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要打造“购物天堂”的说法引发了各方的关注。不少上海白领开玩笑说:“既然要打造‘购物天堂’,当年就不该拆掉襄阳路市场呵。” 也许,在上海白领的眼里,能够让上海有一点购物天堂特征的,襄阳路市场好歹算一个,至今很多人依然怀念当年襄阳路的盛况:本地白领、外地游客、越来越鸡贼的老外云集,疯狂淘“名牌货”的天堂。
当然,靠山寨名牌起家的襄阳路,如果真成了上海购物天堂的地标,无疑也是上海的尴尬。只所以再谈襄阳路的话题,是想研讨一下:上海真的能成为购物天堂吗?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曾是全国公认的“购物天堂”,南京东路的全球百货吸引着国内外游客趋之若鹜;解放后的经济短缺时代,上海依然是全国人民买高档商品的第一选择。
然而近年来,上海的购物城市地位在逐年没落,北京、深圳、广州等地都在逐步成为与上海抗衡的购物目的地。香港已经成为众多上海白领金领每年例行血拚的首选城市。
有关数据显示,外来消费者在沪的购买力仅相当于新加坡的60%,不到伦敦、巴黎的一半,更不及香港的1/4。
重新打造购物天堂,重现上海滩繁华景象,成为了最近几年努力的方向。2007年开始,上海每年秋季举办“上海购物节”,今年,又有代表提出打造购物天堂的提案,同时,旅游部门准备推出集公共交通、餐饮、文化演出于一身的付费一卡通。届时,游客凭借一张卡,就可以畅游上海。同时,大家还把重振购物天堂的希望,寄托在明年开幕的“世博会”上。
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国际购物天堂有9个: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和旧金山、中国的香港、意大利的米兰和罗马、日本的东京、瑞士的苏黎世。
与这9个购物天堂相比,上海还存在一些短板:品牌、价格、环境、服务。
品牌:要成为购物天堂,必须荟萃世界知名的品牌。以服装服饰为例,在上海落地的世界品牌虽然很多,走在了内地其他城市的前列,但却没有形成很大的差距,吸引力不足,与香港相比,更是落于下风。
价格:米兰、巴黎的时装、化妆品,东京的电子产品,都由于惊喜的价格而让游人慕名而至,香港更是由于特殊的自由港税收政策,形成了强大的价格差,而上海却缺乏之方面的优势。
环境与服务层面,虽然属于软指标,但由于消费者对购物氛围越来越讲究,软指标也日渐成为硬指标。
上海如果以9大购物天堂中的任何一个为模板,进行简单的复制,都有难以逾越的鸿沟。但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特点,找到自己独特的定位,也许能走出一个有差异化的购物天堂之路。
定位的思考点之一:目标人群的错位竞争。如果上海的购物天堂定位高端从群,分流赴香港的购物客,无疑存在很大的不足。应该适度降低目标人群定位,以工薪阶层、国内游的主流人群为主要目标。按照这个定位,南京西路的恒、梅、泰,淮海路的一排排小资洋品牌店,显然不具备最核心的吸引力。
因此,上海应该大力扶持主题mall、OUTLETS等适应中档消费的业态快速发展,购物氛围+知名品牌+惊喜折扣,才能成为吸引游客疯狂挣掏钱的“硬道理”。
定位思考点之二:主流产品的错位竞争。欧洲的服装、箱包、化妆品,美日的电子产品,总是各购物天堂中的主流,香港也是以此为吸引力。世博会的契机,可以让上海进一步扩大产品领域与国家领域,不再局限于上述狭窄的品类与少数几个国家,北欧、非洲、拉美的一些国家,同样有充满竞争力的产品,可以让国内的消费者大开眼界,购物的同时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
定位思考点三:中西合璧的独特竞争。上海历来是以海纳百川、中西合璧为文化基础,因此,对于上海的购物天堂定位来说,也应该充分发挥中西合璧的魅力,既作为国人购买国际品牌的荟萃之地,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建立国货精品走向世界的平台,找到与9大购物天堂的差异点。
找到差异化的竞争力,也许,上海能成为中国的首选购物目的地,能成为第10个购物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