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以牛眼看“民政”,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现代汉语中,“人民”两字常在一起“拍拖”作为一个词来使用。但按古语,“人”是单个的人,亦即“个人”;而“民”则是人的群体,是人的复数。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以“个人”为基础的,此“本”乃至每一个个人。“民政”则是关于“复数的人”,亦即“人群”的种种“事务”,按社会学的说法就是关于“社会群体”的种种事务。在现代国家里,民政工作则是一种对“社会群体”行政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但是,民政工作光停留在“社会群体”的宏观和中观层面还不行,许多业务还要具体到中观和微观层次,最终是到人——个人。所以,民政工作跟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这两门学科联系最密切,社会政策一般在宏观和中观层次上,而社会工作则大多在中观和微观层次上。但是不管是群体也好,个体也好,终究都是人。所以民政人可以牛气地说:民政工作天然地就是以人为本。当然,至于怎样“为本”,却是大有讲究。
《中国社会报》编辑给我三篇来自基层的文章,要我作一评论。总而言之,这三篇文章都非常强调民政工作的“牛”(新)思路、“牛”(新)提升。同时,他们也提出,要把这种“牛”思路、“牛”提升与关注“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我把这称之为“牛精神”。 以牛眼看民政,民政工作之所以要强调创新,是因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世界在变,中国在变,我们周围的环境都在变,所以民政必须与时俱进。过去,我们常常把“民政对象”看成是凝固不变的一群。80年代,有位香港的学者到内地考察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民政工作的对象都是边缘群体,随之民政工作本身也在政府工作中被边缘化。从80年代中开始,民政工作为改变以往那种“发发钱、拜拜年”的传统形象,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这就需要“牛劲”和“牛力”。在如今的民政工作中,社区建设、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慈善事业都是9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生长点,大大地拓宽了民政的工作领域;而优抚安置、社会福利、灾害救助、社会事务则是老树新花,其内涵已经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 以牛眼看民政,民政工作之所以要关注民生,是顺应党的执政理念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提出,使民政工作的根基扎得更牢。以前的边缘群体,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现在已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试金石。如何对待“弱势群体”,则成为基层工作的风向标和晴雨计。正因为如此,民政工作也自然而然地从边缘走向党和政府政策视野的中心。这就造就了民政工作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这就叫做“牛运程”。如今,民政工作的各项业务以及地区之间,发展仍然是不平衡的。仔细观察,实际是:抓住机遇,民政工作的发展就会一帆风顺;反之,则裹足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牛年牛劲牛精神,牛气牛力牛运程。在新的一年里,以“孺子牛”自诩的民政人,有什么理由不再“牛”一把呢?只是,我们仍然要向那三篇文章中所说的那样,抓住创新,抓住民生——这是民政人“牛”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