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理性是指个人在分析问题,决定自己行为取向时所表现的理性;集体理性是指集体在决定和从事集体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理性,而集体非理性则相反。无论是个人理性、集体理性还是集体非理性,他们强调的是在选择和策略过程中表现的一种思维思考活动。
在经济生活中,个人的理性往往会导致集体的非理性。
来看看我们所熟悉的“囚徒的困境”模型。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两个囚徒都各自从在自己的利益出发,衡量利弊、成本与收益,最后都作出了理性的个人选择。而我们从分析中知道,正是因为两个人的个人理性,恰恰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结果是他们都说出了真相。也因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再如,商品价格是商家竞争的有利武器,“价格战”也是是经常上演的。每个商家都想通过降低价格获得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于是很多商家纷纷加入这场战争。一波比一波低。在每个商家的如意算盘中,整体行业的盈利下降了。集体的效果也下降,当然个人商家的利润也随着下降。而仔细想想,作为一个市场的个人理性经济人,其活动的取向是争取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是为什么其中的结果和他们追求的答案与他们的预期背道而驰呢?——这就是个人理性导致的集体非理性的结果。
再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在公务员的考试热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个人理性下导致的集体非理性。在就业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每一个理性的人都会去考虑某些行业和职位,比如公务员,不仅工作压力小,而且福利待遇好,同时也有好的“头衔”。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都选报考公务员作为“规避风险的最好港湾”。最近就有调查显示将近200万人报考公务员,特别是应届毕业生。这将调动社会巨大的力量和资源,包括国家的大量选拨成本(包括金钱),参报人的时间、经历和资金等等。在带来“考试效益”的条件下,同时让更多的报考人“名落孙山”,这样巨大的成本对国家和整个社会来说,其实就是对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和糟蹋。
现实生活中,因为个人理性导致的集体非理性,其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如何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很多时候,这种情况的发生正是因为太多的个体发生不一致的利益取向所造成的。所以进行有效沟通,控制个人的、多元的、无秩序的选择,在个体中寻找一个均衡的解(即是均衡点),才是最重要的。这里意味着,各个主体必须明确原则,并且毫无动摇的坚持原则。总而言之,在个人理性和集体非理性的这对矛盾中,必须运用原则来指导无秩序的、多元的个人理性选择,把它规范成有秩序有规律的集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