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月21日讯 4月初,对于AutomaticDataProcessing,Inc.(下称“ADP”,ADP.NASDAQ)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ADP雇主服务部门在中国市场的实体公司,正式获得了上海华业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的控股权。这是ADP为中国布局下的一个重要棋子,也是ADP全球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招。
尽管人力资源外包在中国尚未完全普及,尽管眼下经济衰退哀鸿遍野,但是ADP依旧选择出手。 通过并购,这家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人力资源外包企业将把目光投向中国数不清的 中小企业(行情 股吧)。这也是ADP在一片灰暗中,看到的光明。 不幸中的幸运者 忙于业务扩张的跨国公司往往没有时间打理繁复的人力资源各项杂事,同时这些欧美跨国公司在本土市场已经习惯了人力资源外包公司提供的服务,于是ADP在中国的开拓便顺理成章。 “我们所服务的对象足迹遍布世界各地。”ADP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GaryButler表示,“对微软、宜家这样的企业来说,亚太地区是它们增长最快的地区。”而这些企业,也恰恰是ADP的目标所在。 如果没有金融风暴,也许ADP还可以继续追随大客户的步伐。 事实上,仰仗于大企业生存的服务型公司均不同程度地遭受金融风暴之痛。广告营销领域,全球知名广告集团频频传出裁员消息。不过,比较而言,人力资源外包企业的境遇要好些。因为人力资源外包的服务提供商和企业间的联系往往更加紧密。 “我们替企业管理的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人才。”GaryButler指出,“甚至还会牵涉到资金的管理,因此双方信赖显得尤为重要。”欧美成熟企业对人力资源外包服务的依赖,以及双方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令ADP在金融风暴中依旧能保持2%~3%的收入增长。 “人力资源外包,每个月都需要进行服务,现金的消耗并不是很大,但我们每个月都能够生成相当可观的现金。”在现金为王的时代,ADP依旧保持稳健的现金流。这是ADP在风暴中的诺亚方舟。作为世界最大的服务提供商之一,ADP的家底相当殷实:年收入近9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约585000家客户。不过,ADP并不满足。 “往后看一两年,可能在成熟市场仍旧有增长机会,但作为CEO,眼光不是放在明年或后年,而是10年甚至更长,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对我们来说代表更大的机会。” GaryButler此时所谓的中国市场,并不仅仅指那些能给ADP带来长期稳固收入的跨国公司,而是指中国广大的中小企业。 分两步走 三年前,GaryButler成为ADP公司的第五任首席执行官的那一年,ADP进入了中国。走国际化扩张的道路被GaryButler视为公司扩张的重要支撑。ADP的思路很明确,先用核心能力关注大型跨国公司,此后,向中国广大的小型客户提供各类的人力资源外包服务。 ADP第一步已取得不小成效。目前,已经有接近20万名员工接受ADP的服务。而这些员工,几乎都来自于大型跨国公司。 相对而言,中国庞大的民营企业群对外包企业而言是一个潜在的金矿,但是要挖出矿并非易事,这一点GaryButler非常清楚。 “这类企业习惯于什么事都自己来做而不希望外包。我们要说服他们把人力资源这块考虑通过外包的形式进行运作。” ADP第二步拓展的突破口依旧锁定外资。“ADP会慢慢介入一些在中国员工数只有200人左右的企业。这些企业其实也是跨国公司中国的分支机构或运营机构,但规模结构较小。”这是中小企业中最容易突破的一大群体。 从先易后难的角度而言,选择在华跨国公司中的小企业作为突破口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从大型跨国公司下沉到小型跨国公司,ADP可以积累为中小公司服务的经验。此外,为外资服务也可以进一步积累口碑便于未来的扩张,获得“本土中小型客户面前更高的品牌信誉及可信度”。 经济增长催生外包需求 ADP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信心源自欧美企业发展轨迹。根据欧美企业经验,约有80%的人力资源工作可以采取外包的方式,使企业有限人员从中解放出来。 事实上,在美国,85%的企业选择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而在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这个数字仅是个位数。这一现状暗示着中国人力资源外包的前景相当可观。 IDC报告称,2010年,中国的人力资源外包市场规模会达到15亿美元,且会以每年2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不过,在中国的邻邦日本和韩国,企业虽然成熟度较高,但也很少选择将人力资源外包。对此GaryButler却依旧持乐观态度,他认为日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治理结构使得人力资源外包鲜有发挥余地。而在中国民营企业壮大之前,欧美跨国公司的中国分支早已在人力资源外包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此外,和日韩经济处于半停滞的状态不同,中国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阶段。“一个经济体增长越快,它催生的人力资源外包的需求增长也比较快。” GaryButler对中国市场的底气还源自另一个重要利好因素:中国劳动力市场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人力资源外包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好处之一便是合规性的提升,“随着中国人力资源监管环境不断的完善,企业的相关管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相信很多企业更愿意把他们有限的资源放在他们的主营业务上,把监管合规的负担及事务性的人力资源的工作外包给外部企业来做。”(作者:惠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