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区域经济 产业聚集发展与区域经济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的专业术语,尽管在1990年才由战略管理学家波特提出来,但事实上,马歇尔在近一个世纪之前就已经提到了这种现象。如今,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生产的本地化特征并没有消失,在流动的产业空间内依然存在一些“黏着的地点”,吸引了生产活动的聚集。20世纪后期,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挥咱中国家,不管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是传统穿业,都存在着“产业聚集”的现象。波特认为,一个国家主要的全球竞争性产业很可能集中与该国“地理上的集群”。

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

我国产业集群的大规模发展起步较晚,从形成的原因来看,主要有依托于当地社会文化环境和工商业传统,建立在农村或乡镇工业基础上的特色产业集群,以我国浙江省产业集群为代表;有建立在高新技术集注上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如北京中关村的IT产业集群;有在本地“三来一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以广东省的东莞电子产业集群为代表。从分布上来看,产业集群在我国浙江、广东、福建、江苏、河北等很多省份都有分布,其中以浙江省和广东省最为集中。

其它的身份类似集群的现象也非常普遍,如河北唐山的钢铁产业,福建晋江的鞋业、重庆的摩托车制造业、河北省清河县的羊绒加工和文安县的木材加工业,以及湖南浏阳市的花炮制造业都是呈集群状分布。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年生产无毛绒680吨,羊绒1200吨,羊绒衫300万件,羊绒面料30万米,精纺面料100万米,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年创汇6000多万美元。河南省南庄镇的“皮毛城”是亚洲最大的皮毛加工基地和集散基地,现有企业110多家,皮毛加工户1800多户,羊剪绒年产量达800万~1000万张(占全国总产量的1/3),年产值8亿元以上,年出口额达5亿元以上,年创汇4000多万美元。湖南浏阳市的花炮年产量占全国市场总额的60%~70%。江苏丹阳现有眼睛生产企业390家,日生产镜架10万多副,光学镜片45万副,战全国总产量的1/3。江苏的纺织业已经形成了以吴江盛泽丝绸板块,常熟海虞服装服饰板块,常州武进湖塘织造板块,海门三星绣品板块,通州川港家纺用品板块,吴江横扇羊毛衫板块,海安李褒工艺编织板块和无锡前洲印染板块等为特征的产业集群。福建晋江现有制鞋企业3000多家,年生产3亿多双旅游鞋,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年产值达100亿元。

aihuau.com

目前,浙江已有86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了如永康五金、乐清电器、嵘州领带、绍兴轻纺、义乌小商品、海宁皮革服装、诸暨大唐袜业、温州鞋等文明中外的产业群落。正式这些区域块状经济发达的县市,纷纷进入了全国竞争力的百强县。浙江的经济近看往往不起眼,许多企业就只是一个生产车间,每家只做一到工序或只做一个小配件,但远看或站在一个高度看,成百上千家这样的“小车间”聚集在一个镇、一个县,靠专业市场组织成一个个“大集团公司”,就能生产出上百种占据全国乃至世界大部分市场的大小产品——皮鞋、服装、领带、纽扣、眼镜、打火机、电动工具、日光灯管等。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产品,带动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个竞争力雄厚的特色区块和产业集群。

在珠三角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了四分之一。广大能够的传统产业分散到上百个专业镇中,如南海陆西樵(纺织印染)、盐步(内衣)、石湾环城(童装)张槎(针织)、中山沙溪(休闲装)、东莞虎门(服装生产和贸易)、大朗(服装)、云浮罗定(针织)、佛山石湾(陶瓷)、南海南庄(陶瓷)、云浮云城(石材)等。家具业集群分布在顺德化教、龙江、乐从等几个镇。作为粤港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0年年底,东莞已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共同办起了13000多家“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这里曾经制造厂商云集,国际知名的跨国企业如肚邦、诺基亚、三星、雀巢,以及国内知名企业如北大方正、联想、康佳等,纷纷在此建立自己的制造工厂,中小企业更是数不胜数。

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集群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区域复合体。集群的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低成本、营销、市场等经济因素方面,集群通过长期合作形成的合作、诚信、创新的社会资本和文化也是集群的竞争有时。集群的竞争优势还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自我繁殖的机制,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就是这种机制的重要动力,促使着集群中的企业不断学习,创新。

波特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一些区域内的产业集群可以从三方面影响企业和区域的竞争力:一是提高企业的生产率;二是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度;三是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强集群本身。

提高中校企业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率。其原因在于:

1、 更好的接近供应商接近专业人才。中小企业集群集中了大批的供应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应使原料及备件的库存降至最低,集群吸引了大批专业人才,使企业吸引人才时可以降低成本。

2、 易于获得专业信息。由于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关市场、技术、竞争的信息在集群内的集中与传播更加迅速。

3、 互补性。中校企业集群内成员之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和配套性,使客户愿意来此采购。

4、 公共设施的增效作用。一方面,集群的形成使政府更愿意投资于相关的教育、培训、检测、鉴定等公共设施;另一方面,这些设施的设立又明显的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的发展。

5、 更好的内在动力。企业集群内的企业,由于相互熟悉产品及相关活动成本、费用和构成技术姿态,较易于进行业绩比较,由此形成的内部竞争压力可促进企业进步。

 文化产业 区域经济 产业聚集发展与区域经济
促进创新。集群的创新性关键在于集群便于互相学习和创新依赖。该作用主要体现在:

1、 在中小企业集群内,由于信息沟通的便捷性和频繁的联系,先进经验、技术和技能的外溢更迅速、更彻底,使企业能很快的采用新技术;

2、 中小企业集群内也容易参与创新过程,从而确保更适应消费者的要求。

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进而使中小企业集群扩张。原因在于:

1、 由于需求和客户集中,更易产生新的供应商;

2、 人们更容易发现市场、服务缺口,从而建立新企业;

3、 新建企业进入障碍和风险都低于企业集群外的企业;

4、 新企业的大量形成使集群不段扩张,而不断扩张的集群使上述各种利益增倍。

最后,由于中小企业集群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保持了企业灵活性,形成了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成功的企业集群往往是多工序的产业链在某一地区的集中,这种集群一旦形成,其他地区或大企业很难在短时间模仿它的成功要素。

产业集群的资源集聚效应

集群的形成基于资源聚集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生产成本,创新能力和区域营销规模优势等。的国人韦伯最早系统的阐述了聚集经济理论。韦伯认为,聚集实质上是工业企业在空间集中分布的一种生产力布局形式。聚集能够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的的聚集经济,但只有把存在着种种内外联系的工业按照一定规模集中布局在特定地点,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本节约。韦伯的聚集经济理论尤其强调了工业企业在空间上的规模化,将聚集经济视为一种规模经济效益,或者说聚集能够享受专业化分工的好处。

分工的深化意味着专业化与多样化并存,专业化经济和多样化经济是分工经济的两个维度。经济学家常用“范围经济”概念来解释这种多样化的经济,一般认为它源于交易费用。美国经济学家艾伦8226;斯科特将新制度经济学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交易成本赋予“空间”意义,认为交易成本在生产过程空间纵向分解或纵向一体化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生产过程在空间聚集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从而享受范围经济效益。斯科特更多的从交易成本的角度来理解范围经济,但实际上,范围经济更一般的内涵是生产或交易上关联企业之间的一种协同效应。对外部范围经济的追求,也是企业地理空间聚集的重要诱因。

因此,聚集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外部经济,更确切的说,聚集经济主要是由与专业化对应的规模经济和与多样化相关的范围经济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复合经济效益。

聚集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是一种向心力,吸引更多企业在某个区域集中,这个过程可能是自组织的,而且有自我增强机制。聚集经济(成本)与企业数量(规模)的关系如图1。

图1:企业聚集规模与平均成本关系

图1显示了由企业空间聚集带来的生产成本,从中可以发现,聚集经济与平均成本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先随企业数量增加,平均成本下降,并达到一个最佳聚集点,此后,随企业数量增加,企业空间聚集产生了“拥挤成本”,对空间聚集有离心力作用。

聚集密度取决于聚集所产生的离心力和向心力的力量对比,如果向心力大于离心力,意味着聚集是经济的,可以获得成本优势,企业会倾向于地理集中,或者根植在某个区域内;但岁着企业空间聚集到一定规模,地价、劳动力成本上升,污染严重,人口拥挤,聚集不能获得更多成本优势,表现为“聚集不经济”状态(离心力大于向心力),许多企业就会选择迁移到更有聚集经济优势的区域(向心力大于离心力),一哦班是有一些关联性产业基础的郊区和不发达地区等,在那里开始新的聚集过程,追求聚集经济。聚集经济的各种印象因素及其关系如图2所示。

图2:聚集经济影响因素示意图

从以上有关聚集经济的论述可知,聚集经济很容易形成,只要具备一些要素条件,最普遍的马歇尔式产业集群一般都发源于聚集经济优势。但是,并不是所有产业集群都能保持长期繁荣。使得很多产业集群一度非常成功,虽然是由于企业空间聚集所获得的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但这种优势很容易被伴随企业空间聚集而生的“拥挤成本”等因素所削弱,最终使产业集群失去竞争力。

一般来说,集群内的企业相对于集群外的企业而言,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两个层面:由聚集经济产生的成本优势和由创新网络带来的科技创新优势。在集群发展的初期,集群内企业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和专业分工可以获得生产效率上的改进,这种竞争优势是基于聚集经济而形成的,聚集经济优势归根结底还是基于要素资源集中所获得的低成本优势,这种优势很容易被削弱和模仿,而一旦聚集经济优势丧失,企业会选择转移到更具有聚集经济优势的地区,最终,产业集群所在的区域会因此陷入长期没落,成为“问题区域”。

实际上,北京中关村及中国台湾的一些工业园区就发生过大量企业向外迁徙的现象,现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很多也是由于聚集经济优势丧失的缘故。因此,随着产业集群的演进,市场在不断成熟,竞争必然更加激烈,单纯的成本优势是不够的,必须转变成竞争优势的基础,提高产业集群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及赢得动态的竞争优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2461.html

更多阅读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不能走房地产发展模式

      许多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选择重点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但却往往误入歧途。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比如说大建高尔夫球场,大打文化休闲牌,大打奥林匹克、体育文化牌,其实都是为了让高尔夫球场等项

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民族文化产业加速时代到来

品牌心理博士郭涛认为:人类对文化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就宣布,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产业化进程将成为日本经济的主要构成。美国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对文化产业极为重视,高科技产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

苏州相城区 推进苏州相城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一极,我们应透彻理解文化产业的独特功能性和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就如何推动相城区的文化产业获得持续性发展和竞争优势的问题,真正促进相城经济的顺利转型和文化的不断创新,将传承历史文脉和相

旅游文化创意产业 西安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

     二十一世纪是创意经济和体验经济的时代,创意产业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新动力。在此时代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正由观光式旅游慢慢转向体验式旅游,旅游中的文化属性越来越明显,发展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趋势已然到来。陕西省自然资源

声明:《文化产业 区域经济 产业聚集发展与区域经济》为网友风烟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