具有更高疗效的新药来,但西药的开发需要一个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而且越是往后越难寻找到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来,因此其研发周期变得更长、难度变得更大,研发费用也就进一步增加。研制成本的提高必然会导致西药的药价越来越昂贵。
(五)西化后的中医中药丧失了价廉的优势
在中国虽然存在着西方所没有的中医,但如今的中医已经完全被西化掉了,那些医院里的中医们不仅习惯性地使用西医所使用的检查仪器和设备,而且要开具大量中成药和西药。我们知道现在的中成药同西药新药研发一样,也需要一个从工艺到临床的系列研究,这就大大地增加了研发成本,导致中成药的药价被大幅度地提高,有的中成药的药价与西药几乎相差无几,有的甚至价格超过了西药。
西化后的中医完全变成了西医的附庸,使得中医的廉价优势丧失殆尽。因此,西医不仅自己导致病人诊疗费用的客观基数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而且也导致中医失去了自己的低成本、高疗效的优势。
三、结束语
如果不是必须使用大量的设备仪器对病人的疾病进行检验,那么医院的医生就不可能随意去开具检验单增加病人的检验费用。
如果不是必须要让病人住院,那么医院里的医生就不可能随意延长病人的诊疗期和增加诊疗项目,导致病人为长期的住院花费大量的不必要的费用。
如果不是必须要使用现代科技研制而成的药物,那么医生所开具药物的价格就不会那么昂贵,而医院医生和销售商的医药代表之间就不会有见不得人的交易,并随意抬高药价。
……
当我们的社会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文化环境下放弃了原有的“简便廉验”的中医而让西医成为一家独大的时候,这种以西医为主体的国民医疗体系结构就决定了中国人维护自己身体健康诊疗费用的客观基数要远比原来以中医为主体的国民医疗体系结构来的高。当这种医疗结构带来“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时,我们的政府因盲崇西医不能反思这种具有高诊疗费用客观基数的医疗体系结构的弊端,只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由西医决定的医疗体制所造成的费用虚高上,并在这个主观的医疗管理体制里反复折腾。
因此,我们只有降低诊疗费用的客观基数,尽最大限度地消除滋生医疗腐败的基础,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医疗费用虚高的现象,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要想降低诊疗费用的客观基数,就要改变现有的医疗体系结构,降低西医在国民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让中医发挥更多的作用,继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简便廉验的低价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第二章 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结构的调整
现代的中国还没有走出近代被动挨打的阴影,还没有静下心来重新审视中西方文化各自的优劣,仍然处在对西方文化盲目地崇拜而对自己的固有文化无端地贬低和诋毁的境地。西方文化中心论经过近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被输送到中国并被中国人自己所接受了,这种时代背景导致中国政府无视中医资源的存在,无论是在科教资源上还是政策扶持上都一边倒的倾向了西医,而中医也就完全丧失了主导自己发展的话语权。中医的存在本为中国提供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没有的医疗资源优势,当西方发达国家难以承担西医带来的高昂医疗费用而苦于没有更加有效的医疗资源可以用来替代时,中国政府却主动地放弃了自己的医疗资源优势全力效仿西方发达的国家,走向了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体制所走的穷途末路。
历史的实践证明,一轮又一轮的医疗体制改革并没有有效地改善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在总结历次医改失败的基础上,2008年的新医疗改革方案又将出台,而从该方案的征求意见稿来看,本次的医疗体制改革仍然是在医疗保障体制上做文章,我们已经把“全民医保”这种体制看作了解决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救命稻草,那么依靠政府承担部分或者大部分医疗费用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民生问题吗?中国的医疗改革成功之路到底在哪里?
一、“全民医疗保障体制”已是穷途末路
从中国政府目前公开的医疗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来看,这次医疗改革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扩大医疗保障范围之上,企图依靠国家和社会的转移支付来减轻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那么这种依赖政府的全民医保措施能解决中国的医疗民生问题吗?在正式分析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那些已经较早实行全民医保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保障状况,看看下面一组信息:
1、“在47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的当今美国,政府对医疗保险的开支已经失控。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预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医疗开支到2017年几乎会翻一番,达到4.3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现在是16%。”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杂志2008年第7期
2、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把“世界最佳医疗保健组织”的称号授予了法国,原因是法国的医疗体系涵盖全民,医疗保健提供者尽职尽责,医患双方都享有自由,而且法国人口健康长寿指数居于世界前列。但这项“甜了百姓”的医保制度每年会给政府带来巨额财政赤字,可谓“苦了政府”。2007年,财政赤字高达117亿欧元。
从医疗预算来看,法国的医疗预算金额排名世界第三,占了国民生产总值(GNP)的9.8%。 在2004年底,法国的医疗财政赤字就已经达到了110亿欧元,预计到2020年底,法国的医疗财政赤字将达到700亿欧元。
——来源《新京报》
3、根据国际政策网的资料表明,英国用于卫生医疗服务体制方面的开支在最近一段时间表现出了加速的趋势,从1999年开始,英国卫生支出经费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在增加,扣除通胀的因素,这个数字为每年7.5%。目前的医疗卫生的支出金额已经相当于1997年的两倍,并且到2008年还要增加三分之一。2006年,英国的卫生支出已经超过了欧洲的平均水平,2007年,预计全年的卫生支出将达到926亿英镑。
英国的NHS体制(全民免费医疗保障体制)和所有的国有化产业一样,深受垄断之苦,官僚主义、机构庞大,缺乏竞争和创新,缺乏人性化,效率低下。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