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推行公务员考试以来,应试者趋之若鹜,人数年年攀高,造成了百里挑一,千人走独木桥的情势,自然是失败者横多,但这也无法阻挡很多人往前勇闯的决心。生动体现了中国人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现在的体制根本无法扭转人们这种基本认知,映射出中国政治文化的幽深内涵。为了完善现代化国家制度和推动公民社会建设,应以哪些观念作为出发点来进行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呢?拥有哪些观念和意识的人才能成为出色的管理者呢?
伸民权
中国现行政治体制,公务员可以对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调配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宪法规定属于全民所有的资源现在由他们全权经办,以致决策无视或者不能顾及民众应有的权利,公务员贪污腐败,官民关系紧张。
迈入公务员的行列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具备了合格的行政能力,胡适之曾经说:中国一百年来,有权力的没有脑筋,有脑筋的没有权力,现在中国是不是已经化解了这种矛盾呢?前段时间,温家宝提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避免小圈子决策,损公肥私或者造成工作失误就是很好的回答。由少数人对公共事务暗箱操作,而且服务意识淡薄,行政管理的方式也是日见简单粗糙,缺乏民众的监督与权力的制约使得中国社会隐含了很多的危机。
公务员考试选拔体系还没有很好的延伸至乡镇基层,而在乡镇基层,随着人民公社这一政社合一体系的瓦解,社会管理、经济组织、文化宣传的功能减弱或丧失,而在那里,社会自治自理的功效也远远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
因此,在建立完善公平公正的公务员机制的同时,还应开放民众参与公共管理,落实民众的选举和荐举的权利,对政府决策进行监督和制约,同时,建立多种官民对话渠道和对话形式,建立畅通的民意反馈机制,让民众能够承担相应的权利和责任。
开民智
公务员报考采取自主自由参与的原则扩大了社会的开放程度,也给一些抱着升官发财,希望进入公务员队伍运用潜规则,获取名利地位的人提供了机会,这种歪曲理解与社会的腐败风气密切相关,比如,一些人依仗自己的长处排斥弱者,暴发户蔑视同乡,教授学者对学生不负责任,管理人员可以巧立名目,豪华酒馆的顾客可以对服务员呼来唤去等等。这种风气消蚀民众对道德的归属,公务员队伍也是社会一部分,社会上的各种人也会公务员队伍中有所体现,社会风气与政风浑然一体。因此提升公民素质,广开民智,发展民力,纯正社会风气对公务员建设裨益良多。
再则,引导社会道德意识,评判基本认知准则到底应当是谁的声音,并不是只要发声者,无论良、莠、庸、能都可以引领民众的思想。只是,所谓的智识建设者们并没有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没有自由争论和辩论的公开场所,在思想领域的指导方针过于狭窄,因此,在当下社会还没有形成对知识、思想的严格意义上的尊重。在此情形下,因为有能力者不作为,使得庸俗文化、低级认知的流弊蔓延,信念和信仰的力量在流失。同时,因为群众无法获得创造的推动力,不能拥有独立、完整、自由的人格。因此,注重发挥民众的创造力、释放社会中介媒体的传播力量成为必须思考的问题。
聚民气
公务员考试就是通过考试选拔精英达到精英行政的良治格局,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是改造国民性,民族性的内在建设是一切建设的核心,这攸关民族进步进程,因此需要注意民风民气的陶冶与锤炼,公务员行政应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心,为民众创造发挥才干的广阔空间,反过来也就为公务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制度的建设是一切建设的根本,让民众有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形成社会的精神共识,在社会中有明晰的归属,让民众对未来有比较清楚的认知,这样的民气将成为建设性的力量。
公务员通过考试产生,却需要通过民众的力量达到双赢的格局。民气就是两者连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