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不懂市场经济可能无碍大局,但是制订政策的官员不懂市场经济则危害极大,因为不合理的政策妨碍的是无数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整个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
最近,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央行原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局长吴晓灵接受了《经济观察报》的专访,文章的标题是《巨额外汇储备怎么管,怎么用》。在这篇专访中,吴详细地阐述了目前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来源、性质、管理原则等,同时坚称这些外汇不可以分给全国人民,也不能用于全国人民的社会保障。
吴的观点其实是有所针对的。前段时间,以张维迎为代表的多个经济学家提出,应当将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分出一半给普通百姓,让普通百姓尤其是低收入阶层在经济困难时期也能分享到中国经济这么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以帮助他们度过现阶段的艰难时光。
而吴以原外汇管理局局长的权威身份,阐述了中国巨额外汇储备不可分的理由,理由冠冕堂皇:“一是因为它是由中央银行用发行人民币的方式收购进来的;二是因为它是国家对外履行国际债务的保证,即政府、企业和个人要使用外汇偿付对外债务时能用人民币换成外汇去偿付债务。”
吴的回答可能会让一般的读者一头雾水不得要领。还是先费点笔墨,让读者明白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来源,再来评判吴的观点也许更加有的放矢。
中国要想获得外汇,首先是中国的企业将产品出口到美国(假定),企业拿到美元后需要进行再生产,但美元却不能在国内采购各类原材料,此时,出口的企业本应当是将美元卖给需要进口的企业,如果不能赚钱,这说明出口企业的出口行为是错误的;如果能够赚钱,则说明出口企业的行为是值得的。问题是中国是一个外汇管制的国家,出口企业不能把美元卖给进口企业,而只能卖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按照一个相对固定的汇率兑付人民币给出口企业,比如1美元兑付7元人民币(举例),这个汇率是由央行强制规定的。
按道理,商业银行同样可以将出口企业交来的美元卖给进口企业,实现收支平衡,然后从中赚取手续费就万事大吉了。可是,现实的情况却是,进口企业并不买账,问题就出在前面提到的1美元兑付7元人民币的汇率上。出口企业收到1美元便可以在国内换回7元人民币,他们将产品低价卖出仍有钱可赚,因此他们拚命出口;可是进口企业要花7元人民币才能得到1美元,他们觉得用这样的价格去进口设备划不来,或者说用这么多钱去买设备制造出来的产品根本就没有竞争力,因此他们就不会去用人民币购买美元。出过国的读者,想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我们换了一大把美元到了国外之后,我们发现几乎无论买什么,如果折算成人民币都比国内贵,因此只好又把美元带回来重新换成人民币。也就是说,在现行汇率制度下,我们中国人大部分是用不起美元的。
有一个现象可以作为辅证。中国的外汇越攒越多,什么时候会大把用上呢?一般都是某某领导带队去一趟美国或者欧洲,结果带回来的往往是大手笔的订单。一般人也许会奇怪,怎么中国的企业家都成了小孩子,该不该进口,难道还要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把关吗?其奥妙就在于,中国的企业用现行的汇率去购买国外的产品大部分都不合算,只有国有企业在政治任务当前的情况下,才心甘情愿或者无可奈何地去充当冤大头!
既然商业银行的美元只有人存而没有人买,商业银行再多的钱也经不起兑付,他们只好把外汇卖给央行,因为这个1美元兑付7元人民币的汇率标准是央行制订的,他们同样有理由叫央行按照这个标准支付人民币,他们不能赔本呀!按说,央行也没有钱,央行并不是盈利单位,但是央行有权力。什么权力?想必读者都猜到了,央行有印钱的权力。当巨额外汇滚滚而来的时候,央行只好开动印钞机。
在汇率确定不变的前提下,出口企业拚命地把国内财富送到国外换取美元,央行就拚命地印刷人民币来穷于应付兑换美元,一方面是国内的财富在减少,一方面是国内的人民币在迅速增加,后果不言而喻,2007年底到2008年初的通货膨胀便是央行大量印钞的结果。当然,央行的印钞行为对自己还是有收益的,那就是库房里充塞着堆积如山的美元(也有相当部分去美国买了债券或者投资,但本质上还是归国家统一管理支配)。所以,吴在接受采访时语焉不详地说,中国的巨额外汇“它是由中央银行用发行人民币的方式收购进来的”,并补充说“也是人民银行对社会的负债”。
有了前面的描述,我们就会明白,吴说央行巨额外汇储备是“人民银行对社会的负债”的确所言不虚,那么象张维迎所说,将外汇分之于民或者用外汇来为百姓做社保资金,不正是“欠债还钱”的体现吗?不正是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这在逻辑上至少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吴坚持认为外汇不可以分,理由便是前文吴回答的第二条,意思是:外汇都分了,如果有政府、企业和个人要来银行用人民币兑付美元,而央行手里又没有了美元,岂不有失国家信誉!
美元要不要分,这是中央的决策,我辈普通百姓没有发言权也没意见;但外汇能不能分却是一个学理问题,用似是而非的理由来反对分汇于民,这会混淆百姓的视听,也会影响最高领导的决策。乍听之下,吴的回答非常有道理,如果有企业要用美元进口设备或者百姓要用美元出国旅游,但央行却没有了外汇储备,这如何是好?吴晓灵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来担忧市场经济中的问题,说她杞人忧天一点也不为过。
美元在国内的确是不能流通,的确是不能用于百姓的购物或者投保,但是,美元却是可以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能够买到东西的货币,有人想购买或出售,必定会有人会出售与购买,市场的流通便能解决任何企业与个人的兑付问题。央行大可不必忧虑,中国的百姓分到了美元,都会象央行将美元放在库房里一样而捂在自己的箱子里。当百姓把分到手的美元或者美元债券以合适的价格卖给了正在准备进口的企业时,外汇就完全可以用来促进内需和保障民生。至于价格是不是还能保持现在央行规定的比例,那就只能由买卖双方来确定了。
可以预料的是,百姓分得美元后,美元在国内的价格一时会陷入混乱,有人贱卖,有人贵买,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美元在中国的阶段性均衡价格必定会产生,届时企业出口或进口是否值得就有了真正的市场标杆;更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将会出现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因为有些出口企业本来就有可能是亏损,只是靠央行强制规定的汇率在国内多换人民币而大赚其钱,在人民币升值出口不能再赚钱的现实面前,只好将产品掉头转向国内市场,这与中央扩大内需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倡导不谋而合。中国经济可能会从此真正走上以内需为主的道路。
张维迎的观点有两层意思,表面上看只是主张将外汇分发给百姓,本质上是反对外汇管制,希望政府用买卖双方均能接受的汇率调控市场;吴晓灵的观点也有两层意思,表面上看是阐述反对分发外汇的理由,本质上却是主张外汇管制,继续用固定僵化的汇率来束缚市场。张是学者,张的观点说说而已,吴是官员,吴的主张却正在实实在在地影响着继任外汇管理者的思路,这的确令人忧虑!
假如央行沿着吴的思路走下去,甚至更进一步,为了刺激出口而人为地将人民币继续贬值,下面的结果将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是中国的财富将会源源不断地流向美国,而同等的财富却换来更少的美元,因为汇率偏低意味着我们换回等值的美元需要用更多的东西;二是中国的美元总量还会不断增加,因为出口企业创汇动力强劲,而进口的企业根本没有用汇的动力,国内美元多进少出岂不增加;三是贸易摩擦会越来越多,因为政府不让人民币升值,相当于动用全国的力量给出口企业补贴成本,这不符合WTO的规则;四是产业结构将会更加畸形,因为出口企业产品低价贱卖也能赚钱,原本是不应该投产的企业会因为出口换汇带来利润而拚命地加大投资;五是一旦世界金融危机缓解,国外的消费能力逐步恢复,出口增多则人民币必将大量发行,国内通货膨胀可能卷土重来。
拥有两万亿美元已经让中国坐上了世界外汇储备的头把交椅。当我们刻意用偏低的汇率来换取外汇时,攒钱的过程中我们用更多的东西换来更少的美元已经损失了一次;当我们用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的各种基金股票时,基金股票价格大跌(如黑石基金)又让我们损失了一次;当我们用外汇储备来购买有美国政府担保的各类债券时,因为这些公司(如房地美、雷曼)的破产或亏损我们又损失了一次;当我们手握这些美元茫然迟疑进退维谷的时候,美国已经决定了要开动印钞机来救市,这意味着我们手中的美元还要进一步受损(贬值),于是我们愤怒了,举国上下怒不可遏地抗议:美国无耻!
需要大家深思的是,这一切是美国的事先阴谋,还是我们自愿入彀?是美国无耻,还是我们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