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改革开放三十年
创业离不开勤奋耕耘,但一定不再是苦大仇深的爬行。这种“投资家+创业家”的创业机制,颠覆了原来以浙商为典型的终生劳累、无视健康的白手起家模式,带来的是契约式的创业成功。
尽管曾经一味推崇浙商的勤奋和智慧,然而一个话题却一直缠绕我的思维: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这些创业者们的模式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是否经得起后人们的推敲?
回顾这三十年,我们会找到很多让我们扼腕叹息的理由。相当多的企业家对企业发展没有系统的规划,所以会有那么多短命的公司;一些企业家的短视也使得他们经不起时间的考验;还有一些企业光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由此带来了环境污染、能源浪费;由于一些企业依赖资源和政策,所以也造成了这些企业深层次的经营管理难题。
问题出现了,很多企业家在遇到了困难时选择了放弃:要么出国,要么置办长期拥有的物业和矿山。这种实际上的“逃离现场”,可能占了前三十年企业界那些幸存者的很大数量!
当然,问题就意味着机会,这是永远的哲理。今后三十年,创业模式必然会有根本性的改变。
首先,产业方向一定会有更大的挑战。资源消耗型的模式将被科技创造型的模式取代,尽管很多人还会习惯性地在资源的领域里寻寻觅觅。至少,前三十年的资源遗产还不至于让时代的列车戛然而止。但这毕竟不会让后起者在此领域占据太多的优势和便利。未来三十年的创业者将会艰难地摸索新的方向,如新兴的互联网、传媒、生命科技等。
其次,前三十年那种透支身体的原始积累方式将被普遍替换。前三十年民间资金的积累,加上近年来兴起的国际资本,正在时时激发本土更年轻的创业者们奋勇向前。这种“投资家+创业家”的创业机制,颠覆了原来以浙商为典型的终生劳累、无视健康的白手起家模式,带来的是契约式的创业成功。这使得创业的周期变得明显可控,使得创业者在走向成功的同时能够得到团队的帮助,而不是靠自己的身体去肉搏!这难道不是一种和谐的创业模式?
当然,能够“享受”新一代创业模式的人们的身份也在急剧变化。尽管浙商朋友多出身于农民,但他们在财富积累以后的宽广视野令人不可小觑。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中,这些人在今后的自我经营或者在走向并购、上市的旅途中,仍要经受新的考验。另外,新型的产业,更加复杂的企业管理,都决定了企业家的身份和背景必将重新改写。特别是,投行们支撑的新型的创业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创业者的诞生或将类似于选秀的游戏。创业离不开勤奋耕耘,但一定不再是苦大仇深的爬行。我们拭目以待,新一代的创业模式必将催生全新的企业家和优秀企业标准。
(作者为《浙商》杂志上海营运中心主任,曾在多家跨国公司供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