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控制理论中的术语,一个控制系统在存在不确定性(由于遗漏重要变量而误设,或者外部干扰)的情况下,如果能使系统仍保持预期的性能,使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所造成系统的性能改变是可以接受的,则称该控制系统是稳健的,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本部分介绍标准Taylor规则的稳健性,也即探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规则的联系[1]。
货币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比如在《经济展望杂志》(1995年)的货币传导机制的研讨会所提交的五篇论文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货币传导机制(Mishkin,1995;Taylor,1995;Bernanke和Gertler,1995;Meltzer,1995;Obstfeld和Rogoff,1995。)。那么,这些关于货币传导机制的不同观点所产生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是否存在很大不同呢?如果不同,那么可能不存在一个货币政策规则具有稳健性。下面我们首先列出这五种传导机制:
1、 金融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包括传统凯恩斯主义的利率渠道,汇率渠道、其他资产价格渠道(Tobin’Q和股票价格带来的财富效应从而影响消费,更具体的讨论参看Taylor,1995))这种观点强调货币政策对各种金融资产(债券、货币和外汇)价格和回报率的影响从而对企业和家庭部门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汇率对于一个小国的开放经济比一个大国的开放经济在数量上具有更大的影响。
2、 信贷渠道(更具体的讨论可参看Bernanke和Gertler,1995),信贷观点强调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借款的变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这种观点大约有三种不同变形(Mishkin,1995)。
3、 价格和工资的交错调整(Taylor,1980;Calvo,1982),这是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由于经济中存在名义变量调整的粘性,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存在短期的影响。这些模型的突出特征是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影响当期的价格设定。
4、 有限参与(Christiano,Eichenbaum和Evans(1997)对这一观点做了回顾)这是强调名义粘性的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在这些模型中,投资者每一期从一个金融账户转移到另一个金融账户的资金数额是有限的。
对预期建立模型,尽管与其在金融市场分析从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方面的
[1] Loayza和Hebbel(2002)也讨论了这一联系。
1、 重要性经济学家都达成广泛共识,但就如何对预期本身建立模型却存在很大分歧。
Taylor(1999)将这五种渠道中的1、2划分为影响总需求的一类渠道,其中的3、4归并到交错价格调整类渠道,5对这两类都有影响。它将所有的利率政策规则归并为一个政策规则类,用其中的公式表示
其中为利率,为通货膨胀率,为产出缺口,为汇率(间接标价法)。这是一个一般性的规则,本文前面讨论的所有利率规则都是这个公式的特例。
在此政策规则类基础上,Taylor对已有相关的模型(18个!)中的9个进行了模拟和回顾,惊奇地发现,标准的Taylor规则在所有不同渠道的模型中运行良好,即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变动都很小,不同模型得出的最优政策规则都和标准的Taylor规则类似(更具体的原因和论述可参见Taylor,1999)。这就说明标准的Taylor规则在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下都是一个好的规则。
因此,标准的Taylor规则并不依赖于货币政策特定的传导机制,从而具有稳健性。因此也被不同的国家所采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小国的开放经济下,尽管标准的Taylor规则也表现出它的稳健性,但存在比它更好的政策规则,也就是汇率和其滞后值的调整系数至少一个不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