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升 打造巅峰团队 7把金钥匙打造个人巅峰9



众人都忙着考试,惟诸葛亮伏在桌上睡大觉,待师兄弟们将他推醒,午时三刻就要到了。师兄弟们带着几分幸灾乐祸的神情望着他,那眼神似乎在说:看来,你也没啥能耐。只见诸葛亮揉揉双眼,一脸怒气,突然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把抓住水镜先生的衣襟,高声呵斥道:“哪见你这样的先生,净用无理的歪题整弟子,我不学了,还我三年学费!”

众人见诸葛亮耍蛮发横,慌了手脚;水镜先生遭受羞辱,也气得发抖。先生急命徐庶、庞统:“把这小畜生给我逐出去!”诸葛亮拗着不走,非要退回三年学费不可,徐、庞二人费尽气力,才把诸葛亮拖出庄去。

一出水镜山庄,诸葛亮哈哈大笑起来,随即折身飞回水镜先生跟前跪下,谢罪道:“适才为了考试,无奈中冒犯先生,万望恕罪!”水镜先生听罢,转怒为喜。就这样,诸葛亮通过考试了。

与此同时,徐庶、庞统借光出了庄门,考试也算合格了。诸葛亮获得成功,其他师兄弟一无所成,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如何对待教育制度,如何对待师生关系——思想解放了没有,反传统、反常规的习惯能力具备了没有。

细考诸弟子的答案,都有一个明显缺陷——冲着考题内容而来,目标指向都很明确——我要出庄(传统考试习惯束缚了他们)。这一切自然都在水镜先生意料之中,当然也就无法得逞。显然,诸葛亮比师兄弟们聪明得多。他突破传统习惯,避开考试主题,误导水镜先生,最终在他人不知不觉中达到了目的。

  生活中,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一些习惯做法奉为金科玉律,一点也不敢有所违背,结果我们也就掉进了“习惯”的陷阱里,明明可以做好的事情,却碍于习惯不敢想也想不到要去做。其实任何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别用你的习惯认知去解决问题,试着用变通的眼光去把握一切,这样做会使你发现很多隐藏的机会。

我们要敢于超越常规,超越传统,不被任何条条框框所束缚,不被任何经验习惯所制约。只有这样,才有创新的气魄与胆略,才能产生宽广的思绪与触觉。

一个小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个秃头的男人坐在理发店里。发型师问:“有什么可以帮你的吗?”那个人解释说:“我本来去做头皮移植,但实在太痛了,如果你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你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痛苦,我将付你5 000美元。”

“没问题。”发型师说。然后他很快将自己和对方剃了个光头。

在思维过程中,只有打破惯性思维的障碍,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这个小幽默中的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他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赢了顾客。

3.封闭思维的障碍

  所谓封闭思维,是指思维活动不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思维活动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封闭性思维是一种有害的思维方式,它使人的思维活动呈现出固定不变的思维定势,不能适时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进行自身的调节,使人看问题局限于一点一面的狭窄的小圈子里,造成思想僵化。

以下就是一个封闭思维的例子:

张某的妻子下岗了,张某张罗着给妻子找个工作。张某的同事对他说:“我倒有个建议,你给嫂子开间音像店吧!是那种边卖边出租的小店,本钱不高,利润却很可观。”张某一想,这倒是个好主意,只是开店必须选好店址,得有顾客呀!

有一天,他外出办事,路过某大学,发现学校周围特别繁华,服装店、小吃部、饰品店……大大小小的店面布满了整条街,来来往往的学生还真不少,这可真是个开店的好地方。张某还特意观察了一下,附近没有音像店,张某乐呵呵地回了家,托人在学校附近租了个小店面,几天后音像店就开张了。

但开张后生意冷冷清清,三天没卖出一样东西。第四天,张某的子一回家就把丈夫臭骂了一顿:“你出的好主意!我这一打听才知道为什么没生意,原来人家学校管得严,寝室里没有电视,学生都是上网看电影听歌!你说怎么办?”张某嗫嚅地说:“我哪儿知道?我以为学生那么多,顾客源当然没问题啊!”几天后,音像店关了门,张某赔了三千多块钱。

   封闭思维最典型的例子是被管理学家西蒙讥讽为“霍布森选择”的所谓“选择”,又叫 “霍布森选择效应”。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说,你们买我的马、租我的马,随你的便,价格都便宜。霍布森的马圈大大的、马匹多多的,然而马圈只有一个小门,高头大马出不去,能出来的都是瘦马、赖马、小马,来买马的左挑右选,不是瘦的,就是赖的。霍布森只允许人们在马圈的出口处选。大家挑来挑去,自以为完成了满意的选择,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只是一个低级的决策结果,其实质是小选择、假选择、形式主义的选择。人们自以为作了选择,而实际上思维和选择的空间是很小的。有了这种思维的自我僵化,当然不会有创新,所以它是一个陷阱。

   这启示我们: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你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管理者用这个别无选择的标准来约束和衡量别人,必将扼杀多样化的思维,从而也扼杀了别人的创造力。

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被封闭思维所影响。下面这个小幽默就说明我们反不如小孩子能打破传统思维;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一个学生的智商怎么样,就问他:“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

  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了?”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几只就行了,0K?”

  “OK,树上的鸟里有没有聋子?”

  “没有。”

  “有没有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你告诉我“边上还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还有没有其他鸟?”

  “没有。”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鸟?” 

  “没有。” 

  “算不算怀在肚子里的小鸟?”

  “不算。”

  “打鸟人的眼有没有花?保证是10只?”

  “没有花,就10只。”

   老师已经满头是汗,且下课铃响了,但学生还在问“有没有傻到不怕死的?”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2只?”

  “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

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不剩。”

  老师当即晕倒……

 张耀升 打造巅峰团队 7把金钥匙打造个人巅峰9
这固然是一个幽默故事,可也说明了我们成年人的思维不够严谨。

同一件事,如果依照同样的习惯思维去运作,肯定不会有新的改变。但若能嫁接思维,用不同的方法去开拓,自然会结出不同的硕果。

始于1896年的奥运会是4年一度的全球体育盛会。由于规模大、奢华、浪费,在1984年以前的历届奥运会,几乎所有主办国都严重亏损。1976年,加拿大主办蒙特利尔奥运会,亏损达10亿美元。1980年前苏联莫斯科奥运会总支出达90亿美元,其债务更是个大黑洞。直到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商界奇才尤伯罗斯接手主办,才首次创下奥运史上巨额赢利的纪录。

尤伯罗斯将经济理论引入体育事业,用经济手段操办体育比赛。他一抓节流,二抓开源,使奥运会开支少,收入多,从而大额获利。他的节流主要从两个侧面人手:一是宣传奥运光荣,虽然不发工资,却引来数万名义务服务员,仅此一项即节省工资数千万美元;二是全面使用现成的体育场馆,并以当地3所大学的宿舍作为奥运村,大大节省了建筑费用。

在开源上,尤伯罗斯更是奇招迭出。

首先,出售奥运圣火接力权。圣火于希腊点燃后,在美国接力达1.5万公里,愿意举上火炬跑上一程者每公里得付赞助费3000美元。当然,赞助商还可以在相应的区段里做广告。仅此一项,收入即达4500万美元。

其次,限定赞助厂商的数量,提高单位赞助数额——每家赞助不得少于500万美元,结果精选几十家,得款1.17亿美元。

第二, 竞卖独家电视转播权,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取得2.25亿美元的转播费。

第四,打破奥运广播电台免费转播比赛的惯例,得款7000万美元。

第五,奥运吉祥物山姆鹰的标志也作为商标出售,取得高额收人。最后的结果是,第23届奥运会总支出仅5.1亿美元,赢利却达2.5亿美元,为原计划的10倍。

这一奇迹被称为奥运经济学,被誉为惊世创意,具有划时代意义。为什么?因为它独特!历来被归人文化领域的体育事业,从来都是亏本的。可是,经济理论一经引入,奇迹顿即产生了。

在创收中,尤伯罗斯更不愧为商界奇才。凡与奥运有关的,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在他手里都变为商品,都可以出售换钱。火炬接力与迎引,过去要雇请人员,广泛宣传,费用不少,可他改为民间火炬接力,并利用沿途观赏者众多这一有利条件,将它辟为广告载体,谁想当众扬名,那就掏钱。借民众之围观卖钱,真亏他想得出。再说奥运吉祥物,向来是奥运自我扩大影响的宣传品,得花钱,可到尤伯罗斯手里,它同时又是商标,而且是极高知名度的商标,当然,卖个好价钱也就不足为奇了。

别人不能省的钱他省了,别人不能卖的物他卖了。这就打破了封闭思维的局限,不为传统思维所左右的光辉。

所以,要突破封闭思维的禁锢,就要发展多向思维。多向思维包括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前向思维,后向思维,由上而下的思维,由下而上的思维,还要借脑思维。尤伯罗斯就是借人家的大脑来思维的,这是一种典型的创新思维。

第三节:创造力的培养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创造力是人类塑造自己生活的基本能力。人们在影响周围的环境、创造自身生存和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塑造自己。你希望能够享受到更优雅的生活,所以你想买车,想盖别墅,想慵懒地坐在你的客厅里遥控包括窗帘在内的一切东西。而生活中的所有改变和创新,都来源于你对现状的不满足。你对现状不满的时候,才能有创新的动力,才会更关注机会。

微软公司评判好员工的十大标准,其中“对自己所在公司或部门的产品具有起码的好奇心是极为重要的一点”被列为十大标准之首。如今,许多公司都像微软一样,把不循规蹈矩、敢打破常规、有好奇心、善于创新当成好员工的重要评判标准。因为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有自主创新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onmouseover=displayAd(1);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1);>绩效。

8226;勇气第一

勇气是创新的巨大动力,是新发现新发明的催生剂。

英国著名病理学教授贝弗里奇说:“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信自己发现的意义,并把研究继续下去”。

研究气体分子理论的沃特森,曾在一篇论文里提出了许多后来被焦耳、克劳修斯提出的新内容,然而在当时却被皇家学会仲裁人说成是“满篇胡说八道”而打入冷宫,直到45年以后,他的研究成果才被发掘出来。

发现血液循环、提出毛细血管存在假说的哈维,开始也因害怕“招致妒恨”而不敢将自己的发现公开出来;公开之后,虽然遭到了嘲笑和辱骂,但他始终不渝地坚持斗争了20多年,其学说终于被普遍接受。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德国有人组织出版了《一百位教授出面证明爱因斯坦错了》一书。爱因斯坦闻讯后,毫无畏惧地耸耸肩膀说:“一百位?干吗要这么些人!只要能证明我真的错了,哪怕是一个人出面也足够啦!”

8226;保持简单

许多年前一家酒店打算增加一部电梯,专家们经过复杂的论证,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每层楼上打一个大洞。但一位清洁工却对专家们说“我要是你们就会把电梯装在楼外。”工程师听后一下惊呆了,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人们常常将创造发明想得很复杂,也做得很复杂。但实际上创新的目的是使它有效实用,而这样却往往非常简单。

有一家工厂用的冲床,常因工人操作不慎而发生事故,已造成多次操作工手指伤残的悲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人员设计了许多方案,力图让冲床在操作共的手指解除冲头时自动停车。他们采用过红外线、超声波、电磁波等许多种复杂的监测控制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

一天,有个人出了个绝妙的主意,他说:“让工人坐在椅子上操作,在椅子两边扶手上各装一个开关,只有它们同时接通时,冲床才能启动。只有当操作工人两个胳膊都放在椅子扶手上时,也就是手指不可能接触冲头时,冲床才会启动,这样还怎么再会发生事故呢?”

  8226;深入探究

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超越,就要对现实独具“挑剔”与“批判”的眼光,对周围事物善于发现和捕捉其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著名作家萧伯纳说:“有一些人盯着事情已经发生的样子,然后问为什么;我则是想象着事情从不曾出现的样子,然后问为什么不。如果你能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百万美金总有一天会落进你的口袋。

 

  8226;持久专注

当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专注的时候,才能感觉事物的变化和多样,从而引起探索和研究的兴趣。而一时的兴趣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仅是昙花一现,只有专注于兴趣,才能激发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毅力。专注使人在失败面前不仅不气馁,而且激发出再次努力和创新的勇气和灵感,最终触到真理的橄榄枝。

8226;打破惯例

很多情况下,所谓的“传统智慧”、常规和习惯却捉襟见肘。某些常规和习惯往往在潜意识中控制了我们的行为,打破以往的常规和习惯,不被各种禁忌、成规、习惯所束缚,就会取得常人意料不到的效果。

  一位名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不论什么难题,如果按照习惯的模式去解决,肯定只能得到习惯的答案,但如果你能独辟蹊径,找出问题的关键,便会豁然贯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都有另辟蹊径的能力,只不过由于我们拘泥于已学过的知识,所以总是在某个范围内按照已知的规律进行判断和推理,结果很难有什么突破,这也正是大多数人只能碌碌无为的原因。

 惯性就像一堵挡在前面的墙:留给我们发挥的余地实在很有限。如果坚持朝前走就难免碰壁,但如果我们能转个方向,试着向旁边跨几步,说不定就能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

8226;实践尝试

创新者的道路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很可能是曲折的。想要开发出理想的产品,必须不断尝试,在实践中修正,在挫折中前进,在失败中奋起,加上一点好运气,就有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8226;广泛合作

系统论表明,系统中各要素的协同作用能产生新的特质。大量中小企业的聚集促进了企业之间、人员之间的非正式沟通,地缘及亲情使企业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实现各企业的协调互补,可以使一项新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在相关或相似的企业不断推广,组合派生出更多的创新。它不仅推动了区域内的规模经济,而且实现了外部范围的规模效益。

8226;善于学习

我们必须要终身学习,学习应该是一个习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变化的社会中一直抓住社会中最精华的东西。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提出新挑战,紧跟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在创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第七把钥匙:团队协作的精神

第一节:学会利用团队的力量

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团队之中。这个团队也许很大,也许很小。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人可以脱离其他人而生活。

在很多大的公司里,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会把员工分成众多小的项目组,或者团队。我们每个人都是某个团队中的一员。有人说,我的公司规模很小,只有三五个人,从来就没有什么团队。如果你这么认为,那就错了。难道公司不是一个团队吗?只要是一家公司,哪怕只有两个人,你们也是一个团队。

团队工作讲求的就是一个合作。没有合作,即使团队成员个个都是精英,能力超群,也难以使团队发挥出力量来。拔河比赛的时候,即使大家个个都是大力士,如果不能朝一个方向用力,最终也只能落个失败的结局。如果大家能够齐心合力,心往一处拧,即使大家的能力都一般,却也能使团队发挥出超强的威力。

有个寓言讲:有一天,一位老人把十个儿子叫到面前,每人给了一根筷子,让他们折,结果,他们每个人很轻易地都折断了。然后,老人再把十根筷子捆在一起,再让他们折,结果,谁也折不断。接着,老人就告诉他们,同是十根筷子,为什么一根很容易被折断,十根捆在一起就折不断的道理。进而教育他们,兄弟要团结,不要分裂。这样,才能形成一股力量,克服困难,保护自己,过好日子。这篇寓言几乎老幼皆知,其寓意也就是团结起来力量大。我们个人要获得成功,也就必须成为团队一分子,学会利用团队的力量。

   8226;团队与团队精神

要了解什么是团队精神,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团队。先来看看IBM所给的定义:团队就是一小群有互补技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相互支持的人。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最基本的是要有一个清楚的目标:志同道合。反过来说,团队不是仅指任何在一起的工作集团,团队工作代表了一系列的激励倾向、积极响应他人观点、对他人提供知识并尊重他人的兴趣和成就的价值理念。团队的业绩来自每一个成员的个人成果,以形成集体成果,这就要求团队队员具有牺牲自我、协调一致、团结战斗的精神去完成团队的共同任务与目标。

了解了什么是团队,再来看什么是团队精神。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团队精神,我在这里引用一个比较有名的也挺有意思的实验来:

准备一个大笼子,在笼子顶部安装喷淋装置,在笼子的一端悬挂一只香蕉,再安放一架梯子通向香蕉,然后在笼子的另一端放进四只猩猩。

猩猩甲第一个发现香蕉,它开始向香蕉走去,当它的手触摸到梯子时,试验操作人员立刻把笼子顶端的喷淋装置打开,笼子内顿时下起了“倾盆大雨”,猩猩甲立即收回双手遮住脑袋,其余三只也匆忙用双手遮雨,等没有猩猩触摸梯子时,喷淋装置关闭。

过了一会儿,猩猩甲又开始准备爬梯子去够香蕉,当它的手再次触摸到梯子时,又开启喷淋装置,众猩猩又慌忙用双手遮雨,等没有猩猩碰梯子时,喷淋关闭。

猩猩甲似乎领悟到被雨淋和香蕉之间的模糊关系,终于放弃取得香蕉的念头,开始返回笼子的另外一端。

过了一段时间,猩猩乙准备试一试,它走到梯子跟前,当手碰到梯子时,喷淋开启,大家慌忙避雨,猩猩乙放弃拿香蕉的念头,匆忙逃回到笼子的另一端,此时关闭喷淋装置。

又过了一阵子,猩猩丙准备试试它的运气,当他向梯子走去的时候,另外三只猩猩担心地望着它的背影,尤其是猩猩甲和猩猩乙,当然,猩猩丙也不能逃过厄运,它在瓢泼大雨中狼狈地逃回到伙伴当中。

饥饿折磨着猩猩,猩猩丁虽然看到了三只猩猩的遭遇,但仍旧怀着一点儿侥幸向梯子走去,它也许在想:“我去拿可能不会象那三个倒霉蛋那样点儿背吧?”,当它快要碰到梯子时,试验操作人员正准备打开喷淋装置,没想到另外三只猩猩飞快地冲上去把猩猩丁拖了回来,然后一顿暴打,把可怜的猩猩丁仅存的一点儿信心也从肚子里打了出来。

现在,四只猩猩老老实实地待在笼子的另一端,眼巴巴而又惶恐不安地望着香蕉。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通过合适的组织形态将每个人安排至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潜能。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同合作。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队登山运动员去攀登一座高峰,有一个男性运动员身体非常棒,有着丰富的登山经验,但为人高傲,瞧不起那些身体素质不好也要登山的人。偏偏在这次登山活动中,队员里面就有一位体质不是很好,经验也不丰富的女运动员。

这队人马攀登了不长时间,女运动员就出现了体力不支的状况,走一回歇一回,最后大家只好用绳子拉着她攀登。那位高傲的男运动员本来就对女运动员这种“不自量力”的登山运动感到反感,这时候看到大家都被她拖累,心里就更不舒服了,于是就不时地在旁边风言风语,搞得大家都不高兴。

队长看不过去了,就批评这位男运动员:“我们是一个团队,队友有困难,你应该去帮助她,而不应该嘲笑她。”没想到,这位男运动员竟然哼了一声,自己加快了脚步,把众人都抛在了身后。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男运动员由于憋了一肚子气,情绪不集中,竟然一不小心脚下踩空了,掉到了山底。结果大家本来是一场高高兴兴的登山运动,因为这个运动员的自以为是,半途夭折了。

8226;树立团队意识

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海尔是海》中描写的那样:“海尔应像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其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正如此,才有滚滚长江、浊浊黄河、涓涓细流,不惜百折千回,争先恐后,投奔而来。汇成碧波浩淼、万世不竭、无与伦比的壮观!一旦汇入海的大家庭中,每一分子便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不分彼此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随着海的号令执着而又坚定不移地冲向同一个目标,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因此,才有了大海摧枯拉朽的神奇。”强调精诚合作,互相支持,互相学习的氛围,从而达成一个人或部分人不能达成的事业,让每一个人都能感觉到团队比自我强大的力量。

  “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更是在1945年就提出:“公司要发挥全体职工的勤奋精神”。他不断向职工灌输“全员经营”、“群智经营”的思想。这种思想认为:“松下的经营,是用全体职工的精神、肉体和资本集结成一体的综合力量进行的。”为打造坚强团队,直至20世纪60年代,松下公司还在每年正月的第一天,由松下幸之助带领全体职员,头戴头巾,身着武士上衣,挥舞着旗帜,把货物送出。在目送几百辆货车壮观地驶出厂区的过程中,每一个工人都会升腾出由衷的自豪感,为自己是这一团体的成员感到骄傲。

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优秀,经常受到老师表扬,那我们当记得老师在表扬我们的同时,是不是也经常批评一些学习不好的同学?也许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团队的概念,也没有为团队争光的意识。但我们的行为却总是在有意无意间表明了我们是把自己放在团队中的。当我们在考试中获得了年级第一名的时候,我们觉得特别高兴,因为我们不光是为个人争了光,也为全班争了光。当我们只是获得班里第一名的时候,虽然我们仍是佼佼者,可却没有了那种特别激动的情绪。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为全班争光。

当那些学习不好的同学面对老师的斥责,非常不屑地辩解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坏与老师无关时,我们是不是非常不高兴,甚至站出来指责他们拖了全班的后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2408.html

更多阅读

3389开启不成功 开启成功之门的三把金钥匙

 一个成功的商人游走于商海中,离不开他独特的眼光和智慧。同时更要具备开启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商海奔涌的激流告诫我们,投资创业并不是仅以一笔钱、一片地、一间屋、一群人便可大功告成的,各种的艰辛与奥妙只有涉足其中的人才能真

大学生创业的必备素质 家纺创业投资必备的三把金钥匙

时下,个人投资创业是那些不愿为薪水折腰的人们,追求独立性、自我价值的人们,下岗失业、迫于生计的人们,或是有鸿鹄之志却为燕雀之流所累的人们最为热衷的话题和选择。但是,商海奔涌的激流告诫我们,投资创业并不是仅以一笔钱、一片地、一

创业必备 创业成功必备的三把金钥匙

时下,个人投资是那些不愿为薪水折腰的人们,追求独立性、自我价值的人们,下岗失业、迫于生计的人们,或是有鸿鹄之志却为燕雀之流所累的人们最为热衷的话题和选择。但是,商海奔涌的激流告诫我们,投资并不是仅以一笔钱、一片地、一间屋、一

指南:开启成功之门的三把金钥匙

一个成功的商人游走于商海中,离不开他独特的眼光和智慧.同时更要具备开启成功之门的三把钥匙。     商海奔涌的激流告诫我们,投资创业并不是仅以一笔钱、一片地、一间屋、一群人便可大功告成的,各种的艰辛与奥妙只有涉足其中的人

马到成功金钥匙 成功必备的三把金钥匙

时下,个人投资创业是那些不愿为薪水折腰的人们,追求独立性、自我价值的人们,下岗失业、迫于生计的人们,或是有鸿鹄之志却为燕雀之流所累的人们最为热衷的话题和选择。但是,商海奔涌的激流告诫我们,投资创业并不是仅以一笔钱、一片地、一

声明:《张耀升 打造巅峰团队 7把金钥匙打造个人巅峰9》为网友我有酒还有旧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