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东亚爆发金融危机,时隔十年之后,2008年西方世界由美国爆发的金融风暴逐渐演化为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这两场经济危机均具有需求不振、信贷萎缩等经济衰退的基本特征,但是危机的起因却大不相同,而这就是两种经济模式的区别,简单称之为亚洲模式和西方模式即欧美模式。
这两者的基本区别在于金融监管的方式、消费方式以及经济型态。亚洲各国在普遍意义上对金融业采取严密管控,通过其管控严密的银行调配国家资源,对经济实施强有力的干预;而欧美发达国家则依靠发达健全并且过分复杂自由的市场体系来调节资源调配。亚洲各国普遍具备高储蓄率,当然这与社保不健全、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有关,而欧洲发达国家则正因为上述因素恰恰相反而过度提前消费。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吸收外资,大力发展制造业,实体经济非常繁荣,成为“世界工厂”;而西方发达国家则侧重高新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以及咨询、金融、贸易等服务业的发展。
其实,两者的区别即是两者的联系,没有亚洲的制造业西方就不可能大力发展新科技产业和服务业,也不能成功有效的转移制造业到亚洲,同时也不能形成对亚洲制造产品的重要市场;如果西方欧美市场不能快速有效吸收大量的亚洲制造的产品,亚洲各国则不可能强制国家意志调配资源,形成严重的行政与资本的裙带关系而缺乏管理,这些因素促使国家强调发展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系而获得经济的迅速发展但也能忽视国内民生。
也正是上述简单的互相关系,才造成亚洲特别是中国需要维持具有高消费能力的发达国家市场,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意志支持发达国家维持并提升购买力,而这则形成了两者消费和储蓄观念上的区别;同时,这种关系也鼓励亚洲特别是中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严格管控金融业,在发展市场经济上也强调行政的作用。
这种关系也恰恰说明亚洲模式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经过长时期融入西方主导的资本主义体系,抓住资本主义分工的机遇,大力引进西方外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更新负担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亚洲模式成为维持西方发达国家持续繁荣和经济不断升级换代的不可或缺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西方肯定会加大对亚洲各国制造产品的消费也会形成对亚洲各国过多的离岸外包。从这个意义上将,亚洲模式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组成部分。
在亚洲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寻求经济繁荣的过程中,两者不断寻找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以及如何应对对方的发展情势利用对方的力量获得自身的发展。当今的亚洲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不断演进的正如欧美模式的变迁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就是从计划经济不断向市场经济演变,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边贸发展到全面贸易,从被动接收外资发展到主动迎接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走向世界经济的舞台中心。中国通过自身力量赢得了依靠资本主义发展的机遇也深刻影响了西方经济发展的变革,西方通过与中国的经济往来获得了新的市场也促进了经济观念的变革,并为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寻找到支持。当今的亚洲模式和欧美模式也将会继续不断演变。
当今,面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美国采取大政府的经济政策,有人认为美国正逐步走向更加中国式的资本主义,对照上述分析这种观点显然是立不住脚的。在今天世界经济的格局情势下,任何地域的经济型态变革都不会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来实现的,美国模式的变革也必须在厘清如何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情况下,寻找到国家政策的落脚点才能实现。美国发达的市场和强大的私有部门,并且这些力量继续保持着与亚洲模式的密切联系,因此巨大的变革或者走向管控和干预的经济需要转变与亚洲模式的联系并且需要平衡私有部门的利益格局,而这必将使得干预和管控弱化。
当今,人们对西方资本主义存在质疑显得言之凿凿,但是非西方资本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却是同一个命题,那就是如果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重大演化,亚洲模式应当如何调整自身以适应这种变化,如果西方资本主义走向严格管控和国家干预的亚洲模式,亚洲各国又应该面临怎样的抉择。因此,西方资本主义的走向既与亚洲模式相关又受亚洲模式的制约,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