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季节,PE(私募股权基金)又开始在进退之间徘徊。红杉资本中国区掌门人沈南鹏这次看好的是周期性行业。
来源:中国经营报
“春江水暖”季节,PE(私募股权基金)又开始在进退之间徘徊。红杉资本中国区掌门人沈南鹏这次看好的是周期性行业。 时近4月,在由投中集团举办的行业年会上,PE和VC讨论的话题,还集中在如何调整炙热的投资心态、如何在非IPO时期全身而退、要不要开始加大投资等方面,沈南鹏的红杉资本则已在2009年连下两单,其中之一还是目前机构唯恐避之不及的周期性汽配行业。 为何看好周期性行业?哪些领域又可能面临投资机会?如何规避风险?记者就此专访了沈南鹏。 《中国经营报》:你看好周期性行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价格优势在其中起了多大作用? 沈南鹏:和一些消费类行业相比,制造业的周期性确实更明显,受经济的影响也较大,但我认为并不是说投资机构就应该全部避免。有些行业,比如钢铁、水泥、玻璃、汽车和汽配等,都是支柱性的基础工业,虽然有周期,但需求是一直存在的。 其中的优秀企业能够熬过这个周期,并且在之后能变成市场份额更大的拥有者。在周期低潮期,它们的利润可能受到挤压,盈利增长放缓,经营比较辛苦等,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但从长期眼光来看,我们还是应该去发掘这些企业的投资机会。 至于价格方面,在周期低点时,企业价格确实下跌,但我们这并不是抱着抄底的概念。价格一定是对双方都公平合理的,如果进入价格过低,伤害创业团队利益的话,企业可能宁愿会选择放缓增长速度而不是融资。好的企业内部有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规划,有资金时采取进取型增长,缺资金是保守发展,投资机构也是抄不到这个底的。 《中国经营报》:国内哪些周期性行业当前面临比较大的投资机会?如你上面提及的钢铁、水泥等周期性行业,都是“重”资产类的项目,与红杉一贯的风险投资形象似乎有差别,红杉是要跟进“重”资产领域吗?这些行业跟你之前一直提倡的消费升级行业概念有何不同? 沈南鹏:理论上讲,很多行业都面临投资机会,但具体到一个基金,并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投资,受到团队成员的知识背景等限制,一个基金可能熟悉的就是部分行业,应该从自身了解的行业开始做起,比如矿业肯定是周期性的,也可能大家长期看好的行业,但红杉就未必会积极涉及。 至于我们对“重”资产投资的关注,则可能是外界对红杉的误解。红杉2005年成立了2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VC),2007年5月又成立了PE,目前“轻”资产和“重”资产两方面的投资都有涉及。 而说到消费升级,我们一直是看好中国本土消费经济的潜力,如大众消费、医疗、教育等,但汽车、水泥等周期性行业,在大的框架下,仍然是属于消费升级统筹下的上游延伸,举个简单的例子,玻璃的主要需求领域是汽车和房地产,这两个行业就和消费升级密切相关。 当前情况下,与政府投资相关的基建相关领域,可能受益于经济刺激方案,而一些出口导向的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则比较大,总而言之,基金应该从自身了解的行业开始。 《中国经营报》:如何规避风险呢?比如在一个周期低点进入,培育企业一段时间后,又到了下一个周期低点,企业仍然不具有成熟的IPO条件。和企业签订具体对赌协议时,和一般行业的投资有何不同? 沈南鹏:这可能是每个想投资周期性领域的机构都会考量的问题。我认为选准行业比较关键。红杉基金的投资周期比较长,眼光会比较长远, 但也需要很好地选择具体行业和切入时间点。 另外,则是具体到企业,关键是做好前期的尽职调查,如果企业的资质确实不错的话,将来也不一定非要IPO,选择转让或分红等方式也是可以的。周期性切入点、行业、企业三者都选准了,投资才可能有好的收益。 虽然有些周期性行业可能面临的机会比较大,但资金投入的组合很重要。以红杉来说,各类行业如大众消费(餐饮、服装等)、农业、医疗、周期性的制造业等的投资分布是相对均衡的,这样也是抗风险的手段之一,比如一些消费行业,进入的壁垒比较低,行业格局很容易改变,风险也很大,而一些周期性行业,能进入并达到相当规模的企业不多,竞争程度反而相对弱。2009-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