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末,不少媒体似乎都有看轻牛年春运压力的倾向:“民工提前返乡带来客流变化,节前春运压力或减轻”,“‘返乡潮’提前涌动今年春运不挤”……因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回流”的农民工就逐渐增加。据有关方面披露的信息,到年底,已经有780万农民工提前返乡。 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到元月中旬,“春运”开始,形势顿时突变:“中国2009春运今日正式启动‘一票难求’仍突出”,“火车票供求矛盾严峻 交通面临挑战”……阵阵喧哗以至于惊动最高层,1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有关春运火车“买票难”问题的信息上作出重要批示,称今年春运供求矛盾十分严峻,并要求铁道部要开动脑筋,研究采取若干便民、利民措施,并公布于众,以化解矛盾,确保春运任务顺利完成。 铁道部传达指示不过夜,15日凌晨1时,即召开全路电视电话会议。刘部长在会上传达了胡总书记及其他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他要求,全路要深入研究、迅速制定、坚决落实便民、利民措施,切实提高春运服务质量,确保实现和谐春运目标,让人民群众满意。 但是,看了铁道部的表态,总觉得这“开动脑筋”也忒容易了些,想起哪年“春晚”中的那个小品,几句官话套话,就让一般老百姓来蒙,恐怕也能蒙个七八成。在相关报道中,记者以这样一段话作为结束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曾表示,到2012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11万公里,可以基本解决‘一票难求’的矛盾。”这似乎预示着,别动什么脑筋或者说脑筋早就在动了,2009年就先凑合吧,再等3年就“一票易求”了。 在网上查阅资料得知,改革开放30年,最能给自己打高分的铁道部门功绩说起来是一套一套的。譬如,“营业里程从1978年的5.17万公里增长到2007年的7.8万公里,增长了50.9%”。但是,老百姓的感受是:春运时“一票难求”依然如故甚至变本加厉。能够相信在今后3年中营业里程再增长41.0%,春运时“求票”便会发生由“难”到“易”的质变? 其实,“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的这段话仍是一“卖拐”的大忽悠,他在混淆概念:“一票难求”的根子是服务问题,虽然不能说与增加“营运里程”完全没有关系,但也绝不是一增加“营运里程”服务质量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刚刚过去的30年中增加了50.9%的“营运里程”,但“一票难求”问题并没有解决,就是一个铁证。 进一步思考,问题的实质可能还远非这么简单。所谓“增加营运里程”的关键是要修铁路。而铁道部的利益所在,排在第一位的绝对也是修铁路。与修铁路相比,客运服务,尤其是春节期间的客运服务,简直就是“赔本的买卖”。因此,“增加营运里程”就是本山大叔的“拐”,而“一票难求”则是用来忽悠人转圈的伎俩,转着转着你就拐了,再转着转着你就“买拐”了。要是2009年的春运票不难求,还需要下那么大的力气再“增加营运里程”吗?——这拐就卖不出去了。

也许,“一票难求”的原因还会更加复杂些,但铁道部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没怎么下功夫是却有目共睹的。就说在方便旅客购票方面,近年来究竟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善? 胡总书记的“开动脑筋”一说看似轻描淡写,但细细捉摸,寓意或许很深,因为实际上要解决“一票难求”或“春运供求矛盾十分严峻”的问题,本来可能就不必大动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