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医改新方案(以下简称“新方案”)在政府和人民的期待中终于出台。新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已经触及医疗体制的核心问题?能否真正解决党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能否让医改走出原来的困境,到达成功的彼岸?
让我们一起进行探讨.
中国医疗行业主要矛盾可以高度概括为:一方面医疗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医疗资源严重浪费,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交错,让医疗行业进入“医疗资源短缺----医疗资源浪费----医疗资源更加短缺----医疗资源更加浪费”的恶性循环。
一、新医改能否解决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解决医疗资源短缺有两个方法:一是大幅度地增加政府投入,二是政府提供政策,吸引、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最佳的方法是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
医改新方案在增加政府投入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二、通过推进基本医疗制度建设,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筹集大量医疗资金;三、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
前两点比较明确,第三点观点很暧昧: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只是是慈善事业,不是正常投资。社会资本是追逐利润,引进社会资本应该允许合法营利。所以新方案在引导社会资本合法营利的问题采取回避的方法。思想不解放,政策不到位,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难以落实,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医疗资源短缺问题难以缓解。
医改新方案能一定程度缓解医疗资源短缺,但离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二、新医改能否解决医疗资源浪费问题
解决医疗资源浪费问题,实质上必须触及医疗体制的核心问题。中国医疗资源的浪费,主体是公立医院。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投入在卫生支出的占比逐年下降。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卫生主管部门错误地对公立医院进行市场化(称为“伪市场化”,不是真正的市场化),允许公立医院披着非营利性医院的外衣,自主经营,自我创收。公立医院为了追求医院利润的最大化,竞相采取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和过度用药等方式,导致医疗费用虚高,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这就是人民群众“看病贵”的本质。
要解决医疗资源浪费问题,根本上就是要改革以公立医院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一元化的医疗体制,就是纠正原医疗方案中对公立医院的“伪市场化”,禁止公立医院的任何营利,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归社会公益性。
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性有个前提,就是政府必须承担公立医院所有支出。但事实上,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政府是“有限的”政府。政府财力有限,目前政府在卫生方面投入只能承担40%--50%左右的公立医院的全部支出。对于超出政府财力以外的公立医院,应该逐步地、采取多种形式推向市场,允许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该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所以说,医改的最核心的内容是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产权改革。公立医院的改革,就是对公立医院进行分化,让现在的公立医院分化为真正的非营利性公立医院和营利性的股份制(民营或混合经营)医院。非营利性公立医院由政府100%财政投入,绝对禁止任何赢利,医务人员享受公务员待遇。分化的比例要根据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和医院的综合技术水平。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必须将相当一部分公立医院转化成营利性性的股份制医院。预计10%的三级医院、30%的二级医院和70%的一级医院需要转化成营利性股份制医院。
新方案在解决医疗资源浪费方面,采取一些措施,如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等,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虚高、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
但是医改新方案设计者对医疗资源浪费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医疗资源浪费是在公立医院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一元化的医疗体制中,由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错误地对公立医院采取伪市场化的结果。所以新方案不能从体制上进行突破,进而不能从根本上提出解决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
虽然医改新方案也提出对公立医院进行试点改革,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深刻认识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不明确,公立医院要改革成什么样,如何改,改到什么程度,都没有一个标准;三是改革的结果和时效性可能难以令人满意。
新方案没有真正触及“一元化”医疗体制的核心问题,不能有效地对公立医院进行产权改革,不能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浪费问题,从而难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
三、中国医疗改革的本质
中国社会改革的过程,就是公共领域从被挤压、侵占的私人领域中往后撤退,私人领域相应向前迈进,双方最终回归本来位置的过程。简单说,中国社会改革的过程,就是中国社会从‘大公无私’,通过‘公退私进’演变,最后达到‘公私分明’的过程。
计划经济时代的医疗体系的特征是‘大公无私’,公立医院垄断整个医疗行业,几乎没有私立医院。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社会逐步从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时代转变。一元化的、‘大公无私’的经济体系逐步被多元化的、国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并存、‘公私分明’的混合经济体系所取代。市场化的经济环境呼唤单一的、一元化的医疗体系向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转变。
中国医疗改革的过程,就是从‘大公无私’的、一元化的医疗体系,通过‘公退私进’的医疗改革,最后建立‘公私分明’的、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的过程。
四、新方案的前景预测
新方案是在综合了国内外多方面的医改方案的基础上提出的,确实在加大政府投入、尤其是加大公共卫生方面投入、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具体措施。但是在对原有“一元化”的医疗体制与现行的“多元化”的经济环境严重不适应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医疗体制改革的本质:从目前公立医院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大公无私’的、一元化的医疗体系,通过‘公退私进’的医疗改革,最后建立‘公私分明’的、多元化的、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
新方案只能暂时缓解医疗行业中的部分矛盾,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短缺的矛盾,但长期来看,由于不能从体制层面解决医疗资源浪费问题,即使暂时缓解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将会日益加剧,还依然不能打破医疗资源短缺与浪费之间的恶性循环,因而不能最终取得改革的成功。新方案只能暂时缓解,但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所以新方案是一个过度性的医疗改革方案,五年之内必须重新调整。
五、真正的医改前景
如果能实行切实可行的医改方案,将出现以下医改前景:
1、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将逐年下降,到2020年降低为40%
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逐步开放医疗市场,很好解决了新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融资问题,医疗改革顺利推进,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逐年降低,到2020年降低到世界标准40%,标志中国医疗改革取得成功;2、公立医院完成分化,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和谐共存 在卫生主管部门大力支持和监管下,按照“抓大放小”的原则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革,促进部分公立医院向营利性股份制医院转化,同时大力扶持民营医院发展,社会私人资本顺利进入医疗市场,民营医院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成为公立医院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多元化的、非营利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并存的混合医疗体系基本形成。
3、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基本解决
非营利性医院与营利性医院、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和谐共存,城乡居民看病方便,可以自由选择就诊医院,小病去社区医院,大病去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由于政府财政承担了公立医院全部费用,公立医院成为真正的提供廉价医疗服务非营利性医院,医疗费用不再虚高。民营医院由于市场竞争,服务项目非常丰富,而且医疗费用相对合理,贴近市场。所以医疗行业医疗资源浪费得到根本好转,“看病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4、人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和农村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分别建立和完善,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基本建立。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可以享受不同程度的基本的全民医疗保险保障,城乡社会趋于小康、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