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贵:一是建立节能减排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下发了《新乡市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将节能减排作为系统工作列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推进节能减排的有效机制初步建立。二是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在全部关停小造纸厂的基础上,水泥立窑生产线全部推毁炸平;一次性爆破拆除22台34.5万千瓦小火电机组,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关停任务;八个县(市)全部建成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对列入全国、全省节能计划的企业开展节能审计,挖掘节能潜力105万吨标准煤;先后有50多家企业投资6亿多元新上了一批先进的污染治理工程;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杨建国:两年多来,这些活动取得了什么效果?李庆贵: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可以说“生态新乡”建设效果初现。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年度减排任务均顺利完成,空气质量一、二级天数占全年的80%以上,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幅居全省前列。新亚集团、黄河畜牧奶牛小区纳入省级循环经济试点,赵固循环经济产业园正式起步;目前我市的四条省控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100%达标;我们还完成退耕还林44.3万亩,太行山绿化12.4万亩,凤凰山森林公园初具雏形,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3.1%,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跻身全国十个森林城市。 杨建国:城市生态建设经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当政府努力抓的时候会迅速好转,但是一旦松懈下来,就会前功尽弃,新乡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李庆贵: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狠抓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任务分解到每家企业、每个项目,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排污企业和减排项目单位的监测,不断开展专项整治,狠抓节能技术改造,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努力在五年后,森林覆盖率达到29.44%。城乡生态环境居于全省前列。 资源弱市的创新模式杨建国:和三门峡、平顶山等等这些资源型城市相比,新乡市矿产资源比较少,对于资源弱市来讲,如何实现持续发展?李庆贵:作为非资源型城市,我们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创新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持续发展不竭的活力源泉,因为新乡矿产资源较少,所以对创新的理解我们应该更为深刻。有媒体就曾报道新乡“新乡之新在于常新”。 杨建国:那么,新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庆贵:新乡新思维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373161297723.jpeg)
李庆贵:一是产业创新。坚持集群集约发展,注重结构优化,走出了一条非资源型城市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二是科技创新。发挥高校和研发机构数量优势,强化产学研结合,整合教育资源,培养科研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建设高素质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培育基地。努力把新乡建成“中原硅谷”,保持新乡发展的不竭动力。三是体制机制创新。努力突破跨越崛起的体制障碍,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四是城市管理方式创新。在城市管理方面,创新性地将全市区域划分为169个网格,明确人员,明确责任,实现了管理的onmouseover=displayAd(0);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0);>精细化。 杨建国:要保持创新的可持续性,培育创新基因,打造创新的环境也非常重要。李庆贵:是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努力提升发展软实力,这些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强化发展意识,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弘扬 “厚善、崇文、敬业、图强”的新乡城市精神,现在推崇首创、鼓励创新、大气包容、服务发展的人文环境十分浓厚。这就为我们城市实施“创新兴市”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 杨建国:起重、防腐、冷链等产业集群的强势,让新乡在全国的产业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情况?李庆贵: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短缺、包袱沉重的市情,咬紧牙关,苦练内功,狠抓打基础、管长远的各项工作,强力实施引资项目双带动战略,一大批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相继建成,37个产业聚集区发展迅猛,新郑一体化桥头堡桥北新区初具雏形,为新乡未来发展搭建了载体、拓展了空间,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同时依托37个产业聚集区、特色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强化产业集中度,培育壮大了起重、制冷、电池、汽车及零部件、医疗器械、机械振动、纺织等七大产业集群。 杨建国:在培育发展产业集群方面,新乡市做了哪些工作?李庆贵:一个是重点培育龙头。引导龙头企业围绕产业发展趋势,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二是提升创新能力。重点做好集群内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和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等规划定位和跟踪服务。三是创建区域品牌。编制七大产业集群国家、省名牌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等发展规划,确定年度培育目标,开展重点服务。四是完善服务体系。高起点作好七大产业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平台、教育培训基地、创业辅导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专业市场、物流中心和行业协会等谋划实施。 杨建国:在产业集群下一步发展中,新乡市有哪些规划?李庆贵:我们这些产业集群目前还处于“规模小,布局散,配套性差的”发展阶段。面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新乡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推进企业间重组与协作,作为全市龙头企业低成本扩张的良好机遇,作为中小企业应对当前困难的重要措施,作为提升该市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出路”。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新乡市将用3年的时间,通过实施战略重组,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在制冷、特色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煤化工五大产业中,培育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主导带动作用大、充满活力的企业集团,形成大型企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中小企业配套支撑更加有力、产业链条更加完备的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一谷(冷谷)五基地”。彻底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发展模式,实现销售收入和利税的快速增长。 杨建国:那么,新乡未来的城市定位是不是与此有关?李庆贵:是的,未来新乡将强力推进冷谷、生物制药与新医药基地、电源产业基地、特色装备基地、煤化工基地、汽车及零部件基地的发展,致力于打造中原地区科技研发中心、现代农业示范中心和高素质onmouseover=displayAd(4);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培育基地。以“一谷六基地两中心” 的发展定位,继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更加注重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走以不牺牲农业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